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问初心 看担当 来自一线的奋斗故事⑪】“我的初心就在茨榆坨”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9-07-06 06:53:24
语音播报

【问初心 看担当 来自一线的奋斗故事⑪】“我的初心就在茨榆坨”

“我的初心就在茨榆坨”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滦州市茨榆坨镇党委书记周俊军

7月2日,周俊军(右)在新希望种植合作社的棚菜种植区,和负责人一起查看西红柿的生长情况。记者刘禹彤摄

6月25日,滦州市茨榆坨镇党委书记周俊军获得了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荣誉。领奖归来,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他激动的心绪仍难以平静:“当我握着总书记手的那一刻,时间好像停止了!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了继续为人民努力工作的动力!”

周俊军工作的茨榆坨镇,地处滦州市的西南角。十几年前,那里土地沙化严重,农民靠天吃饭,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记得这样一句顺口溜:“春起风沙秋不收,大雨过后似海流,年年都为吃穿愁……”

2007年,县里找到了时任滦县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的周俊军:“你年轻有头脑,又是党员,去茨榆坨带着大家干吧!”周俊军二话没说,从工业区副主任到党委书记,一干就是12年。

如今的茨榆坨镇则完全变了样。开车在镇中穿行,宽敞的柏油路旁绿树葱葱、繁花点缀;不远处,大棚栋栋,厂房林立,一幅安居乐业的画面铺展开来。

“我的初心就在茨榆坨,我会用一生报答组织和乡亲们的信任。”周俊军坚定地说。

滴水穿石,扑下身子引项目

“为啥企业稀罕我?因为我服务做得好。”2007年刚到茨榆坨镇时,摆在周俊军面前的是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全镇28个行政村,总税收仅40万元,且没有一家成型的企业。人心涣散,社会也不安宁。如何走出困境?

拔“穷根”,项目“硬起来”是关键。

作为第一批到茨榆坨工业区工作的人,周俊军起早贪黑忙着招商引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我们始终相信‘客商的需要就是我们服务的内容,客商的满意就是我们服务的标准’这个理儿,千方百计地做优营商环境。”

推进项目建设需要三天两头往施工现场跑,周俊军等人扑下身子为企业解决各种难题。在这期间,一个烫手山芋出现了:工地经常发现“无主坟”,老百姓没人认领,企业怕“晦气”又不敢动,工期一延再延,企业打起了退堂鼓。

为了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周俊军喊上几个胆大的乡镇干部,开上钩机,摸黑时候到现场“迁坟”……上百座“无主坟”迁走了,项目一一重新开工。由于服务到位,企业主口口相传,落户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为给老百姓“解心宽”,在每个项目开工和建设中,周俊军都不定期组织群众代表到现场参观,给他们讲解项目的概况和建成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所以,镇上从未出现过因征地问题耽误企业建设进程的事情。

企业的入驻和工业区的发展壮大给茨榆坨镇带来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本镇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超过1万人次,全镇7000农户平均每户超过1人在工业企业上班。

“过去长年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劳力现在都回到了家门口,可以一边吃着热乎饭一边上班了。”周俊军自豪地说,2018年,这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乡镇全部财政收入突破了20亿元,成功跻身“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致富为民,让土地变成聚宝盆

“项目让青壮年实现了就业,可老人和妇女靠什么吃饭?”在积极招商的同时,心思细致的周俊军又暗暗谋划起来: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还得从地里找“黄金”。

在茨榆坨镇,种经济效益再好的作物一亩地年收入也超不过一千。这种工作青壮年不屑做,老年和妇女又会觉得辛苦,不如发展大棚经济,只要迈开步子,选对路子,一定能挣到票子。

说干就干。从2018年开始,周俊军带领乡镇干部以芦苇庄村为试点,谋划了成立滦州建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附近村民以土地入股、村委会控股方式运营,现在已经建成大棚面积220亩。“在合作社上班的老人和妇女有100来人了,劳动强度不大,每天每人也能挣80块钱工资,这不挺好?”在周俊军眼里,今后合作社就业将成为产业就业的有效补充。

去年,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王浩到芦苇庄村建民合作社调研时,向周俊军推荐了山东滨州市阳信县的金蝉养殖行业,并建议他也带领大家试一试。周俊军眼前一亮,带着乡镇干部就去了阳信。通过考察,他们了解到金蝉营养丰富,又有药食保健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蝉的市场需求量和价格也在不断增加和攀升。回到茨榆坨镇之后,他们立即成立了滦州市首家金蝉养殖合作社——滦州市浩东金蝉养殖合作社。

“养蝉不费事,只需投下种苗,投入三年后,一棵榆树上就能产出八九百个金蝉,每亩地每年可以收入1万多元,这不也挺好?”周俊军笑着算账,为让金蝉在未来成为村民们新的“聚宝盆”,合作社目前已经栽种白蜡树、榆树、杨树等共计800余亩,积极鼓励村民加入,共同发展金蝉养殖产业。

夙夜在公,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是乡镇党委书记,最急难险重的事应该我来干。”这是周俊军的座右铭,也是多年来他的工作写照。他把手机号告诉镇里老百姓,让大家有大事急事找他。

过去,很多村庄街道由于没有硬化,百姓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茨榆坨小学和大石佛庄小学的校园门口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积水问题严重,有的地方甚至超过半人深,孩子们上下学都要家长背进背出。周俊军多方筹措了100多万元,协调各个部门修建排水沟,彻底解决了校门口积水问题。

因为管道铺设影响了东长坨村一户村民的利益,他一直阻挠饮水工程实施,导致全村群众4年时间仍旧无法吃上安全水。2016年,周俊军负责带领村里百姓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他找到这户村民家,一次次拜访,一次次劝说,终于,这名村民明白了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全村人利益之上的道理,周俊军也顺利解决了全村百姓的吃水问题。

为了改变土地沙化严重的状况,周俊军请专家,引科技,积极改善土壤质量。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农民们一道奋战在田间地头,提升基础设施质量。从2015年至今,为全镇新打机井767眼、铺设地下管道534万米、新上变压器106台、埋设地下电缆187万米、新修田间道路121公里,6.5万亩农田全部浇上了水,彻底改变了耕种条件,农民收入大大增加,幸福指数不断提升。2015年,茨榆坨镇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当地群众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有事儿就找周书记”。12年间,周俊军为群众办的实事儿、好事儿多得他自己也记不清。茨榆坨镇已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镇,但他仍不满足,“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带着大家过上更幸福的日子!”(记者刘禹彤)

责任编辑:高薇

下一篇: 《寻找专家救救这棵五百年老槐树》后续:已有园林公司义务抢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