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衡水新闻河北日报衡水专辑
  • 分享
  • 衡水深州市一村一策,盘活“空壳村”集体经济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7-28 09:03:36
    语音播报

    衡水深州市一村一策,盘活“空壳村”集体经济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陈凤来)夏日时节,走进河北省衡水深州市庄火头村,填平坑塘后新栽下的速生树苗生机一片。房前屋后、路边渠旁,处处绿意盎然。“村‘两委’带领村民从村子的边边角角抠出86亩闲置土地,栽上速生树苗。仅这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带来11万元的收入。”该村党支部书记马云欢说。

    庄火头村是个有着3100多名村民的大村,但原先每年的集体收入还不到3万元。怎样才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有钱办事?村党支部和党员们商量,利用闲散地植树,增加收入又环保。今年党员干部带头又新栽树木1000多棵。“这是村集体的聚宝盆,过不了几年这些‘树木银行’就会兑现收入。”村民李坤峰看着生长茂盛的小树兴奋地说。

    “选对发展路子,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衡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志强介绍,衡水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一是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把发展资源少的空白村“扶上马”;二是注重产业带动,督促有一定基础的薄弱村“加速跑”;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引导基础条件好的中间村“跑得好”。截至目前,该市4994个建制村都有了稳定收入,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65%。

    ●清产核资,盘活村集体资源

    2017年底,衡水市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显示全市1135个村集体经济空白。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的有力保障,该市明确提出通过两到三年努力,全面消灭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富裕村,实现全市集体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需要政府扶持引导。该市出台政策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闲散土地或确权后收回的集体耕地、林地、“四荒”地等资源资产,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经营,也可对外发包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收益作为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村公益事业。7月13日,记者在饶阳县王岗村东南看到,486个温室大棚连绵长达一公里。村民赵士代说,这片地原来是村里的集体预留机动地,有900多亩,村集体收回后规划建设蔬果大棚,村集体每年也有了近百万元租金收入,解决了村里修路、饮水等许多民生问题。

    “这几年,我们一共流转了220亩土地,作为光伏发电基地,去年仅光伏项目一项,村集体就收入了5万元。”武邑县贾寺院村党支部书记贾三虎指着一片蓝色的光伏板说。

    光伏发电基地建起来了,但贾三虎站在基地边上却皱起了眉头:“这一排排光伏板中间有那么宽的空地,应该利用起来种点啥?”但是,已经流转的土地,能不能再利用、如何利用、适合发展什么,成了困扰他的难题。村“两委”成员与上级部门进行了沟通,得知可以利用光伏基地空地进行再增收并将收益纳入村集体,他们马上开始向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人征求意见。

    大伙说,可以利用光伏发电基地空地种植西瓜,一是村里的土地属于沙土地,比较适合种西瓜;二是光伏发电板中间的空地,只能建矮棚;三是京欣、甜王两个品种西瓜收益较高,在北京能卖到25元一个,比种植传统作物高出许多。“去年村集体各项收入加起来有20万元。”贾三虎高兴地说。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该市集体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他们开展清产核资,全面核实农村集体所有的各类资源利用情况,明确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盘活用好村集体资源,目前该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全面展开,解决了众多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发展难题。“这是村里的清产核资账本。”武邑县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群生打开卷宗,集体土地、联合收割机、防渗管道等各类集体资产项目一目了然,这次清产核资共清理出集体产权土地130.16亩,各类资产折合41.22万元。李群生如今已经成为村里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董事长,他说清理出来的经营性资产全部折股量化,村民成为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成员,每年都能分得红利。

    ●一村一策,差异化发展集体经济

    无资金、无资产、无资源的“三无”村,是农村集体收入的难点,也是工作的重点。该市因村施策、一村一策,摸索出闲散地造林、盘活闲置资产、实行合作社提留、发展规模农业、光伏发电等多种村集体增收模式,走出了一条差异化、错位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扶贫办帮我们安装了50千伏光伏发电站,用于增加集体收入和贫困户脱贫。”饶阳县北善旺村党支部书记许玉龙对发展集体经济充满了信心。“太阳一出来就能挣钱,一年能收入6万元。”许玉龙所说的光伏发电,是该市在全域推广的贫困村集体增收的一大举措。每一个贫困村发展一个20千瓦以上的连片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确保每村每年实现不低于2万元集体收入。

    发挥集体的力量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聚集体之智、举集体之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消灭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的有效途径。故城县三郎镇探索创新“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经营+农户(贫困户)入股”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集体经营,在每亩600元至800元保底收益的前提下,盈利的60%用于全体入股村民分红,20%用于合作社经营性支出,20%作为村集体收入主要用于村内公益事业。

    在作为试点村的三郎镇居召村,全村1070亩耕地全部入股合作社。“全村草莓种植120亩、黄桃辣椒间作100亩、水果冬瓜实验田14亩,建设果蔬温室大棚4个、暖棚3个,村集体实现收入8万多元。”居召村党支部书记居福顺介绍,村集体合作社还优先吸纳166名贫困群众到合作社务工,使贫困群众实现了股金和薪金“双收入”。目前,村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全村65户160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今年49岁的居桂义是居召村村民,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后遗症,妻子也有残疾,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我把家里的6亩地入股了村集体合作社,一亩地保底收入600元,这一年就是3600元,加上自己在集体合作社打工的工资,去年一共收入了2万多元。”居桂义很满意。

    “手里没把米,唤鸡都不来。以前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时候,日常运转基本靠‘补’,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靠‘要’,公益事业基本靠‘捐’,现在局面已经大不相同了。”衡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让贫困村挺起了腰杆,解决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到的事情。各村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大幅增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截至目前,该市依靠集体经济完成水网改造150万米、道路硬化25.6万米、电网改造227.5公里,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责任编辑:王学峰

    下一篇: 河北衡水颁发首张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电子证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