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省非遗”井陉绵河水磨的艰难传承

来源:燕赵晚报 2019-11-15 08:49:40
语音播报

“省非遗”井陉绵河水磨的艰难传承

●今日出镜

张三成和他的水磨

●采访动机

作为一项民间技艺,井陉绵河水磨被列入“省非遗”名录,目前正艰难传承着。

绵河边上的水磨房。

11月12日,在井陉县南峪镇南峪村村西,一间大约80平方米的房屋内,一个直径1.1米的磨盘正在转动着,金黄色的玉米面沿着磨盘中央的磨孔缓缓落下。“这就是绵河水磨,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南峪村的张三成说。

磨玉米面的水磨。

水磨是一种祖辈衍传的民间生产工艺,起源于何时,历史并无准确记载。根据民间说法,水磨起源于东汉年间,时至晋代,水磨逐渐成形,隋唐时代水磨的效益明显提高,明清时代,当地人则有“家有连夜转,胜过做知县”的说法。绵河水磨鼎盛时期是在清代中期,当时沿河水磨超过几百盘,南峪村最多时有12盘老磨。如今,绵河水磨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南峪村只剩下了两盘老磨。

靠水力驱动磨盘。

“我们张家从事水磨有四五辈了。”69岁的张三成说,小时候,他跟在父母后面,看大人操作水磨。长大后,自己亲自用水磨磨面。后来,因为到企业工作,与水磨暂时告别,不过,1997年,他又重操旧业,要把水磨这项民间技艺传承下去。

传承人张三成在磨房中忙碌。

22年过去了,他由曾经加工木粉转为现在的加工白面和玉米面。张三成告诉记者,绵河两岸把水磨俗称老磨,男女老少都懂得一个基本知识,就是老磨磨出的面粉细腻口感好,存放一年也不变质。

磨成的玉米面装入木质容器。

2009年,绵河水磨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县委、县政府也投入人力、物力、资金以及从政策层面加大对绵河水磨的保护力度。如今,由于年龄原因,张三成已经由亲自“上阵”变为指导,“具体工作由年轻人干。”张三成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学习绵河水磨这项技艺并传承下去。(文/记者崔虹 图/记者郄磊)

责任编辑:李瑾

下一篇: 正定迷你马拉松11月17日开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