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秦皇岛港城风物
  • 分享
  • 昌黎葡萄沟:葡萄架下慢生活

    来源: 2017-10-27 10:46:21
    语音播报

    昌黎葡萄沟:葡萄架下慢生活

    若不是见到山谷间遍地绿色的葡萄树,若不是闻到山谷间四处飘荡的清香,我原不知,昌黎碣石山,曹操曾经登山观海的地方,竟然还有一个北国葡萄沟藏在深山人未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途经昌黎碣石山时,意气风发登山观海,留下千古遗篇。那时,葡萄早已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原,且是其子曹丕的最爱,只是碣石山尚未开始种植。不然,正值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的季节,曹操观海过后,看见满山的葡萄,会不会想起那个不受待见的儿子?

      ▼北国葡萄沟,百年的记忆

      碣石山深处种植葡萄的历史固然追溯不到三国时期,可在五六百年前的明朝中前期,昌黎地区出产的瓜果中就已经有了葡萄。清朝中期,昌黎葡萄种植由五里营、十里铺等村发展到凤凰山一带,形成了范围较大的葡萄产区;其中地处山间盆地,小气候异常明显的西山场和湾里、条子峪等村出产的葡萄品质最佳。

      西山场隐匿在凤凰山出山口最深的沟峪中,背靠碣石山主峰,依一条源自碣石山深处的大沙河岸而建。清朝中期,碣石山东部的赵姓村民从深山中迁徙而来,落居不久便开始种植葡萄。西山场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极利于葡萄的糖份积累,再加上山溪流泉的浇灌,产出的葡萄,皮薄、汁多,口感甜美,在昌黎的葡萄产区后来居上。

      1991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前身《地理知识》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碣石山深处的西山场以“北国葡萄沟”的名义第一次走出昌黎。然而,直到走进西山场,望着村里村外、屋前屋后的葡萄架,我才知道它的存在。

      走进一家院子,热心的大姐见我用相机拍个不停,便带我走向葡萄树的根部,只是这一株葡萄树,便爬满了整个院子。抚摸着葡萄藤,大姐告诉我这棵葡萄树已经过了百岁,言语间的饱含深情与自豪。

      村中的百年葡萄树还有不少,没有特意的走访,不知道都是些什么品种,这棵葡萄树上挂着的却是马奶子葡萄。唐时,业余酿酒师魏征就是用马奶子酿造绿葡萄酒“醹渌”,还引得唐太宗李世民数次品尝,甚至在魏征去世后亲自酿造。

      ▼山间葡萄居,藤下的生活

      如碣石山深处的其他村庄一样,西山场没有多少能种粮食的平整土地,只能够依形傍势的种植瓜果葡萄。西山场人世世代代沿着河谷居住,也顺着河谷在屋前屋后、山间田园种植葡萄,正值葡萄收获的季节,山间,院落,甚至村里的小路上,都挂满了葡萄,触手可及。

      青砖青瓦的民居藏在葡萄藤下,被一串串葡萄压弯了腰。院落里,生活用品随意摆放,却有一种自然的美。废弃的三轮车、木质的蜂箱、丰收的葡萄、老人的躺椅、古老的石路,眼前最普通的生活,因为葡萄架,变得诗意浪漫。

      村中的老人或正用剪子剪下葡萄,默默的收获;或在葡萄架下围坐一团,闲话家常,话题,定也离不开葡萄;甚至,将简易的铁床从房间里搬出来,放在院子中,纳凉的同时,看着时下流行的电视剧。村中人就是这样,在葡萄藤下,过着属于自己的慢生活。

      然而,最让我羡慕的,还是孩子。小时候,家里种了一棵葡萄树,却始终没有长成可以爬满整个院子的葡萄藤,也没能在葡萄藤下听着故事慢慢长大。在这里,孩子的童年却可以在百年的葡萄藤下的院子里度过,在葡萄架下的秋千上荡过。

      在葡萄架下剪一串最爱的玫瑰香,洗净,慢慢的品尝这入骨的香甜。果实的鲜美,树根的沧桑,枝藤的浓荫,说不清更喜欢哪一样。只是慢慢的,品尝新鲜的玫瑰香,品味葡萄藤下的生活。

      葡萄藤下的生活,似乎几百年未曾改变。村民们依旧守着葡萄树度过一年四季,可脸上的喜悦,分明不仅仅是因为丰收,更是因为他们世世代代守护的葡萄沟,这个在山间隐匿了几百年的村落,马上便会华丽转身,变成现代生态的葡萄小镇。

      青砖青瓦、古色古香的碣石山居已经初见雏形,葡萄小镇土生土长的30家民宿管家开始接受来自世界先进地区民宿管理专家的专业培训,学习制作咖啡、下午茶、精良菜品。葡萄种植体验中心、古法酿酒体验中心、葡园创意文化中心,和葡萄有关的创意项目,也已经排上日程。

      待来年,葡萄收获小镇成型,我还会再来,带着家人,在有着葡萄院落的民宿中小住几日,慢慢走进葡萄小镇,体验原乡生活。

      作者简介:觉非行记,旅游体验师,旅游摄影师,各平台旅行家。

      新浪微博:@觉非行记

    责任编辑:于军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