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河北美丽乡村网基层动态
  • 分享
  • 恩情不能忘!一碗热面条感动沧州老人43年

    来源:燕赵都市报 2018-03-09 10:38:18
    语音播报

    恩情不能忘!一碗热面条感动沧州老人43年

    冯关明(左)与恩人胡殿刚相见

    2月23日,正月初八,沧州南大港三分区村民冯关明家来了客人。从沧州市沧县杜林专程赶来的71岁的胡殿刚,回拜刚刚相认的兄弟——70岁的冯关明。都已年逾古稀的两位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亲热地手挽着手一同走进屋内。在冯关明的屋内,老哥俩盘腿坐在炕头上,有着说不完的话。这是自农历正月初六,冯关明寻到恩人胡殿刚后,两人第二次见面。“43年了,咱俩都从20多岁的小伙子变成满头白发的老头儿了。”冯关明紧紧握着胡殿刚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两位老人的回忆中,一段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感人事迹浮出水面。

    一碗热面条感动冯氏兄弟

    事情发生在1975年的一个冬日,当时20多岁的冯关明和堂兄一起到杜林卖虾酱。哥俩载着100多公斤虾酱,一大早就骑着车子从南大港出发了。骑行了10多个小时,到达杜林时天色已晚。正值数九寒天,加之天色已晚,路上行人不多,虾酱难卖。眼看着天渐渐黑下来,俩人想找地方住下,可转了一圈也看不到住宿的旅店,身上的干粮也所剩无几。

    正当饥寒交迫的哥俩在路边徘徊不知所措时,胡殿刚赶着拉煤的驴车从他们身边经过。“这哪儿有店,去我家住吧!”胡殿刚得知情况后,毫不犹豫地邀请两人到自家留宿。天寒地冻的夜晚,胡殿刚的热情相助让冯关明哥俩又惊又喜。

    虽然那个年代的胡殿刚家境并不宽裕,但夫妻二人还是擀了面条招待兄弟两人,胡殿刚的妻子还特意为冯氏兄弟俩腾出了西屋,烧暖了炕,并准备了两床新被子。在一个陌生人的家里,能吃上白面条,睡上热乎炕,冯关明想都不敢想。第二天返程的时候,冯关明特意放下两勺虾酱表示感谢,善良的胡殿刚将自家的大蒜和小枣回赠给他们。

    后来,冯关明和堂兄回到家后,每每想起那晚的经历都觉得温暖感动,两人还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寄到胡殿刚的村里,但一直没有收到回信。

    43年终于 圆了感恩梦

    一晃40多年过去了,冯关明也从20多岁的小伙子变成70岁的老人了,当年一起卖虾酱的堂兄也在前几年去世了,但那碗热汤面冯关明一直铭记于心间。老人平日里时常和妻子儿女们提起当年那家陌生的好心人,他还嘱咐孩子们,在困难的时候有人帮了一把,这份恩情不能忘。

    趁着自己身体硬朗去寻找当年帮助自己的好心大哥,是冯关明多年来的梦想。

    今年2月21日,老人终于圆了心中四十余载的感恩梦。2月21日,也就是正月初六,冯关明在儿子的陪同下,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来到沧县杜林乡。由于冯关明将恩人的名字错记成了“胡金刚”,一连问了10余位村民,也没有结果。最后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当年的恩人——已经71岁的胡殿刚。

    43年前仅一面之缘,43年后再次相见。“大哥,这么多年了,我终于找到你了。”冯关明和胡殿刚紧紧抱在一起。虽然两人面容已老去,再无年轻时的模样,但那天晚上的事俩人都没忘记。

    对于冯关明的突然到来,胡殿刚很是惊讶:“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你还记得这个事。”“这事一辈子都不能忘,儿女们也不能忘。”冯关明激动得满眼热泪。“我帮你的时候,没想过有一天还会见到你,更没有想过要什么回报。”不善言辞的胡殿刚句句充满了质朴和真诚。

    互相串门 成了好“亲戚”

    “兄弟大老远来了,我这也没来得及准备礼物,他就走了,我这心里过意不去。”2月23日,71岁的胡殿刚专程从杜林带着礼品来到冯关明家探望。就这样,自从冯关明找到恩人后,两人又再次相见。

    “大哥,那时候日子不好过,你怎么舍得给我做面条吃?”“你来了就是客人,就得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来招待。”……听着他们的聊天,在场的人无不感慨。中午,冯关明全家特地准备了丰盛的家宴款待恩人。冯关明说,是当年的热炕头和热面条的恩情,让他更加知道,要做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懂得感恩的人。

    胡殿刚这些年忙于生意,日子过得不错,家里也盖起楼房。他忍不住感叹,苦日子里的互帮互助之情更让人觉得珍贵。两位老人约定,今后两家会像亲兄弟一样常来常往。

    责任编辑:李为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