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冰雪奥运

走近冬奥|他们,让“相约北京”更精彩 ——记冰上测试活动中的场馆运行团队

新华网 2021-04-08 17:51:22
语音播报
  • 分享
  • 走近冬奥|他们,让“相约北京”更精彩 ——记冰上测试活动中的场馆运行团队

    1日至10日,“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全面展开。10天时间,7项赛事,5个场馆,集中上演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之前的一次重要实战检验,而一场重要的实战检验,离不开超过700人的场馆运行团队中每一个人的默默付出,他们的存在,让这场“相约”更加精彩。

    一次实践

    7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开启比赛,但鲁元哲和他的同学们的社会实践3月份已经开始。来自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的这些学生们,在国际制冰专家马克·麦瑟领衔的制冰团队带领下,全程参与场馆新一轮制冰工作与测试活动冰务保障,这些20出头的年轻人,将是中国的制冰新生代。

    制冰过程的严谨与复杂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鲁元哲说,这让他想起另一项运动,“就像打乒乓球一样,要想固定一个动作,得挥拍两万次形成肌肉记忆才行。”

    抬着水管,鲁元哲和他的同学们协助制冰团队加厚冰面,运动员上冰的间隙,他们还要给浇冰车加满水箱,负责帮助维护冰面。但看着选手们从自己参与制作的冰面上滑过,鲁元哲的内心感到格外满足。

    制冰、修冰的工序固然繁琐,但每完成一道工序,都离他心底的“两万次”又近了一步。

    一叠证件

    在承接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首都体育馆,体育展示经理贺琼珊的一叠证件引人注目,在桌面上摊开,她笑称,“不用买扇子了”。

    播报员、摄像师、导播、DJ……组成了每个场馆的体育展示团队,他们的工作贯穿在比赛的前、中、后,包括现场音乐、语音播报、大屏画面,可以说,他们就是赛场的“气氛组”,而气氛则要随着花滑、速滑等项目的变化或轻松愉悦、或扣人心弦。

    测试活动期间,贺琼珊负责协调所有场馆的“气氛组”,一天之内跑两、三个场馆是常事,因为人员个人证件通常注册在单个场馆,她或许是本次测试活动中拥有临时证件最多的人之一。

    测试活动并非场场都有观众,贺琼珊和各个体育展示团队有时需要对着空旷的赛场调动气氛,不过志愿者、安保与医疗组都会给予热烈回应,有的团队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叫“自嗨锅”。

    一场远行

    站在国家体育馆内,冰球项目顾问哈拉尔·斯普林费尔德说,自己可能已经吃遍了北京市所有的奥地利与德国餐馆。

    他上一次回到奥地利,还是2019年的夏天。作为一名前冰球职业球员、国际冰球联合会前官员,他现在的工作,是确保在这里举行的冰球与残奥冰球赛事 “从运动员们抵达中国的那一刻到他们从机场离开的那一刻”都能以高标准进行。

    他说,他来到中国的目的,是想把自己对冰球的认知传递给项目里的每一个人。“让我非常欣慰的是,冰球项目的同事们是真的想要了解关于赛事与项目的所有细节,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愉快的挑战。”

    “这次测试活动中,他们做到了学以致用,作为参与了两届冬奥会与两届冬青奥会筹办的技术官员,我认为此次测试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他说,“希望大家能来看一场冰球和残奥冰球比赛。”

    一颗螺丝

    冰球比赛的另一个场馆是五棵松体育中心,这也意味着相关器材要在两个场馆之间移交与搬运,这一部分,是五棵松体育中心物流经理张帆和她所在团队的工作。

    “就像一颗螺丝。”张帆说,“物流不是一份台前的工作,常常是等别人下班了,去换桌子,去运护具,在别人不知道的地方努力。”

    “但能够让赛事顺利进行,都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张帆说,大家的工作内容不一,但目标一致,就是为了在这次测试活动中能够去多测试一点,多思考一点。

    物流团队涉及物流服务、采购与资产管理三大块工作,此次测试各个部门出动,也给了团队实战演练的机会,以转运为例,在本次测试中,物流团队需要在调入调出场馆之间与体育、安保等多个部门同时对接沟通。令张帆开心的是,目前的几次转运都进行得很顺利。

    “一颗螺丝对这个团队还是非常重要的,可能看上去比较渺小,但它也很重要。”

    一个绰号

    冰壶与轮椅冰壶比赛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的260名志愿者里,来自北京大学的郑宇轩有一个绰号——最“臭”的志愿者。

    对于这位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发表封面研究文章的博士研究生来说,这个绰号有点委屈,不过,同时也包含着敬意。

    “其实是开玩笑,我们志愿者是分早、晚班的,晚班时间很晚,他其实有上早班的机会,但都让给了别的同学,他们就可以早些洗澡、休息,而他回到学校,澡堂都已经关了,所以他用他的‘牺牲’换来了这个绰号。”冰立方志愿者经理张舒笑着解释道。

    作为校团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副秘书长,郑宇轩要协助协调同学们志愿服务保障,他做出的牺牲不止晚睡,每天还要5点左右起床,安排大家在6点乘坐大巴。

    “6月份我就毕业了,等到了2022年冬奥会,希望还能成为社会招募的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郑宇轩说。

    回校的大巴晚上10点左右从冰立方出发,回到宿舍简单洗漱之后,郑宇轩关上房间的灯,上床就寝。不到6个小时后,这盏灯将再一次亮起,他的志愿服务也将继续。与此同时,许多盏灯也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亮起,照亮冬奥人新的一天。

    (执笔记者:郑直;参与记者:董意行、赵建通、周欣、丁文娴、张骁、黄昕欣、夏子麟)

    责任编辑:赵家葆

    下一篇: 相约冬奥|河北省全面核查张家口赛区无线电台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