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同行推荐
  • 分享
  • 疫期,一位深圳黄冈籍教师的宅家纪实

    来源:新华社 2020-02-25 21:07:49
    语音播报

    疫期,一位深圳黄冈籍教师的宅家纪实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肖红英)2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发题为《疫期,一位深圳黄冈籍教师的宅家纪实》的纪实。

    2月20日,湖北武汉、黄冈暂停对外交通的第28天。我妹突然发微信说,她的两周隔离期已满,体征一切正常,又可以上岗了。

    我听了大吃一惊,原来她十几天前就属于留观隔离者,却一直瞒着家人。

    身为黄冈市交通部门的一名普通干部,防控期间她被安排在城区卡点值守。2月1日,她开车陪同单位书记慰问值守人员,书记坐后排。万万没料到啊,4天后书记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住进了医院……

    妹妹属于较近距离接触者,必须隔离两周。她没有告诉我们实情,只说是调休在家。危险与家人擦身而过,想起来都深深地后怕!

    这个寒假,我们没打算从深圳回湖北。因为老公刚开了一个进口食品公司,年关需要人手帮忙开车。后来,因新冠肺炎蔓延,所有商家基本停摆。

    截至2月24日,湖北已有上千名医护人员被感染,重症病人还有上万。人们痛悼殉职医生,一些名字当永远铭记:李文亮、刘智明、夏思思、彭银华、黄文军……

    防控隔离,人在深圳,心系老家。一切联络寄希望于网络。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与远在黄冈的父母视频。我各种提醒,特别嘱咐他们听从指挥,不要出院门。我还在各家乡群里呼吁大家服从安排。

    表哥在医院检验科上班,全副武装,每天发张自拍照,给家人报平安。

    大家同时关注着各类信息,看最新感染数据,为上涨数字揪心;看治愈多少,为康复者庆幸;为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救灾投入而祈祷。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只能搜集与病毒相关的知识,《柳叶刀》的译文也弄过来啃一啃,再就是找与传染病相关的视频,观影片,调心情,长知识……

    宅在家里,借助互联网,我与很多人打过交道:

    思玥小姐姐是“80后”小老板,她做过电商代运营,认识大量供应商。疫情期间她人虽在深圳,却与湖北的小伙伴、同为“80后”的王慧龙对接,组建成一条从深圳到武汉的需求供应链,一批批医用物资在暂停对外交通之后陆续送达捐赠医院,有武汉的、黄梅的、孝感的……

    疫情暴发初期,红十字会接管后,由王慧龙对接的黄梅县委办吴周洋紧跟物流信息,确保物资第一时间送达急需医院。就黄冈这块,我有跟踪过的,一批进了黄梅县中心医院,一批捐到罗田的乡镇医院。这两位年轻小伙伴,果敢的决断能力,灵活的运作能力,让我目睹了网络科技新生代力量之强大。

    因为跟踪捐赠口罩的进展,我又结识了罗田县顺丰快递小方的团队。他们不顾雪花飘飞,天冷路滑,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开着小货车奔波在大别山区腹地。经历了暂停对外交通停业、申请开工、全力运送,终于将一批又一批医疗物资送到各乡镇医生手中。

    表弟周中华,人在昆山,好不容易从宁波弄到一批医用面罩。他在网上问我:哪家可以直接快递捐到家乡医院?其时,家乡已暂停对外交通,通过红十字会辛苦跟单,终于抵达。面罩定期更换芯片,可减少防护品的损耗。

    我在罗田一中时的师兄卢继军,身在美国佛州,情系祖国。他所在的华人同乡会,紧急发起“中国灾难”“武汉危急”捐助行动;还有同在一村的美国强生集团,凝聚全球力量,将百万口罩、十万套防护服、十万副护目镜紧急运往湖北18家定点医院。

    大别山,燕儿谷,花开花又落,寂寞无人赏。“谷主”徐志新正忙着“呵护天使行动”,为湖南援助罗田的医疗队提供美食:软萩粑、地菜饺子、板栗炖鸡,青鱼豆腐……

    深圳民间医生文榆林,平时在宝安一带行医,春节期间治愈了一些发热病人。她很自信,报名医疗志愿者团队。志愿者真不少,被分成几个梯队待命。她从朋友处得知我是黄冈人,多次央求我私下帮她联系黄冈的接收医院,想马上奔赴一线,用她的中医知识尽快参与抗疫救灾。

    不得不承认,对民间医生,我们还有很多的限制。我几经询问,确实帮不上忙,只得把家乡防控指挥部的电话发给她。现得知,已有志愿团队拿到通行证,部分人在南昌集结,即将奔赴武汉。

    《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小陈,希望能采访到战斗在疫区一线的医疗人员。我托武汉的老同学,联系上极具代表性的青年医生文峰。小文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微信接受了采访。不久,《军医文峰》在《中国青年》刊发,醒目的主题照片,弘扬着武汉人民不屈的抗灾精神。

    山东电视台记者小张,受山东菜农之托,要捐运200吨新鲜蔬菜到黄冈,紧急需要联系到接手的组织;朋友圈里,海王集团高总发信息《海王集团捐赠8000万元医疗物资及药品,驰援抗疫第一线》……各种力量在汇聚!越来越强大!

    最热闹的地方还是家乡微信群。

    深圳黄冈商会早就行动起来,倾力发起对家乡的募捐,专车送达。截至2月21日,深圳黄冈商会及各县市区商会共计捐款捐物1844.41万元。周达理事长爱心基金100万;罗田刘俊国老会长是华大共赢合伙人,捐赠价值155万元的核酸检测试剂和专业仪器两台……

    我经常在作文课上与学生讨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终极答案几乎都归结到:人!人心!

    诗人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也有诗人说:我当然是岛屿,这我早已知道,而且我也知道,在水的下面,看不见的地方,我仍然连着某块巨大的陆地……

    是的,我们都是社会人,即便身居斗室,彼此隔离,也依然能感受到来自各方的人们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正是这许许多多同理共情的光芒,形成了饱含暖意的社会共同体、人类共同体。大家彼此支撑,带给更多的人以希望和力量。

    每个个体的人,都自带光束,都可以发出一分光一分热,无惧微弱。

    回到我们教师的本职工作。假期将会延长,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课堂也当延伸到校园之外。

    我们的阅读课有开网课条件。放假前,我们统一给学生发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通行本。这本长篇经典名著,高中学生阅读有难度。

    我从正月初三开始行动,以“肖老师聊红楼”这种轻松话家常形式,隔天解读一个片段,录成MP3文件,每堂控制在50分钟左右。其优点是能集中较深入地进入文本,缺点也明显——无法互动。

    我把文件先放在学伴平台上,通过QQ转给我校学生阅读群,鼓励学生捧起名著,随老师一起逐段逐句读经典。

    记得2月4日深夜,我独在桌前录音,窗外黑夜沉沉,讲的是第四回《葫芦僧乱断葫芦案》,我先提到当天的抗疫实情,然后适时地跟中学生讲了一个词——“社会共同体”。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健康的运作,人的命运就有可能如同《红楼梦》里的小英莲一样,求告无门,悲剧没有尽头;也如同门子,即便知情,只能围观,却无力救助;更有甚者如贾雨村类,一旦权力在握,便被异化……

    无疑,这种解读不属于考证研究型的阅读范畴,而是加进了今天现代文明的判断。但是我想,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获取某个时段的静态知识,所有教育都是面向未来、帮助下一代成长为健全现代公民的动态过程。即便是历史名著,也应将它纳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看待。

    收到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反馈后,我也静下心,进入状态,与家长学生互相切磋一些细节的解读。这样,多少能弥补一些互动环节。令我欣慰的是,有学生已经读到第60回,极具思辨能力。我们用QQ语音长聊,找到了一种朋友型师生关系。

    另有一批红学爱好者,通过微信,也在悄悄收听我的网课。这样小打小闹,上了十来节课。全校几千学生上正规网课,是2月10日拉开的序幕。

    语文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由我来讲,上千人的大课,估计还有教师及家长旁听。结束后,回放的视频文件,我选择了公开。

    因为疫情关系,有一批身在武汉和黄冈的老同学,他们也同为高中语文教师,事先嘱咐过我,如有课程,希望转发给他们的学生一起共享,以解燃眉之急。这也是网课的优势吧,两天下来,微信学伴的收听量再次过千。

    给学生留作业,让他们行动起来;当一回主播,把过去用文字写的东西录播出来,做成MP4文件上交……网络时代,需要锻炼学生更多的能力,有些家长也参与进来了。

    一周下来,我们教师开始适应,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网课之中,上课、布置作业、收作业、评讲作业。学生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师生们找到且进入了一种“停课不停学”的状态。

    某天刷朋友圈时,看到杨微老师发的帖,突然有些泪目。

    场景是我熟悉的湖北山村农家楼群,背景中有冬日的树杈,有拉得七七八八的电线,一缕阳光斜照楼顶平台,一旁还晾晒着农家特有的萝卜丝。而她穿着厚厚的棉袄,伏在“桌”前点着手机,上直播课!那办公桌,我一眼就认出是老式缝纫机台面。

    这样几张图片,只有我这种老湖北乡下人,才能捕捉到其间的村庄气息,再看她的说明:只有3G信号……

    这个特别“土气”的网课直播场面,我一时很难跟她联系在一起。在我印象中,南山外国语学校的青年教师杨微,是一位英文过六级非常“洋气”的语文老师。

    我们同是南山“阅读点灯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在“伟大原著”阅读培训课上,老外教授的全英文授课,我表示听不下去,而她却相当从容地做笔记,纯英文地自如交流。

    记得她是荆州天门人,一问,原来她在黄冈红安县的乡村,这里是她婆家。春节前回的,现因暂停对外交通,单位不开接收函,老家办不了通行证,无法返深圳。

    她和儿子只带一套棉衣棉裤,换换洗洗穿了一个月。现在开春了,穿着热,脱了冷;路口封堵,店铺关门,岂止是隔离,相当于隔绝。

    当然,这时她仍然在用只有3G信号的手机,在上网课,还不忘发乡村主播帖: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当我敲着这些文字的时候,又收到福田区英语教师闻亚华发来的三篇文章。她也被困在湖北老家——大别山腹地一个叫蛇家山的地方。她没带电脑回家,她用手机备忘录,开始写家史!

    她问我,有没有注意到最近一位湖北籍作家文章里的方言词,特别有味:得幸!

    我也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教师团队合适,昨天上午听了微博榜单排第四位的“武汉嫂子汉骂”,晚上从我老同学处得知:汉骂嫂子也是中学教师,武汉某校的数学老师兼年级主任。她的汉骂,被秒赞32万次。

    也许,中学教师身上真有些相通的东西,比如,零距离地直面现实、正视问题、能踹能打能干实事。这种勇气和力量,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难得的。再用那位作家的湖北词语表达:得幸!

    灾难面前,得幸有人!只有千千万万个个体的人挺住,中国才能挺住!

    责任编辑:史艳泽

    下一篇: 福建分区分级推进春耕开局良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