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理论理论前沿
  • 分享
  • “一带一路”为何魅力大

    来源:学习时报 2018-04-13 10:19:22
    语音播报

    “一带一路”为何魅力大

    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是致力于解决国际社会的关键问题,即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其内在逻辑具有系统性。“一带一路”倡议的逻辑越来越清晰,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通”“融”“荣”。

    “通”是前提、条件

    “通”突显经济或发展层面的合作共赢,包容性全球化、世界经济再平衡、共同现代化、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产能合作等是关键要素。“一带一路”常被描述为五通建设,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通的反面就是痛,所以“一带一路”的魅力在于能够打通痛点。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境外铁路、港口等重大项目建设,并带动相关基建能力和装备出口。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俄罗斯莫喀高铁、亚吉铁路、肯尼亚蒙内铁路、中欧“三海港区”合作等一批境外铁路、港口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对改善合作国基础设施、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增加就业和税收、推进中国与有关国家互利合作具有积极意义。举个例子,老挝国内目前只有一条3.5公里长的铁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全长414公里的中老铁路在建,使老挝变成了“陆联国”。“一带一路”有效地促进欧洲与亚洲的贸易,中欧班列对中东欧国家有益,使这些内陆国家间接地联通了海洋,使欧亚一体化从概念成为现实

    “通”不仅表现在战略对接、规划对接、项目对接方面,也日益体现在舆论对接、行动对接、智慧对接上,体现在科学的评估体系构建上。2018年1月,《“一带一路”早期项目动态评估报告》发布。报告以“五通”为主线,从硬联通和软联通两个维度,提出“一带一路”早期项目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81个三级指标。6个一级指标是:外部环境、项目经济性、项目社会性、项目人文性、全球治理、国际人才培养创新等。评估发现,外部环境指标平均得分最高,处于良好型等级;项目人文性指标平均得分最低,处于薄弱型等级。为此,未来“一带一路”项目的人文性需要加强。“一带一路”不仅要通路,更要通心。

    “融”是理念、关键

    “融”侧重和平层面的文明互鉴,通心工程、人文格局、文化条件、重义轻利、亲诚惠容、新型国际关系等是关键要素。“融”展现“一带一路”的精神实质,凸显“一带一路”不仅要提供经济红利,更要创造国际社会良好的人文生态。“通”有形可见,易于感知与衡量,相比之下,以“民心”“人心”为发力重点的“融”则不可见,但影响恰恰最根本、最深远。在“融”的过程中,要打造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也包括规则与标准对接。“融”强调开放性聚合,而不是生硬地追求趋同、排他性或搞小圈子。所以,最近几年“一带一路”越来越强调标准、品牌、人文、价值等方面的软联通建设。

    “一带一路”展现的是文明型力量。“一带一路”强调的不是对抗或改造,而是强调“先有文脉,而后有商脉”。如果中国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只讲经济利益,“一带一路”是很难持久的,必须打通文脉才能持续地激活商脉。习近平主席出国访问之时,常常在讲话中以文化始、文化终,深度挖掘并有效传播“一带一路”故事。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时就娓娓道来中英的文化纽带。他说,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等戏剧享誉世界。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两人都是1616年逝世的。2016年1月21日,在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伊朗《伊朗报》发表题为《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丹葩结秀,华实并丽。石榴早已从伊朗到中国落户,又因果实累累在中国被赋予新的寓意,象征兴旺繁荣。它见证了中伊两国人民沿着丝绸之路开展友好交往的历史,预示着两国合作还将收获更多硕果”。石榴不仅是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更象征了今天的丝路精神,即包容团结。

    “荣”是愿景、目标

    “荣”强调在全球治理层面的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关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要使世界更美好,不仅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预期,更增强全球民众对光明前景的信心。在制度建设层面,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16+1”合作、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制度性安排确保“荣”能够可期可待。

    “一带一路”已经从中国倡议变成了国际共识,而且能够凝聚全球智慧,充分突显时代性与先进性。例如,联合国多次将“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同时放到联合国决议当中,这体现了国际社会是从共识层面看待这一伟大倡议。的确,看好“一带一路”,就是看好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超越的不仅是贸易保护主义,也在超越“金德尔伯格陷阱”。2017年1月,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发表文章提出“金德尔伯格陷阱”论述,引起国际社会对全球公共产品的广泛关注。金德尔伯格是著名世界经济史学家。他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灾难起源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最大强国,但美国却奉行“孤立主义”,收缩在北美,不愿承担起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责任,由此导致国际社会失序,世界大战爆发。过去10年,跨境资本流动的总规模下降了65%,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规模由1.8万亿美元下降至近1万亿美元,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却与日俱增。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越千亿美元,2015年对外投资额首次超过利用外资额,2016年达到1961.5亿美元,这一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可以说,在国际社会担心“全球化熄火”的关键时刻,“一带一路”提供了全球互联互通的坚定信心。

    需要强调的是,国际社会看重“一带一路”的不仅是经济红利、物理改变,而且开始聚焦这一倡议的文化温度、价值实质,看重其在全球治理层面的进步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是使世界更美好,实现途径是共商共建共享,这正是“一带一路”最具魅力的地方。

    (作者赵磊,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秦秋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