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尚义县下马圈乡:小杂粮闯出“致富路”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1-06 17:31:02
语音播报

尚义县下马圈乡:小杂粮闯出“致富路”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苏焱)张家口市尚义县下马圈乡地理位置偏僻,位于尚义县西南端,属坝下丘陵地貌,境内山高沟深地形复杂、昼夜温差大。全乡可利用耕地总面积2万余亩,常年耕种面积为1万余亩,耕地基本碎片化。到2018年底,全乡户籍人口共1875户4334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785户1548人,常住人口1440人,贫困发生率为10.54%。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摆在县乡两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马圈乡党委、政府立足区域禀赋,锁定传统种植业,以发展小杂粮产业为抓手,趟出了一条集种产销为一体的链条式发展路径,夯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基础。

突破壁垒  打造载体规范管理

下马圈乡生态环境优良,是谷子、糜黍、杂豆等小杂粮理想生产地,悠久的种植历史使得这里生产的小杂粮类型多样、品质优良,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美中不足的是近年来,由于农村“空心化”和市场价格的影响,全乡小杂粮种植面积一度不足5000亩,产量仅作为本地口粮补充。其次,留守农民基于传统种植模式,生产无序,种植方式随意,种植管理粗放,组织化生产意识淡薄,导致农作物产量低,农产品品质和规格不统一,商品率不高,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的销售收入,挫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思路决定出路。县乡两级政府积极转变思路,创新工作举措,于2018年下半年成立覆盖全乡的鑫盛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突破产业发展壁垒,全面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统一优良籽种,投资35万元与张家口市巡天种业购进“张杂6号”“张杂13号”谷种,以及“英国红”等芸豆良种,改变农民随意选种而导致种植品种良莠不齐的现象。

——定期邀请农科院专家对全乡农民进行种植前的技术培训和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目前已培训14场次,受众群众达620人。

——引进新型种植设备和覆膜种植新技术,进行模式化、标准化种植管理。

下马圈乡乡长张凤勇说:“通过推行合作社模式统一管理,今年种植的小杂粮颗粒饱满,产量质量都优于往年,谷子亩产高达500斤,高于往年20%多。”

密织网线  构建多元保障机制

下马圈乡积极拓宽资金收入渠道,2019年,整合县级扶贫资金259.8万元,筑巢引凤吸引返乡创业青年张凤国投资124万元成立道源农业有限公司,在该乡上马圈村选址建设占地4000平方米符合SC质量认证标准要求的小杂粮加工厂,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其优质安全的杂粮加工流水线,使该乡的小杂粮加工水平和包装档次实现“阳春白雪”的完美逆袭,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为跻身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市场创造了先决条件。

此外,该公司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完善了市场连企业、企业连农户的有效衔接,夯实了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利益机制。其中,值得一提“二次分红”模式独具匠心,凸显了民本情怀。

乡党委书记银华解释:“除了高价收购农民手里的杂粮,加工厂还计划将自己的部分盈利,作为分红发放给种植户以资鼓励,2019年实施的标准是按0.5元/斤,这也是当初成立小杂粮加工厂的初衷之一。”

下马圈小杂粮属旱作农业,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该乡探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多重保障模式,2019年乡政府出资9万元,在中国人保加入“谷子种植保险”及600元极端灾害保险金,有效提高种植户抵御灾害的能力,筑牢农业产业发展“防火墙”。此外探索推进“土地托管”模式,将失去劳动能力农民的耕地由合作社托管经营,农产品销售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后,剩余归农户所有,不仅增加失能老人收入,也为合作社扩大生产经营提供了广阔空间。

培树品牌  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品牌建立是产品变为商品的关键,该乡不断强化品牌观念、培树品牌意识,为小杂粮销售插上腾飞的翅膀。

下马圈小杂粮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完全符合“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契合现代人追求健康食品理念。以此为着力点,该乡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水平,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种类,不断完善“三品一标”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高大上”生态小杂粮。目前,鑫盛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道源农业公司申请的“谷豆生涯”商标现已成功注册,绿色食品标识、农产品地理标志和SC安全生产标识正在申报,“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紧锣密鼓谋划建设。

在擦亮品牌的基础上,下马圈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并驾齐驱发力打造农产品销售新突破。通过县乡两级电商平台及电视媒体助力,“下马圈小杂粮”“正果小米”线上销售额已达30万元。于此同时,线下销售也如火如荼,小米、藜麦、奶花豆、黑豆等十余个杂粮品种,通过消费扶贫途径,到目前,已累计销售210吨,销售额突破420万元。此外,该乡还将在小杂粮深加工上下功夫,计划开发方便食品、保健食品、酒水饮料等产品,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收入。

释放红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下马圈乡小杂粮生产方式安全,种植成本低,具有普惠特质,更能激发群众参与种植的热情度,对于助推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接“地气”。

“种谷子,能脱贫;小杂粮,可致富”,作为立乡产业,整体打造小杂粮生产基地,现已成为全乡上下的普遍共识。目前,全乡种植户434户984人,占常住人口68%,全乡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7152亩,杂粮生产总量200余万斤,种植杂粮人均增收3653元,其中谷子产量达140万斤,杂豆产量60万斤。

“今年特别心宽,2019年,我家种了15亩谷子,新品种产量高,共收获了8千斤。加工厂收购价格也高,2.5元/斤,足足高出市面价格40%,全部卖给了加工厂后,没想到,还收获了意外之喜,除了2万元交易金,加工厂还给了4千元的“二次分红”,明年我得再承包一些地,多种一些。”阳高窑村的老人赵子涵高兴之余也在做着下一年规划。

在做强做大小杂粮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全面夯实脱贫基础同时,该乡着眼建立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利用石豁子山风景区、古长城遗址和银子河水产养殖园区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积极招商引资,打造民宿旅游、农活体验、山地运动等一批以休闲、养生为重点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同步推动发展特色养殖业、旅游业和文化养老等产业。

责任编辑:郭薇

下一篇: 尚义:“三步走”打通主题教育活动“最后一公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