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 分享
  • 文脉颂中华 | 梆腔有新韵 蕙质自蘅香——彭蕙蘅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7-31 19:05:00
    语音播报

    文脉颂中华 | 梆腔有新韵 蕙质自蘅香——彭蕙蘅

    道光初年,山陕梆子的传入,在燕赵大地形成一门全新的曲艺——河北梆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戏,孕育了河北梆子独有的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忍

    地方戏凝结着人们对亲人、对家乡无以言表的钟情和眷恋

    不仅是河北人魂牵梦绕、难舍难分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世界、审美经验中非常独特美好的代表

    蕙质蘅香 与梆韵结缘

    学习戏曲并不是彭蕙蘅的主动选择。1978年,河北戏曲学校选人,一百多个学生里单看中了她。

    彭蕙蘅一开始并不情愿,她希望像父亲一样,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但是在学校的一再邀约和从事戏曲作曲的姨夫劝说下,抱着犹疑的心,彭蕙蘅走进了校门。

    当她接触河北梆子,便不知不觉中就被它深深吸引,她看着老师做身段,甩水袖,行腔、运眼,尤其是看两三个龙套穿梭,便可分花拂柳,千军万马。这让幼小的彭蕙蘅感到沉醉和说不出的美妙。

    图为彭蕙蘅练习基本功

    不期然的相遇,成就了一生永不凋零的少年梦。回忆学艺生涯,彭蕙蘅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刻苦”。十分钟卧鱼儿,20分钟耗腿,几分钟劈叉,多长时间默戏……都是按分钟计算。

    六年时间,她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晚上搂着绸子、枪、剑睡,只有要人出门,拿上道具立马就冲出去。也没有歇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即使是大年初一,也要从窗户里跳进排练厅苦练的……

    功不唐捐,这种超乎常人的勤奋让彭蕙蘅很快脱颖而出,河北梆子名家的青睐和指点,更给了她艺术上莫大的提升。

    她扮相俊秀,韵味十足,音域宽厚,行腔既一波三折,又珠圆玉润,每一次看她表演,都是回味无穷的听觉享受,都能带给观众柔肠百转的感动。

    教授戏曲 甘当绿叶

    彭蕙蘅做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惊讶不已的决定,她远离了给予她那么多美誉和掌声的舞台,成为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的一名老师。

    对于深爱河北梆子的彭蕙蘅而言,这条路是必然,又包含着选择与承担的勇气。

    从教十八年以来,彭蕙蘅每天都早出晚归,最多时一周能上24节课。学生跑圆场,她都跟着一起跑,几节课下来腿都肿了;一招一式,一腔一板,甚至一个手指抬到眉梢的动作都能重复十几遍,每一节课下来,汗水都会湿透衣衫。

    图为彭蕙蘅教授学生戏曲

    她生怕学生“如入宝山,空手而归”,即使在寂静的夜晚,一身疲惫的她也会苦苦思考每一个人物的形象、解读,又怎样把这种思考传递给学生。

    2018年,彭蕙蘅要《窦娥冤》剧目中亲自教授窦娥一角儿的全部表演,并以此为契机对青年演员进行培养。为了出色的完成任务,她不惜余力反复做示范,嗓音全部毕声竟达半年之久。

    十八年的时间,她一天比一天坚定,自己是做了最正确最好的选择。

    当她看到那么一小点儿,懵懂懂懂、一片空白的孩子,能在舞台有着光鲜亮丽的表演,她说:“就像新的生命诞生一样,那是艺术生命的延续。”

    心融于戏 戏炼人生

    “不疯魔,不成活”,这是很多表演艺术家所共有的境界。

    《美狄亚》这部戏让她成为最年轻的梅花奖得主,获得希腊政府的艺术最高奖“金橄榄奖”。但对彭蕙蘅而言,这些荣誉绝不是她对这部戏情有独钟的最大原因。

    彭蕙蘅演绎的《美狄亚》更充分地展现了河北深厚绵长的艺术涵容力,塑造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纯粹的经典形象。

    图为彭蕙蘅练功

    戏曲生命的延续蓬勃离不开这样热忱的传播,当然,更离不开创新,与时俱进永远是不变的命题。

    2018年,彭蕙蘅和她的同仁们创造演出了震撼人心的《牺牲》。这是一场大胆的实验,一场全新又艰难的探索。三个主演,极尽简单的舞台,故事情节只通过三块幕布呈现的狭窄逼仄的狱中空间中展示。

    不同的文化风情,多样的艺术形态,对彭蕙蘅来说是生命的开阔,更是一种难得的人文滋养。

    她说,这样的经历让我有了很多的选择和机会,但也更增强了我对戏曲的定力。

    对彭蕙蘅而言,对许多个像她一样不懈奔跑、坚定守望的戏曲工作者而言,戏曲又何尝不是她们的信仰?

    梆子声起,苍凉激越,声声不息,生生不息。

    这是“彭蕙蘅”们最深沉的眷恋,最执着的梦。

    也最动听最隽永的乡音。(文/樊晓敏)


    责任编辑:李为华

    下一篇: 文脉颂中华 | 布上丹青——滕天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