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廊坊新闻廊坊时政要闻
  • 分享
  • ​凭借东风上青云——廊坊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廊坊日报 2020-11-17 11:03:02
    语音播报

    ​凭借东风上青云——廊坊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那京津乐道的地方,有一颗明珠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老人爱你优雅,少年说你时尚。你的风姿醉了人间无数向往……”歌曲《乐道廊坊》用温婉抒情的方式唱出了廊坊的“精气神”,唱出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爱与期待。

    古人云:时来天地皆同力。如今,廊坊正乘着协同发展的东风,将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民生实事、城市发展浓缩成一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谱写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的崭新篇章,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宇拓旗扬,更知所向”

    借力京津创新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是第一要务。

    9月28日,京津冀档案馆协同发展工作会在大厂回族自治县召开。会上签署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档案馆民生类档案跨馆利用合作协议》,为京津冀三地人民查阅保存在三地的档案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系、实现档案事业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京津冀档案馆协同发展工作会是京廊两地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又一重要标志。潮白河畔,北三县积极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1530亿元的203个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旁,廊坊临空经济区塔吊林立,施工正酣;服从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南部县(市)主动对接、联动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推进,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穿行廊坊大地,北中南三大板块加速崛起,奋力推进协同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

    借力京津创新资源,廊坊市积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围绕“1+5”主导产业,廊坊市积极引进高端高新产业项目,维信诺、京东方、华为云数据中心、京东电子商务集群、新奥燃气轮机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做大做强县域特色经济。廊坊市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未来产业发展定位,对“7+6”县域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三河高端装备制造、香河家具、霸州都市休闲食品、大厂影视文创、固安航空航天零部件、永清服装创新设计等县域特色产业的“含金量”显著增加。全市“7+6”产业集群年营收接近1000亿元,占民营经济收入总量的11.5%,筑牢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县域基础。

    面对疫情影响,廊坊市深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年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年活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廊坊市先后4次举行项目集中开工复工活动,总投资2815.7亿元的266个优质项目加快建设。1至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增速全省居首。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实施23项民心工程,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全面小康,民生为先。

    走进三河市泃阳镇小安庄村,院落整齐划一,街道宽敞洁净。道路一侧,标有“北京环卫集团”的绿色垃圾桶整齐排列。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三河市政府加力、市场助力,引进了北控水务、北京热力、北京环卫等“京”牌企业,助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越来越多的三河农村百姓享受到“北京标准”的公共服务。

    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廊坊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23项民心工程,精准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健康、助残、教育、社保兜底、危房改造“六大攻坚行动”,用心用力用情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就业优先,廊坊市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全省最低;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便民市场、社区养老机构和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等工程加快推进;市区停车难、无物业小区管理、农贸市场改造等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廊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贫困发生率低,没有贫困县、贫困村,但也面临着“户散人稀、重病残疾、易保难扶”的挑战。廊坊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党政“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调度,各地各部门上下联动、强力推进。

    “现在我每天去附近桥架厂上班,一个月能领三四千元的工资,我爱人在史各庄镇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工作,每个月也能挣1700元!”文安县史各庄镇一村的脱贫户任红桥说,“政府还给我们落实了低保待遇,低保金每月1520元,土地流转每年160元,粮食直补每年37.9元,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强多了!”算着一笔又一笔的收入,任红桥脸上堆满了笑容。

    兜住底,扶起志,防返贫。经过2018年、2019年两年奋战,廊坊市1934户482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提前一年完成减贫任务,未出现一户因病因灾返贫,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收官战,兑现了对人民群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风景瑰奇,气韵酣畅”

    文明浸润城市,让群众过更高质量的生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廊坊显然没有止步在物质层面。

    每当夜幕降临,三河市杨庄镇中门辛村的广场上,欢快的音乐准时响起,村民们随着明快的节奏慢慢聚集,锻炼身体、谈笑风生,一片和谐。“不只是广场舞,村里每周还会举办‘彩色周末’。不但有村里的姐妹舞蹈队演出,还有市里、镇里和邻村的文艺队来村里大舞台一展风姿。”村民王大妈高兴地说。

    百姓们灿烂的笑脸,正是廊坊精神文明建设最生动最美的写照。近年来,廊坊市紧紧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深化和拓展“善行河北”为统揽,以农村“十个一”建设为抓手,坚持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在每年开展“三下乡”等活动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符合人民群众利益、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廊坊与文明同行的步伐始终铿锵。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廊坊将文明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上硬件、补短板、强功能、惠民生,城市主次干道、老旧小区、街头游园,处处是各级干部找问题、深调研、靠前指挥的身影;高效工作的市政、园林、环卫工人,大家上下同欲,正在为城市的容光焕发添砖加瓦…………

    从主干道到小街巷,创建文明城市的公益广告深入市区的各个角落;十字路口文明出行宣传广播持续不断,车辆礼让行人蔚然成风;不断更新的“最美廊坊人”“廊坊好人榜”传播着身边好人的动人故事,带动着人们文明素养的升华…………文明,让廊坊这片热土到处洋溢着向上向善、互爱互助的气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环境美了,生态好了,服务优了,城市变化挺大的,走在街上满满的幸福感!”…………如果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写成一本书,生活在廊坊的每一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这本书精彩之处的详尽注脚。(记者王满凤)

    责任编辑:李瑾

    下一篇: ​廊坊市以“三个聚焦”构建金融营商环境新格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