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体育足球新闻中国足球
  • 分享
  • 当中国“足球娃娃”遇到“洋教练”

    来源:新华社 2018-06-01 10:49:15
    语音播报

    当中国“足球娃娃”遇到“洋教练”

    小足球迷杨尊淋没有想到,教练居然让他用乒乓球拍托着网球来练足球技巧。“教练说这样有助于锻炼平衡性。”杨尊淋说,以前从来没有这么练过。

    8岁的杨尊淋是个小足球迷,小学二年级的他已经入选了学校足球队。为了成为一名驰骋赛场的专业球员,他抽出一切空闲时间来练球。

    最近,一位“大眼睛”的外国老师——弗洛里安·马兹克来到了学校,成为杨尊淋和同学们的“洋教练”。

    “德国教练的到来,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足球。”杨尊淋说,“我们可以光着脚踢球,还用乒乓球拍托着网球练球。在我踢得好的时候,他会马上表扬我。在我失误的时候,也会很温和地鼓励我,让我感到很亲切。”

    杨尊淋所在的大峪第一小学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近年来,北京通过“校园足球海外引智计划”,全市16个区都配备了外籍教师。

    今年6月,门头沟区教委与德国沃尔夫斯堡足球俱乐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6岁的马兹克就是根据协议派来的教练之一。

    “好的!很棒!”在雨后的球场上,马兹克带领着大家练球,偶尔蹦出几个中文词汇。每天跟随他训练的有来自周边5所小学的体育老师,还有来自不同学校的小学生们。

    “足球是一项用脑子的运动,球员不能埋头只看脚底下。因此从小就要培养心中的大局观,抬起头来随时观察周围动态,这样才能有意识地、负责任地传球。”马兹克说。

    马兹克改变了“跑圈”这项中国训练中常用的热身活动,而是改为带球活动。为了练习孩子们在赛场上的反应能力,在平时的基本功训练中,他会设计多种复杂的教学方法。比如将孩子们分组传球,不仅有脚上的训练任务,手上也要同时完成传东西的任务。

    六年级的熊夔对外国教练的教学方法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外教在球场上把不同颜色的标志桶摆成阵型,很新奇。“他不断传授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要把球踢好,首先是心理上有足够的准备,然后才是过硬的技术、体能。足球是将智慧和身体融为一体的集体运动。”

    门头沟大峪二小体育老师、41岁的许海军拿出一个写满了字的本子,上面记着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最近一个多月每天观摩学习,德国教练的教学方法非常细致和精准。比如我们训练‘运球’动作,就是分别练习一下内侧和外侧,但是外教增加了背着手踢、捂着眼睛踢等各种方法……”

    马兹克说,中国小学体育老师带班的能力让他十分佩服。“我们训练一般一次带十几个孩子,最多20多个。我看到中国老师可以一次带40多个孩子上足球课,感到很惊讶,这太难了。”

    在他眼中,中国孩子在启蒙阶段和德国少年没有什么区别,在身体的灵活性上还有一定优势。不过青少年足球需求长期坚持和努力,要有计划培养才可以。在德国,拥有较为完备的青训体系。比如青少年在培养早期就会被分成“战斗型球员”“技术型球员”“领袖型球员”三种类型进行培养,并不断积累成长数据。

    “8至12岁是培养足球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他说,要从8岁就开始持续不断努力,在18岁到19岁才能培养成一名真正的球员。

    作为一名曾经的职业足球运动员、现在的欧足联B级教练,马兹克对辗转于世界各地的生活非常习惯。在北京,他除了在周一到周五生活在郊区宿舍,带领学生、教师和球队训练外,周末则拿上公交卡,到北京各处逛逛。

    “我很喜欢这座城市,这里有故宫、北海等名胜古迹,还有三里屯等现代化的休闲场所。”他说,如果有朋友来,他会带他们白天去颐和园逛逛,傍晚去什刹海边喝一杯。

    北京的美食令他最为满意。在小学的食堂里,马兹克端起一盘饺子,配上凉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他开心地说,包子、饺子,还有“加上酱汁的街头烙饼”——煎饼,搭配零度可乐是他的最爱。(赵琬微 吉宁)

    责任编辑:王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