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一片寸心”铸造“国之重器”——石家庄的“中国芯”

来源:石家庄日报 2019-12-16 11:01:54
语音播报

“一片寸心”铸造“国之重器”——石家庄的“中国芯”

2018年底,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电科十三所和五十四所决定开展战略合作,依托石家庄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发挥中国电科两所的人才和技术等优势,围绕微电子、光电子等10多个领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战略合作恰好一年。值此节点,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信息技术领域以高科技为特征的芯片上。

在石家庄,研发与生产芯片的机构和企业主要集中于十三所和五十四所,以及同辉电子、普兴电子、美泰科技、中瓷电子、新华北集成电路等高科技企业。

●攻坚克难中实现人生价值

隆冬时节,换上净化服,穿上防静电鞋,经过风淋系统,记者走进中国电科十三所专用集成电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这是半导体材料外延设备,是制作核心芯片的第一步。”郭艳敏博士指着一台两米多高的大型设备说,技术人员把衬底材料放入外延炉中,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材料外延生长,“长”好的材料会被送到工艺间流片,芯片就在这上面做出来。

“做一个芯片,首先得有材料。像做馒头一样,得先有面粉。”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冯志红说。

“我在香港科技大学读博士期间,专攻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材料和器件研究,多项科研成果国际领先。”冯志红说,他和自己的团队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刚开始时,我发现国内的科研环境与国外有差距,特别是我国的氮化镓关键技术和核心材料刚起步。作为中国人,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决定留在这里,制造属于中国的核心材料。”

“这儿为我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冯志红说,那几年最苦最累,但也最有成就感,每年都会有几个月连续奋战到后半夜。

靠着不放弃的精神和赶超世界一流的勇气,他们研发的自主可控氮化镓主要技术指标达国内领先,与国际水平相当,到2011年已实现工程应用。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5G基站大量落地,彻底改变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芯片无材料的被动局面。

“在不断突破‘中国芯’关键技术上,冯志红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还培养了一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核心技术人才。这个团队正在研发下一代半导体芯片,包括金刚石和氧化镓,均属世界领先技术。”十三所副所长王强说。

良好的事业平台和成才环境,持续吸引着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芯片研发生产中。目前,十三所从事与芯片研发的技术人员占到全体员工的二分之一以上。

“培养芯片人才,还要能留得住、用得好。”王强说,他们通过创新制度体系,实施成果转化政策、中长期激励政策,畅通科研人员发展通道,设立科技人才奖、产品攻关奖等大奖,极大地调动了核心骨干的积极性。

用重大创新平台吸引拔尖人才

走进位于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的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上百台自动切割机、裂片机、点测机依次排列,LED芯片就从这里生产出来。

同辉电子由中国电科控股、石家庄国控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参股,是典型的拥有石家庄“骨血”的高科技公司。

这家企业是河北唯一具备LED外延材料、芯片、封装、成品灯具、照明亮化工程等全产业链的国家级高新企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三。

“我们拥有国家863计划集成电路制造装备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和国家863计划材料领域半导体照明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组成的领导班子,引进了由美国知名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构建了一个顶级专家矩阵。”公司总工程师王静辉说。

王静辉是我国芯片研发领域著名科技专家,曾于2012年带领团队研发出中国第一块太赫兹芯片,并成功应用于安防、雷达等领域。

在这些顶级专家的引领下,这家企业构建了拥有50多人的技术团队。

“在芯片研发上,我们倡导一个重大政策,就是不怕给钱。只要你能带来相应的效益,一年最高可以给到几十万元的薪水。”公司主要负责人说,他们的机制非常活,每位研发人员的最低年薪都在10万元以上。另外还有住房补贴、专利补贴、生活补贴等一系列补贴。

在创新技术平台的吸引下,这家企业的芯片研发人才极少流失。今年,又入职30多名硕士,专攻芯片。

“我们属于‘国有企业的性质,民营企业的机制’。”王静辉说,公司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谁有才能谁就施展,公司绝不会限制。“大河有水小河满”就是这个道理。他们还规定,在初创期两年内,所有利润全部返还给主研芯片项目的人员,力度之大可以想象。

临近年底,这家公司的财务部门又开始紧张地核算大家的奖金了。一年自有始终,这些技术人才用心用力攻克和芯片相关的重大难题,付出必有回报,大家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以富有黏性的政策为“实力派”筑巢

走进中国电科54所通信软件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师陈泽正在做Imemory和module的布局,工程师王健正在做Coretex A9 CPU核的物理设计。物理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芯片的性能。

“他们都是我们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54所副总工程师李斌说,他们每年都从重点大学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并选送几名技术人员到发达国家深造。同时,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合作,让这些人才在项目研发中得到锤炼。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人才策略也富有黏性。经过一系列杀菌净化等程序后,走进这家公司的净化车间。

车间里,硅基外延片的成品、半成品依次排放。一位技术人员将机器人传送出来的外延片一一码放整齐。眼前的硅基外延片,类似人们用的CD唱片,一面是碳黑色,另一面像一面镜子,非常光亮。

“芯片是含有集成电路的硅片,被称为‘国之命脉’。芯片内部全是半导体材料,大部分是硅,里面的电容、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用半导体做出来。”公司技术副总赵丽霞说,硅基外延是生产芯片的核心材料,芯片又是人们常用的电脑、手机、音响、太阳能等的核心,极端重要。

“我们早在10年前就开始研发电子芯片,是目前中国唯一形成全产业链的硅基外延材料研发和生产企业。”公司董事长史顺平说。

能做到中国唯一,源于拥有强大的人才团队。这家公司拥有一批具有很强技术实力的人才,仅专攻芯片就有53位技术骨干,主要来自全国的“双一流”高校。

“我们给予这些人才广阔的发展空间。”史顺平说,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主要利用校园招聘、校企对接等形式,对于优秀人才,给予事业编制、单身宿舍、较大额薪酬等政策,同时还能享受石家庄市和鹿泉区的人才绿卡政策。

另一家攻关芯片的企业的人才政策也属重磅。

“我们每年都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技人员。”河北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拥军是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国内传感器领域资深专家,他带领的团队从1995年就开始做MEMS传感器,培养该领域科研人员200余人。

任臣是这个团队中的重要一员:“做一些属于中国制造的东西很有意义,解决国家急需,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任臣是电路专家。于是,美泰公司专门提供上千万元资金,以他为核心打造创新平台,组建10多人的队伍,共同研究传感器电路设计。

任臣团队用了3年时间,自主研发出传感器的专用电路,解决了至关重要的电路和机械难题,可以直接针对用户输出。

专攻芯片的新华北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在培养骨干人才上同样很下功夫。

“我们都是从著名高校直接招聘,2年到3年就能把这些人才培育成骨干。”公司总经理曲韩宾说。

“我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一直想把学到的知识变成产品,拿到属于我们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公司攻关芯片达五年的工程师丁理想说。

“他们所在的5G通信项目组,所做的芯片技术指标与国际水平相当,有的甚至超过国外水平。”在曲韩宾眼里,丁理想团队是公司骨干技术力量的一个缩影,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提高了科技创新的活力,增强了他们芯片研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芯片只有方寸,却属专精特新,实是国之重器。

来自五湖四海、胸怀报国之志的人们,正汇聚在石家庄这样的一座“创新之城”,围绕一块又薄又小却分量十足的芯片,成就着属于他们自己、充满科技理想的全新未来。(记者李彦水 见习记者刘佳鑫)

责任编辑:李瑾

下一篇: ​邢国辉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