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临漳新闻临漳新闻聚焦
  • 分享
  • 临漳县集后李村变迁记

    来源:邯郸日报 2017-07-28 14:34:54
    语音播报

    临漳县集后李村变迁记

    走进临漳县称勾镇集后李村,一种安谧祥和的田园之风迎面而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整的文化广场,几位村民正在健身路径旁,边活动身体边唠着家常;几个孩子在篮球场上高兴地玩着篮球;村边的大片土地种满了核桃树和葡萄树;水泥硬化过的村内大小街道两边安装着太阳能路灯;保洁员不时将被风吹落的树叶捡起,放入身后的三轮车

    ……

    “以前,我们村可是远近闻名的乱村、穷村,你们现在看到的变化都是吕主任回村后带来的。”村支书冯俊合对记者说。他嘴里所说的吕主任,正是让这个村在短短两年内“后进”变“先进”“短板”成“样板”、村容村貌改头换面的村委会主任、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省农业劳动模范、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吕海滨。

    村班子由“软”变“强”

    集后李村位于临漳县城东南,是个仅有500多口人的小村,曾是个人尽皆知的乱村。村内矛盾丛生,原来的党支部、村委会组织形同虚设,上面的很多政策在村里难以落地,村里聚众赌博、打架纠纷不断。多年来,村里面貌一直没有太多改变。吕海滨就出生在这里。

    吕海滨考上大学离开了家乡,随着工作变迁到后来下海创业,老家的家人随他一起在城市生活。2014年春夏之交,吕海滨因其父病重,回乡照顾。这次回乡,改变了吕海滨的人生轨迹,也给集后李村送来了突破求变的带头人。

    2014年底,村委会换届,经称勾镇党委多次做工作,他回村参加竞选,并以98%的高票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当好这个“芝麻官”,用自己的能力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实现“精准脱贫”。

    换届后,吕海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结合村情实际,研究制定了村委会三年工作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办实事事项,并向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公开承诺。

    从基层阵地建设入手,吕海滨多方筹资6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村两委办公室。新建的办公室占地1600余平方,设有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站、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站等,村级组织无场所办事的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他们在建立健全村级工作制度上下功夫。整作风、竖标杆、立规矩。党员“三会一课”重新开展,“四议两公开”制度认真落实。吕海滨出资的工程,竞标公开透明,自己的亲弟弟想揽活,被他果断拒绝。村里的工作分配公平、公正,在照顾本村孤寡贫困家庭的基础上,确保“一碗水端平”。

    如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使得群众长期以来的怨气逐步被化解,全村党群干群关系渐渐密切起来。集后李村新的领导班子也被称勾镇党委授予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村民由“穷”变“富”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当选村委会主任时,吕海滨就暗下决心:要带领全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路子,让老百姓觉得没选错人。

    结合村情实际,村两委形成共识:必须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现代化。经过认真调研,村两委决定利用地域优势,在发展特色农业上做文章。

    吕海滨利用在外经商的积蓄成立了河北近天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积极推进本村及周边村的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建起新型农场。3年来,成功流转土地1200亩,并安装了滴水喷灌设备,一个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雏形已现。

    为了更好地发展,吕海滨请来了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刘新华当驻村技术顾问,深入调研种植品种、销售市场等,最终他们决定引进“辽核一号”“新疆二号”核桃,红巨峰、夏黑葡萄等品质优、产量高、病虫害较少的经济作物,同时发展南瓜、药材等林下经济作物。“目前,园区耕种面积1100亩,辐射带动面积2500亩,涉及集后李、黄村、前齐和称东4个村,带动群众就业150余人。”刘新华对记者介绍道。

    在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集后李村已由昔日的乱村、穷村,变成了百姓的“金银窝”。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3000多元,比2014年增加了近3000元。

    看着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吕海滨又为下一步发展打起了算盘。他深知,人才是实现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比引进人才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人才,读书是集后李人的出路和希望。村里多年一直没有学校、幼儿园,为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他一趟趟跑省进市,争取政策,决心在当地建起学校、幼儿园。目前,集后李村的小学和幼儿园已破土动工。

    为方便群众存取款,吕海滨努力争取在该村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家由河北省银监局批准的村一级农村信用社——集后李分社。2017年,由于工作出色,吕海滨被共青团中央和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村容村貌由“差”变“美”

    发展依靠群众,更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群众。近年来,集后李村坚持每年办几件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事,让村民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要想富,先修路。”吕海滨决定自掏腰包,为村里修一条通往镇上的公路。资金不是问题,实施起来却举步维艰。吕海滨本家的一个爷爷在村头种了一棵树,修路挡道需要刨掉,但老人不同意,好话说尽,补助给足,就是不让刨。他以晚辈的身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请来年已古稀的村法律顾问牛东升做工作,倔强的老人终于让步了。随后,村里修通了通往黄村、称勾的两条长约2500多米的“断头路”,并整修田间路4500多米,有效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

    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他投资33万元,建设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配备体育器材,修建健身路径,设立村广播站。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灯火通明,大家随着优美的音乐节拍,跳着欢快的广场舞,整个广场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就连周边村庄的群众也常被吸引过来。吕海滨打算下一步把普法教育基地建起来,让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并规划为村里建设养老院,让村民老有所养、安享晚年。该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星级精品村。

    “以前,外村人都不爱沾集后李的边儿,现在都想把户口往这里迁,外村的姑娘抢着往这里嫁。”65岁的前任支书李学堂骄傲地说。(记者王英袁佳)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李珊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