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廊坊新闻廊坊社会民生
  • 分享
  • 五音大鼓:被遗落的廊坊曲艺“明珠”

    来源:廊坊日报 2020-07-09 08:25:08
    语音播报

    五音大鼓:被遗落的廊坊曲艺“明珠”

    图为孙迪花、王书忠夫妇演奏五音大鼓《杨家将》。记者张甜歌摄

    “仁宗年间,杨氏父子与辽军大战金沙滩,令公杨继业被困两狼山,命其子七郎前去搬兵……” 7月2日,五音大鼓第四代传承人孙迪花与丈夫王书忠为前来看望他们的非遗志愿者唱起大书《杨家将》。

    “学曲艺,不入迷,那一定是学不会的。”提起五音大鼓,64岁的孙迪花眼中闪着光,表情里带着执着。“我娘家在保定市涞源县,我从小就喜欢曲艺,曾拜师学习西河大鼓,后来嫁到万庄镇武营村。”孙迪花回忆起:“1984年,我随丈夫王书忠的舅舅柴孙洼村尹明德学习五音大鼓。”机缘巧合,有曲艺功底的孙迪花很快掌握了多部五音大鼓的代表作,并经常参加演出,普及五音大鼓,成为当地为数不多的五音大鼓传承者。

    尹明德,1950年拜师在李德全门下学习五音大鼓,成为五音大鼓第三代传承人。刘玉昆,1884年左右生人,安次县柴孙洼村(今广阳区柴孙洼村)人,曾为西河大鼓民间艺人,后在西河大鼓的基础上,结合“城南调”“落腔调”以及“犁铧调”,以三弦、扬琴、四胡、鼓板伴奏,发展、定型成为五音大鼓,并设立“子弟班”教授五音大鼓。李德全是其子弟班中继承五音大鼓衣钵的弟子之一;上世纪四十年代,刘玉昆的弟子翟青山在五音大鼓的基础上创造了单琴大鼓,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琴书;弟子刘文斌在五音大鼓的基础上创造了京东大鼓。

    “整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经常和丈夫、舅舅一起演出,直至舅舅晚年不能登台,才停止了演出。”孙迪花遗憾地说。后来,孙迪花教授自己的孙女王雅慧学习五音大鼓的唱腔。王雅慧还曾在学校庆祝儿童节活动时,演唱《风赞》,赢得掌声一片,后因学习紧张,放弃了曲艺之路。

    五音大鼓的演唱曲目有传统大书、传统小书和现代短篇唱段。其传承方式为口耳相传,代代相习。基本表演形式为:一个人手持鼓、板击点,进行说唱表演,另外三个人分别用三弦、扬琴、四胡进行伴奏。三弦、扬琴、四胡、鼓板是四种音色,再加上演员的唱腔,一共有五种音色,故称为五音大鼓。

    五音大鼓吸纳了奉调、乐亭调、梅花调、悲调等其它鼓曲的腔调,从而有了原生态的鼓曲基因。几种曲调来回变换,音韵悦耳动听。五音大鼓的唱词用字工整、合辙押韵,书目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五音大鼓是乡村民俗文化的代表,在廊坊地区已有130多年。可惜,由于‘文革’断代,学习五音大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目前,在五音大鼓的发源地也鲜有年轻人学习,孙迪花已年过六旬,她的儿女没有继承者。五音大鼓已趋于濒危状态,急需社会各界伸出援手给予保护。”刘化田表示。

    如今,孙迪花更多精力投入到五音大鼓的整理之中,并积极寻找五音大鼓的传承人,努力将五音大鼓传承下去。(记者张甜歌)

    责任编辑:李瑾

    下一篇: 河北​廊坊市开展 “安全进万家 幸福你我他”主题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