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平山新闻
  • 分享
  • 英雄平山团 精神万代传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7-31 06:32:42
    语音播报

    英雄平山团 精神万代传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也是英雄平山团组建80周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平山团的精神却在代代传扬。它就像波涛滚滚的滹沱河水奔腾不息,就像巍峨雄壮的太行巅峰,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

    组建平山团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各部分兵创建根据地。120师359旅王震旅长率部来到平山县洪子店镇,向平山党组织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扩军。

    八路军一来,便受到平山人民的热烈欢迎。

    冀西特委领导栗再温、李德仲、徐达本和平山县委领导王昭、于光汉等来到洪子店,与当地党组织一起组织动员群众,提出了“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有粮出粮”的抗日动员口号。八路军战地救亡工作团、冀西特委、平山县委合编成十余个扩军小组,分赴全县各地宣传发动群众。在共产党员的积极带头作用下,全县立即掀起了参军热潮。

    当时的359旅扩军干部陈宗尧来到西部深山里的猫石村,该村的平山县委委员梁雨晴率先报名。这个只有60户人家的偏僻小山村,就有34名青壮年参加八路军。陈宗尧当即将这些新战士编为第1营第1连第1排,任命刘桂云为营长兼连长,梁雨晴为排长。

    刘桂云带领这一排人,翻山越岭来到霍宾台村。该村是于光汉的家乡,抗战爆发后已组织起6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李法庄是该村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还担任过第二任县委书记,八路军一到,他立即报名,其他游击队员也大部参军,被编为第2排。这支队伍继续向东,在滹沱河南岸的大吾村一带,又成立了第1连第3排。

    就这样,走一村带一村,走一路影响一路,这支队伍像滚雪团一样越滚越大,人数越来越多。

    在平山城西的回舍区,十多天的时间就有300多人报名参军,被编为平山团第2营,并出现了兄弟双双入伍、父子一同参军的动人景象。栗再温带头把侄子栗政民、栗政通送去参加平山团。北贾壁村42岁的医生刘光锡为参加八路军,只身追赶陈宗尧好几天,行程数百里。被批准参军后,他又组织了50余名青壮年入伍,后来又将苦心经营的“光天医院”捐献出来,携医院原班人马及全家兄弟子侄共14人参加八路军。

    就这样,仅用了1个月零3天,就有1700名平山儿女参军入伍,齐集洪子店单独建团。

    那时,有些同志不愿把这支部队送给正规部队拉走,而想将其编入平山县抗日游击队。栗再温从大局出发,耐心说服地方的同志,亲自把1500名新兵送到山西省八路军120师359旅驻地,当面交与王震同志。这些新兵被编入359旅718团,号称“平山团”。

    鏖战晋西北

    平山团组建不久,就参加了120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各个战役、战斗和同蒲路北段的破袭战。在山西崞县上阳武装整训刚结束,平山团就组织了田家庄伏击战,此战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缴获一大批轻重武器等战利品。这是平山团组建以来第一次打仗,毛主席闻讯,亲笔题词表扬平山团团长“英勇善战的战斗英雄陈宗尧同志”。

    1938年3月初,平山团奉命开往晋西北,配合717团一举拿下岢岚县城,又连克五寨、宁武2座县城,共歼敌2000人,打伤日军联队长,彻底粉碎了日寇对晋西北根据地的“扫荡”和进犯。

    1938年5月,平山团随359旅主力转战晋察冀边区,独自或配合兄弟团,活动于晋东北及察哈尔南部和桑干河两岸地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战斗,平山团已发展为装备优良、战斗力强,有炮兵、工兵、骑兵等诸多兵种在内的正规主力团,而所有武器全是通过战斗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1939年,平山团和359旅其他团,在邵家庄伏击战中,击毙日寇少将常岗宽治;上下细腰涧战斗全歼被围之敌,创造了359旅对日作战的光辉范例。聂荣臻司令员称赞平山团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子弟兵”这3个字由此传出,最终成了人民军队的亲切代称。

    平山团在频繁的战斗中,许多战士壮烈牺牲或伤残,平山人民又一次掀起了参军热潮。至此,平山人民已为平山团输送战士达3858名。

    屯荒南泥湾

    1939年10月,359旅奉命从晋察冀边区西渡黄河,回师陕甘宁边区,卫戍屏护延安。在长期驻防黄河河防期间,718团与日寇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战斗48次。在恶劣的条件下,359旅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牢牢保卫着陕甘宁边区的东大门。

    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党中央作出“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生产运动”的决定。359旅奉命接防南泥湾,一面保卫延安的南大门,一面屯田垦荒进行大生产,在短时间内就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富饶美丽的米粮川。

    陈宗尧团长被评为劳动模范,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模范大会,毛泽东亲自为他写下“模范团长”几个大字。毛主席感叹地说:“陈宗尧同志时任八路军718团团长,他亲率全团辗转几百里路去背米,不仅自己背米,而且将战马贡献出来驮米。全团指战员在他的感召下,人人精神百倍,无一开小差。左齐同志是该团的政治委员,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手,开荒时拿不了锄头,就在营里替战士们做饭,挑上去给战士们吃,战士们感动的不可名状。”

    至今,每当人们听到《南泥湾》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时,便会想到359旅。南泥湾垦荒,359旅是模范,718团则是模范中的模范。

    南征北返

    为进一步开辟和巩固湘鄂赣桂粤革命根据地,切断侵华日军南逃之通道,1944年秋天,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359旅主力和一批抽调的干部组成南下支队开赴江南,其中,718团是唯一整建制团队,由中央点名派遣。

    359旅南征北返,历时659天,总行程2.7万里,先后冲破敌人100多道封锁线,大小战斗300余次,血战近百次,打破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在枪林弹雨和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经受了极其严峻的生死考验,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359旅从延安出发时3800多人,北返之后仅剩下833人,从平山参军的老战士已不足200人。在一次突围战斗中,平山团团长陈宗尧在打垮敌人6次冲锋后,不幸左腹部受重伤,光荣牺牲,年仅37岁。

    1946年9月,南下支队凯旋。毛泽东对南下支队非常关心,曾当面征求习仲勋对接应南下支队的意见,接连给习仲勋写了9封信,指示十分具体,想得十分周到。毛主席、朱总司令高度评价这次南征北返,称它为“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8年抗战中,只有25万人口的平山县为八路军部队输送优秀儿女1.2万人,占当时青年男子15%。平山团这个由平山男儿组成的队伍,转战太行山,屯垦南泥湾,南征北返,继而挺进大西北、驻扎新疆阿克苏戍边垦荒。他们中有的人血洒太行山,有的人牺牲在惨烈的南征北返,有的人倒在解放大西北之路上,大部分人再也没能回到故乡平山。

    平山团创造的“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党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

    平山团是河北人民的光荣,也是我党我军的光荣,更是全国人民的光荣!  (张志平)

    责任编辑:张永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