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衡水高新区深入推进“百企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衡水日报 2019-11-20 19:10:38
语音播报

衡水高新区深入推进“百企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万企转型”的“衡水方案”

——衡水高新区深入推进“百企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回溯到2018年3月,河北省委提出在全省组织开展“万企转型”行动。作为全省“万企转型”策源地,衡水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省“万企转型”行动精神,坚持先行先试,通过构建“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大夫”三级诊疗体系,确立三大主攻方向,做强三大要素支撑,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转型升级的“衡水方案”。目前,已推动区内76家规上企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和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到年底将完成全部百家规上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任务。

●“三级诊疗体系”服务“靠啥转”,解决企业“无力转”

有的企业受制于科技人才匮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无力进行转型升级。针对这一问题,衡水高新区依托衡水科技谷现有科技资源,持续深化“中科院+”,建设“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大夫”三级诊疗体系,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一是打造区域特色“工业医院”,招精纳尖“聚科技英才”。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合作,以中科绿色技术产业研究院为平台,整合以中科院46个所为核心的院内外科技资源,打造“衡水工业医院”。先后聘请齐涛、孙毅、朱日祥、姜玉雁、胡克平、郑永齐等一批科技创新带头人入驻,并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聚德霍夫为大健康产业首席发展顾问。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与全区25家省级以上科创机构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关键工艺研发和高端产品开发,打破技术壁垒,达到N次方的叠加效应。二是建设专业化“工业诊所”,一企一策“开科技药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设“装备制造产业诊所”“功能材料产业诊所”“食品医药产业诊所”“纺织服装产业诊所”4个产业诊所。根据“工业大夫”对企业“问诊把脉”结果,组织诊所内专家进行“会诊”,针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两化融合、质量效益四方面问题,“一企一策”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精准专业“特效药方”,助推企业向绿色、节能、高效、安全方向转型。三是引进高质量“工业大夫”,深入企业“号科技脉”。充分发挥中科院科技人才优势,并广泛吸纳本地现有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专家团队力量,组成“工业大夫”团队。通过“集中巡诊”为企业出具专属“诊断报告”,明确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和转型升级方向。公开招标逐企业确定“定制医生”,实行一对一专属服务,通过“现场施诊”落实升级方案,并对“治疗效果”定期开展复诊,彻底根治企业难题、痛点。目前,首批由院士、杰青领衔的百人以上规模的“工业大夫”团队已深入企业,总结并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品牌塑造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77个。

“三大主攻方向”明确“向哪转”,解决企业“不会转”

有的企业产品向哪些领域延伸、向哪些行业转型,没有具体路子,找不到突破口,想转不会转。针对这一问题,衡水高新区通过“工业大夫”的“问诊把脉”和“工业诊所”的“专家会诊”,确立了“黑”转“绿”、“低”转“高”、“旧”转“新”三大转型主攻方向。一是高污染企业“黑”转“绿”。针对化工行业存在的环境污染大、技术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衡水高新区依托功能材料产业诊所,对全区30家化工企业开展“三评级一评价”综合评定,逐企制订整治提升方案,解决化工产业研发创新滞后乏力、安全生产存在隐患、能耗较大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创建领军标杆企业11家、整顿提升企业13家、关闭停产企业6家。同时,针对冀衡集团、东华化工等化工企业转型需求,经由中科院过程所专家团队攻关,衍生出过硫酸铵工业结晶、绿色智能防腐涂装体系、合成甘氨酸绿色新过程等16项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将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二是低附加值企业“低”转“高”。针对工程橡胶产业层次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衡水高新区在装备制造产业诊所专家组指导下,成立全省首个认证联盟,推出全省首个行业品牌,启动“河北质量+工程设施装备”区域品牌高端品质认证,“衡水工程橡胶”区域品牌价值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估达40.7亿元。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济客专、北京新机场、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中。三是低层次技术企业“旧”转“新”。针对区内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等问题,由“衡水工业医院”集聚多方科技资源,为技术低端的企业植入现代科技元素,并孵化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让传统产业与时代接轨。目前,中科转化中心30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在衡水高新区成功发布,48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中科钒钛全系、中科汉禧生物科技、中科恒道等6个产值超百亿的“中科系”项目实现就地转化,已开工建设。衡橡科技核心技术产品——平铰转体角度显示系统和4万吨拼装式球面平铰,助力保定乐凯大街南延跨京广铁路斜拉桥成功完成转体,转体跨度和转体重量均为世界第一,该工程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2018年,衡水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产值的62.8%;规上企业R&D研发投入6.7亿元,占衡水市的一半以上;通过转型升级,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2家。

“三大要素支撑”确保“成功转”,解决企业“不敢转”

有的企业不敢进行转型升级,主因就在于转型升级前端要进行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而且结果难以预期。针对这一问题,衡水高新区着力做强政策支持、金融助推、环保倒逼三大要素支撑,确保企业必须转、成功转。一是强化政策力度,支持企业转型。先后出台《衡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关于对“开工、投产、规上、高新”四类企业的奖励政策》《衡水高新区项目落地工作规程》《衡水高新区降低企业自付费用六条措施》等一揽子政策,在资金扶持、成本降低、人才引进等方面,真金白银地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衡水高新区斥资2.6亿元对高质量发展先进企业进行奖补。二是凸显金融暖度,助推企业转型。创新融资理念,全方位撬动银行、企业、民间资金,创设了总规模50亿元的“康”“熙”“通”“宝”四只产业基金,全力保障企业转型的融资难题。目前,已累计为34家企业提供基金量15亿元,支持区内企业新增产值近50亿元。丰泽公司在“高康资本”资金的支持下,自主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支座自动化柔性装配生产线,工件清理、焊接、喷涂、装配、监控做到全流程自动化,并实现节能35%,有机废气处理率达80%。三是严格环保硬度,倒逼企业转型。制订严格的“环保红线”,持续保持环保执法的高压态势,用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投资2700万元建成全省首个区级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实现对区内重点企业24小时实景化监测。推行“数字环保”,开展二维码清单化管理,区内396家企业门口挂上了环保“身份证”,实现了扫码查询、扫码执法,环保监管有了智能新手段。同时,实行环保差别化管控,对达到差异化管理要求的企业,在停限产期间实行错峰生产,形成了“迟迟不转型的企业停复工不停、转型达标的企业大订单不停、犹豫转不转的企业直眼红”的氛围,进一步坚定了企业必须转的决心。

企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果丰硕,可圈可点

自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开展以来,“衡水工业医院”已投入人力180多人次,组建200人规模的“工业大夫”团队,组织企业培训12次,培训企业160家,解决企业问题120余项,30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成功发布,48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新申报各类高企、平台、转型升级项目69个;启动“河北质量+工程设施装备”区域品牌高端品质认证;推动区内76家规上企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自2018年以来,100家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已全面启动,累计申报高企、平台、项目129项,申请上级资金2.12亿元,企业投入技改资金30亿元,已完成投入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并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更加令人惊喜的是,通过开展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企业家的思想观念已基本实现由“有不有”向“精不精”,由“快不快”向“高不高”,由“包打天下”向“协同作战”的转变。企业家的发展理念已基本确定由争项目向抢项目,引资金向抢资金,招人才向抢人才的发展路径。全区企业家将把企业做大做强,用更多的税收贡献、更大的就业规模和更好的环保成效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更加令人惊喜的是,企业转型升级工作锤炼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磨炼了党员干部意志,提高了党员干部本领。广大党员干部乘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东风,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在企业转型工作中干大事、创大业,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衡水高新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企业转型升级新路径,释放“科技+”的无限创新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市经济的制高点、产业转型的新标杆、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通讯员、高世祎、刘志勇、周迎宾)

责任编辑:李瑾

下一篇: 衡水高新区财政局与衡水农商银行开发区支行共创信用示范园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