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理论热点关注
  • 分享
  •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论的新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 2017-09-26 10:35:47
    语音播报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论的新发展

    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有一定的目的,生产目的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本体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虽然获得巨大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为生产而生产,为追求经济增长而发展经济的片面倾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难以得到全面满足。因此,重新正视与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总书记伊始就十分明确地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生产的目的和归宿。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一系列论述赋予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新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重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生产是以人民为中心。在市场经济实践中,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容易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产生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强调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最基本的内在规定,解决了生产为什么人、由谁享有生产成果这个根本问题,集中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新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生产目的论的新境界。

    第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生产要满足人民具体的、现实的需要。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体现为社会全体成员每个个体现实的、具体的需要。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要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升级的物质文化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告别了供给不足的短缺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日益升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社会主义生产要日益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日趋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好满足广大人民不断升级的物质文化需要。其次,社会主义生产要更好地满足人民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消费渐成主流,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体现个性化特征的商品和服务成为人们的追求。为此,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要积极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推动与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等相关的产业加速发展,以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的物质文化需求。再次,社会主义生产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生态环境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开始凸显并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必须要从人的生存与身心健康出发,重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期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社会主义生产要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第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生产要实现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由于生产力水平还相对不发达,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分配领域还难以实现按需分配。因此,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定位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方面就无所作为。共享发展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只有真正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从而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生产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特别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是一个新课题。传统的资源高能耗和资本高投入的发展方式已经导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因此,未来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需要新思路新理念的指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增强了生产的动力性,协调发展保证了生产的平衡性,绿色发展保障了生产的可持续性,开放发展促进了生产的内外联动性,共享发展明确了生产的目标性。显然,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新发展理念超越了传统理论提出的“高度技术”这一实现生产目的的单一手段,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新要求。针对人民群众现实和潜在的需求,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不断升级、日益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瑾)

    责任编辑:秦秋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