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同行推荐
  • 分享
  • 【脱贫故事17+】毛南族石景菊:幸福生活放声唱,歌声传遍毛南乡

    来源:多彩贵州网 2020-05-26 16:23:59
    语音播报

    【脱贫故事17+】毛南族石景菊:幸福生活放声唱,歌声传遍毛南乡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46岁的石景菊穿上毛南族民族特色服装,脖子一挺,一声长吼,一曲《魅力毛南》拔地而起。

    石景菊自小酷爱毛南族民歌。她记性好,听人唱一遍,就能记住。

    “这是我们毛南族的特色民歌。歌词是:冬天瑞雪飘山乡,忙碌一年粮满仓;党的政策得民意,扶穷帮困把名扬;精准扶贫政策好,各级领导都来帮;如今群众得实惠,迈开大步奔小康;幸福生活大家唱,歌声传遍毛南乡。”石景菊解释说。

    石景菊说,抽签拿到房子钥匙的那一刻,恍若做梦。

    正如歌里所唱的一样,石景菊一家四口现在生活幸福。

    石景菊所在的卡蒲毛南族乡,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民族乡。

    每年立春第一天是卡蒲毛南族乡著名的“迎春节”。这一天乡里的男男女女都会穿上民族盛装,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寓意来年风调雨顺。

    “那一天,乡里可热闹了!”石景菊比划着。

    石景菊一家人住进了卡蒲毛南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2014年年末,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石景菊一家人从离乡政府5公里的摆卡村同定组搬到了卡蒲毛南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住上80平方米的新房子,小区居住条件好、交通便利。

    聊起搬新家之后的日子,石景菊眼里泛着光。她说,抽签拿到房子钥匙的那一刻,恍若做梦。

    新家门锁不再是老家那种一挂就好的黄铜锁,用钥匙拧两圈更保险了。家里卫生间都能洗漱,有冲水式厕所……

    没搬家之前,石景菊一家4口居住在摇摇欲坠的瓦房里。更让她发愁的是,一到下雨天,总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学校离家也远,冬天雨雪天气路滑,俩孩子上学操心得很。”石景菊叹气道。

    石景菊在乡里的一个鸡场找到了新工作,主要负责养鸡、捡鸡蛋、打扫鸡场卫生等。

    那时候,石景菊一家守着家里的三亩薄地,种点玉米,再养几头猪,丈夫石佩雄在乡里打零工,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住新房成了他们家这辈子最大的梦想。

    “国家送房子给我们,哪个不愿搬?”石景菊在搬迁协议书上歪歪扭扭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搬出去,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搬到安置小区后,石景菊一家生活开始有了新变化。丈夫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石景菊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些零工。孩子在卡蒲小学念书,走路就到学校,乡里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也好好,在石景菊看来,这比什么都强。

    前几年,摆卡村开展养鸡技术培训,石景菊第一个报名。

    下午5点,她还得赶去菜市场买菜,给工人们做饭。

    “报名就是想学技术,能有一技之长。”石景菊说。在培训班,石景菊学会了给鸡打针、拌饲料、防鸡瘟等技术。

    转变发生在去年五月。石景菊在乡里的一个鸡场找到了新工作,主要负责养鸡、捡鸡蛋、打扫鸡场卫生等,一个月4000元收入,一干就是一年多。

    “总算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干着踏实,比在家里种地强。”石景菊一边捡起鸡蛋,一边跟记者闲聊。

    在养鸡场,石景菊从早上8点开始,喂鸡饲料、打扫鸡棚卫生,忙起来一早上就过去了。下午还要负责捡鸡蛋,2个鸡棚每天可以产4000只鸡蛋。下午5点,她还得赶去菜市场买菜,给工人们做饭。直到晚上7点,她方才走出鸡场,结束一天的工作。

    夕阳照在石景菊的脸上,很美。

    现如今,石景菊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独山县第三中学,女儿念高一,儿子念初三。孩子一个月回来一次,平日里她就住在鸡场提供的宿舍里。

    最近,石景菊的丈夫石佩雄“谋”了份新差事,负责乡里6个村的产业管理工作,一个月5000元收入。聊起丈夫的新工作,石景菊心里美滋滋。

    “鸡场工作不累,又稳定。以后鸡场扩大,招收工人,我还可以手把手地教他们养鸡技术。”夕阳照在石景菊的脸上,很美。

    记者:彭典 杨昌鼎 徐昆 杨婧

    责任编辑:郑晓娟

    下一篇: 【脱贫故事17+】布依族韦波:绣出秀美好日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