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冀州新闻冀州科教文卫
  • 分享
  • 吴汝纶与冀州下(李润地)

    来源:衡水新闻网 2018-08-06 09:58:15
    语音播报

    吴汝纶与冀州下(李润地)

    吴汝纶还延聘同他一样思想敏锐、崇尚先进的西学的名师主掌信都书院,为信都书院注入了新鲜血液。如:贺涛、王树楠等。吴汝纶曾著书立说:“以为‘文者,天地之至精至粹,吾国所独优;语其实用,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必取资于彼;得其长,乃能共竟。旧法完且好,吾犹将革新之,况其窳[yǔ]败不可用?’其勤勤导诱后生,常以是为说”。(引自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1808 年—1809年,中国书店1984年版)

    吴汝纶还曾亲做信都书院监院,“自建院置书籍以来,吴汝纶是首任管理信都书院图书四年之久的监院。在吴汝纶赴冀之前的三四十年间,书院书籍无人专责,第以荐绅领之,人不时来,初无常主。”同治年间,又惨遭匪人骚扰,书籍亡佚十之三四,所盛者,也残缺不全。后来吴汝纶阐明书籍的重要性,“复筹金市若干卷,置监院二人,以典其事”。后由王玉山、胡庭麟管理书籍。从此以后,为避免书籍遗失或损坏,书院制定了严格的图书管理制度,其约法三章中有条目曰:“书院之书,不许外人称贷;其读书院中者,欲读某书取某书,读某书以书易书;监院为簿记,其出纳时日;书有佚失或污损,某人读书之时责某人,否则监院任责;夏之时,勿为阴雨渗漏;秋则曝之;岁终一编次,有更代交必明。”

    吴汝纶置书若干卷,与旧书合计若干,和书院先生们登记造册,从而避免了重蹈书籍缺亡覆辙之虑。由于建有一套科学的藏书、读书、用书之法,师生可以博览群书,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信都书院因有名师指导,并建立监院制度,又有充足的办学条件作为支撑,史称:“萃一州五县高材弟子”。入学书院,经过严格的管理与培养,学生学习成绩优良,成才者辈出。“连岁登甲乙榜首者数十人,而州人赵衡、李谐韺等,尤以古文词斐声于世,信都书院声名鹊起,风闻乡邑,论者为书院人才最为一时之盛。”(引自民国《冀县志》598页)如:信都书院毕业的学生赵衡,其文章当时在全国有名,曾有“南马北赵”之说(“南马”为江南马其昶,“北赵”即直隶冀州赵衡。)。赵衡著有《序异斋文集》,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李谐韺则为冀州近代教育的先驱,曾创办冀州第一所新式学校——东王家庄小学,民国期间任冀州劝学所总董。

    吴汝纶在冀州期间,还有多人从其学,或与之共事,受其惠泽或影响,后成桐城古文派著名人物。师事吴汝纶及其学生成其大器者,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名单,此处略。

    吴汝纶主政冀州期间,清政府腐败风行,吴汝纶在仕途尽知“今人为官发财之术”,自称“吾若欲得意,非弃吾所学而学焉,万万不可。”“不求善地,不羡美仕,等贵贱于一量,委升沉于度外,……为贫而仕。”他体察民情,政绩突出,政声卓著,历时十载,未升一级,自感进退失据,时势使然,无力维系。因此,决意弃官治学,以免遭饥寒之苦为人生最大的满足。

    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当吴汝纶“时时萌归志,无意进取,……无升官之望”的时候,李鸿章将德高望重的原莲池书院山长推荐到江汉书院任教习,欲让其婿张佩纶继张裕钊之任,谁知消息传出,舆论哗然,一些学生声明要罢课离校,弄得张氏无颜继任。十月,吴汝纶到天津送别张裕钊,拜谒李鸿章,李鸿章告知莲池书院讲习无人主持,“李相极费踌躇”,吴汝纶当面请“辞冀州任,来为主讲”,进退两难的李鸿章,如释重负,欣喜不已。

    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二日,吴汝纶卸冀州任,二十五日抵保定莲池书院。(完)

    责任编辑:翟一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