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石家庄新闻石家庄社会民生
  • 分享
  • 深泽面塑艺人王建波: 要将指尖上的文化传承下去

    来源:石家庄日报 2017-11-23 10:34:46
    语音播报

    深泽面塑艺人王建波: 要将指尖上的文化传承下去

    王建波的面塑作品。

    来到面塑艺人王建波的家中,马上会被各种各样的面塑所吸引,这些作品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它们有的素朴雅拙,随手一捏而成;也有的惟妙惟肖,精巧细腻非凡。在王建波的手中,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面团如同有了生命,不仅造型各异,而且形神兼备,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工艺品。

    半路出家,对面塑情有独钟

    王建波,今年49岁,家住深泽县城内村,早年从事家具生意的他,在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迷上了面塑艺术,从此便开始了漫长的学艺之路。当时,他已经年过三十,要想学习一门新的手艺,可谓是困难重重。一开始,他买来很多的成品面塑,照着葫芦去画瓢,不仅工具不专业,就连手指也不听使唤,最基本的面塑形态都做不出来,家里人也都觉得他是一时兴起的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

    面对困难,王建波没有退缩,他有一种不服输的钻研精神,非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不可。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早起晚睡,废寝忘食,不停地研究揉搓着手里的小面团,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面塑上,终于做出了第一件成品——大闹天宫,尽管这件作品现在看来是那么笨拙,但是却给了王建波莫大的勇气和动力,更加坚定了他做好面塑这门手艺的决心。渐渐地,他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心得,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手里的面塑也开始有模有样起来,四邻八舍、亲戚朋友也都开始慕名讨要他的作品,王建波总是呵呵一笑地来者不拒,分文不取地全部赠送。

    拜师学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建波的勤奋和刻苦,不仅为他开启人生的新天地,也感动了面塑界的前辈和老师,素有“蝈蝈王”之称的面塑大师王亮正式把王建波收到门下,系统地教授他面塑的工艺和流程。

    有了老师的指导,王建波的进步更快了,在潜心学习了老师的田园风格的系列作品以后,他又开始摸索自己的创新之路,在人物面塑的方向下功夫,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传统元素以及个人的人生领悟都融合到了作品中,不仅创作出了十二生肖系列,还包括四大名著的西游系列、三国系列,神话传说的福禄寿喜系列,以及近代英雄人物系列等,深受群众的喜爱和追捧。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在他灵巧的手中,变成一个个生动的作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作为面塑的传承和推广者,王建波也成为了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荣誉会员,并荣获了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

    不计回报,只为宣传面塑手艺

    面塑,俗称捏面人,这种手艺没有教材,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形式,全凭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把成竹在胸的模样全装在脑子里,经过一番搓、捻、擀、切、捏、揪、压、挑、卷等手法,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手中活脱脱地变出来。面塑对场地和材料的限制很小,刀、剪子、镊子、锥子、筷子、梳子都可以成为工具,它虽然取材简单,但是却包含了高超的手艺,作为民间的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源远流长,寓意丰富,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祝愿,承载着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记忆和风俗,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开始学习面塑的那天起,王建波就把弘扬面塑艺术作为自己的责任,并一直致力于此。但在深入了解学习过程中他发现,尽管人们赞叹这项技艺的精湛,其仍摆脱不了濒临失传的窘境。“传承”一词,就此在他心里扎下根来。今年,王建波收到邀请,参加在廊坊举办的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展会上,王建波带领着面塑爱好者和孩子们一起捏面塑,让孩子们体会到面塑的快乐,他说,面塑是掌心上的艺术,方寸之间却映射着老祖宗留下的几千年历史,我们必须要吸引孩子们走近传统工艺,这样才能后继有人,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通讯员 王鑫/文)

    责任编辑:李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