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 分享
  • 命中注定的缘份

    ——非遗传承人郝如香与布糊画的不解情缘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5-14 16:12:30
    语音播报

    命中注定的缘份

    ——非遗传承人郝如香与布糊画的不解情缘

    远看如绘画作品般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近看又像雕刻艺术般富有层次和立体感。如果是第一次见到,你一定很难想象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竟然都是用丝绸等面料粘糊而成。这,就是素有“中华百艳,华夏一绝”美誉的丰宁滕氏布糊画。2014年,丰宁滕氏布糊画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滕腾作品《九龙壁》恢宏富丽,撼人心魄。杜船摄

    “满族人有用浆糊做东西的传统,比如喜帘、烟袋、虎头鞋、马鞍等。滕氏布糊画就是我爷爷滕腾在满族‘补花’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走进丰宁龙腾艺术馆,副馆长郝如香介绍,“爷爷还创造了很多新的工法,如景泰蓝的掐丝工艺,立体堆积法、面部皱纹的褶皱法等,都是在布糊画的制作过程中不断产生的。”

    郝如香是滕氏布糊画的创始人滕腾的孙媳妇,如今她和爱人滕光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继承了祖父滕腾开创的事业。

    “我与布糊画,是一种命里注定的缘份”

    “我是在2003年第一次见到的布糊画,当时就被震撼了,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感觉它有油画透视之效果,但不失国画之特点;有工笔之观感,又具有写意之风格。”郝如香一提起第一次见到布糊画时的场景,难掩激动,而她也是通过布糊画结识了滕腾的孙子滕光宇,并共同开启了两人的“艺术人生”。

    滕腾作品《和平昌盛图》。杜船摄

    滕氏布糊画的创作技法集绘画、雕塑、堆绣、唐卡、剪纸等工艺之大成,用料讲究、色彩绚丽、操作细腻、画面逼真、取材广泛。一画作成,须经绘样、分解、制版、整型、配料、布糊、组装、装饰、成画等九道手工工序。

    也许是郝如香有绘画的基础,也许是她踏实心细,也许她本就是一个应该做布糊画的手艺人,虽然布糊画制作起来工序繁多,很多人都需要学习好几个月才能上手,而她的第一次尝试就让滕腾对这个女娃娃刮目相看。“第一次跟着手艺人学做了一片叶子,一次就成功了,可以直接拿来用,当时我爷爷就说我天生就是要做布糊画的。”

    结婚前,滕腾让郝如香辞去档案室文员的工作,与滕光宇一起把布糊画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我当时没有一点犹豫,因为我觉得布糊画就像一个待解的谜团一样,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手艺与工序等待着我去发现。而且我也被爷爷那种对艺术的不断追求所打动,他认为虽然很多作品获奖,甚至是民间文艺的最高奖‘山花奖’金奖,但是这些作品都不能称得上完美,艺无止境。”

    起初,郝如香为了完成第一个作品一只小老虎,经常研究至深夜,“当时做好后小老虎又胖又厚,都装裱不到框里去,其实布糊画是越厚越难做,当时爷爷见了也是赞不绝口,后来还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特意拿出来给大家展示,这也让我特别受鼓舞。”

    郝如香设计制作的布糊画作品《松鹤延年》。杜船摄

    现在,她和爱人滕光宇一起,经营着龙腾艺术馆,从最初的按着图样制作,到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创新,再到对员工及全全县学员的培训,郝如香在布糊画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也把路走得越来越宽。

    “对布糊画的传承是滕氏子孙的责任与使命”

    滕腾制作的第一幅作品《三个和尚没水喝》。龙腾艺术馆供图

    “滕氏布糊画可以说是因为我爱人滕光宇而诞生的。1989年,爷爷为了哄逗他,用棉绫绸缎的边角余料与金丝银线堆叠粘贴了一幅《三个和尚没水喝》,不料这幅‘小玩意儿’竟让许多人拍案叫绝,从此我爷爷就开始了对布糊画的创作与研究。”郝如香说。

    1990年,承德市在避暑山庄举办地方文化展,滕腾带着当时还没有名字的“布糊画”参展,大获成功。那一年,滕腾正式将这一艺术种类命名为“中国滕氏布糊画”,并获得国家专利。

    滕氏布糊画由初创到成熟,经过了十几个春秋,滕腾和孩子们的努力更让这种民间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特别是《和平昌盛图》《凤凰宝相瓶》两个作品,更是被选入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

    “爷爷为布糊画付出了很多。1994年创作巨幅作品《天下第一布糊寺》,由于缺少资金购买原料,他把自家院子卖了10万元。”提起滕腾对艺术的追求与付出,郝如香几度哽咽,“其实爷爷的很多作品都非常有商业价值,在1997年,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制作的《九龙壁》,当时就有人要出资100万元购买,可是被爷爷拒绝了,他说布糊画是一门艺术,如果都卖出去了,那么最后除了钱什么也留不下。”

    滕腾作品《凤凰宝相瓶》。杜船摄

    2010年8月,滕腾夫妇将屡获国内外大奖的《龙凤壁》《天下第一布糊寺》《大威德怖畏金刚》等布糊画代表作连同获奖证书、奖杯,以及国内外著名艺术家赠送的书画、图书、工艺品和300多幅珍贵的照片资料一并捐赠给了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爷爷这些年交给我的不仅是布糊画的技艺,更多的是如何去做人。”郝如香说,虔心去做一件事,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我爱人滕光宇毕业于西安交大计算机系,毕业后爷爷希望他能够回家继承自己的布糊画事业,当时他也是有过纠结,希望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一方面是从小耳濡目染,一方面是对爷爷的孝顺,他还是继承了爷爷的衣钵。”如今,滕光宇通过电脑设计布糊画的图纸与样式,将自己的专业与布糊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前手绘出来的图纸因为跟大脑构思的不一样,经常返工,现在用电脑就可以把整体全部呈现出来,无论是修改方式还是设计的整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如今,郝如香的两个儿子也是从小就受布糊画的熏陶,她希望滕氏布糊画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对布糊画的传承是滕氏子孙的责任与使命。”

    “我想让每一个丰宁人都做布糊画的‘代言人’”

    “布糊画上可入大雅之堂,下可进寻常百姓之家,是与时俱进的工艺美术品。”布糊画还频频“走出去”,作为丰宁的一张文化名片走到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非遗的传承不只是一个家族的事情,还需要社会更多的人去做。2010年,为了推动布糊画工艺的复兴,爷爷放弃了尚在有效期的专利,编著了《布糊画技法》,在全国推广。我也希望每个丰宁人都能够了解布糊画,把布糊画工艺的精妙之处介绍给外地的朋友,做布糊画的‘代言人’。”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郝如香“口传身授”,借助丰宁“非遗+扶贫”工作的开展,已在全县开展了三期培训班。传承有难度,不是培训就能出精品,这更像是一场海选。郝如香说,制作布糊画不仅仅需要掌握技法,悟性更为重要。目前在龙腾艺术馆里的手艺人里,能达到将褶皱法、立体堆积法等技法全部掌握的寥寥无几,如何培养技艺精湛的人才至关重要。

    “现在在丰宁,非遗项目的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丰宁二小已经将非遗列入学科计划,布糊画就是其中的教学内容之一,这也让我们对布糊画的传承与发扬更加有信心。”郝如香同时建议,“培养人才要从娃娃抓起,政府应该鼓励‘非遗’走进校园,在各个地市、各级学校开设‘非遗’选修课。”

    工人们制作布糊画产品。杜船摄

    郝如香说,学制作布糊画,不是半个月的培训就结束,而是要持续坚持下去。如果培训结束,学员学习的欲望还是很强烈,可以通过村里的非遗扶贫工坊继续学,每个星期对学员继续培训,并对成品进行回收。一开始会给大家设计模型的底板,让大家收易到难一点点入手,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布糊画,了解布糊画。(河北新闻网记者李为华)

     

    责任编辑:李为华

    下一篇: 【河北24小时】衡水:亮丽名片,连起北方湖城风景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