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唐山新闻数字报
  • 分享
  • 唐山高新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8-20 08:37:11
    语音播报

    唐山高新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唐山高新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迈开步子,追上幸福日子

    过去,高新区陈家庄村鱼塘是一个臭水坑,经过改造,如今这里变成了风景优美、适宜垂钓的鱼塘。 通讯员韩伟摄

    在唐山高新区,盛夏的乡村宛若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千亩草坪如铺展开来的绿毯,紫红色的葡萄长廊为街道抹上了“腮红”,碧波浩渺的河塘,青砖黛瓦的民居,乡亲们真诚幸福的笑脸……这幅诗画田园般的美丽画卷,映射出高新区乡村不断续写的小康故事。

    近年来,高新区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传统农业到特色产业,从旧路坑塘到美丽乡村,从生活贫困到富裕美满……在全力推进城市转型的同时,高新区的乡村振兴之路走得蹄疾步稳。

    ●兴产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农村实现小康,重要前提是产业兴旺。近年来,高新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当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骄阳似火,高新区詹官屯村通发草坪苗木种植基地里郁郁苍苍,生气勃勃。植被夹杂着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基地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过去除草,现在种草,如今这片片草坪,不但美了田野,还鼓了腰包!”草坪苗木基地负责人赵春丽一边忙碌一边兴奋地说。

    “搞传统种植业挣钱不易。过去,村里的地很多都是粗放经营,甚至荒着,种一茬玉米也就挣个二三百块钱,年轻人不乐意干。”赵春丽表示,种植草坪与种植传统农作物相比,风险小,收益大。草坪不但可用于公园绿化、道路两侧绿化、居民小区绿化等,还可以净化空气、吸附灰尘、涵养水源,生态效益显著。

    在高新区的谋划下,2019年起,詹官屯村开始大力发展草坪种植。短短一年多时间,草坪种植面积近千亩,亩均效益达6000元左右,还带动了本村200余名农民增收致富。

    距詹官屯村20余公里的高庄子村,不少农户的围栏中都饲养着毛色光亮的奶牛。养牛,在高新区也是个“牛”产业。

    “以前养牛是为了犁地干活,可现在耕地都是机械化,养牛是为了产奶。”高庄子村的养牛大户韩建谈起奶牛养殖头头是道。

    目前,高新区已成为唐山市奶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辖区内的4个奶牛养殖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牧场化养殖。作为蒙牛、伊利等品牌的重要奶源地,这里的奶牛繁育全部采用优质性控冻精进行品种改良,全区奶牛平均单产9.3吨。

    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收入,近年来,高新区立足城郊优势,引导农民拓展农产品加工链条,积极探索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模式,努力打造周末游“高新品牌”。比如,今年老庄子镇陈家庄村在主街铺设1100米的葡萄长廊,栽植葡萄6个品种4000余棵,预计可为村集体创收6万余元。除了葡萄,其他乡村还培植了樱桃、草莓、麒麟瓜、山药和红薯等四季瓜果山货。一颗颗“致富果”让老乡们念上了“致富经”,今年,全区仅农旅产业收入就达520多万元。

    提颜值,好风景带来好光景

    走进姚家庄村,平坦的水泥路像顺滑的丝带一样环绕着村落。路边株株国槐葱绿,院落前丛丛月季娇艳。“要不是岁数大了,真想绕着村庄跑几圈!”68岁的老村支书佟双印踱出家门,在路上溜达,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姚家庄村共有31条街,过去道路狭窄,坑洼不平,每逢雨天,泥泞不堪。2019年,在高新区的统筹规划下,该村投入240多万元,对全村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和美化。“现在闲时出来遛遛,赏赏家门口的美景,真是享受!”村民张景江难掩心中的喜悦。

    顺着村道向东,不远便是詹官屯村。平坦小道曲径通幽,村中荷塘碧绿、荷花飘香,一派水清岸绿、蝉鸣蛙叫的宜人景象。谁能想到,不久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这里原是个近3万立方米的纳污坑塘。今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坑塘先后进行了垃圾清除、平整夯实、护坡加固、护坡绿化、雨污处理和防渗漏改造,周边还安装了健身器材,建起了村民活动广场。如今这里已成为我们村的一道亮丽风景。”詹官屯村村支书鲁刚伟如数家珍地介绍说。

    其实詹官屯村只是高新区河塘沟渠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高新区以推进“十百千”工程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清理河塘沟渠,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小游园,打造景观景点,实现一塘两效。

    借乡村振兴东风,依托自身优势,近年来,高新区突出区域特色,以“洁序美”为标准,深入实施村庄清洁、厕所改造、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等专项行动,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如今,在高新区,乡道变绿道,坑塘变游园,农区变景区,乡村“颜值气质”大幅提升,靓丽的小村庄让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近日,高新区陈家庄村千米葡萄长廊,村民正在给成熟的葡萄剪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通讯员郭宝强摄

    扶真贫,一户一策干劲足

    “啾啾啾……别抢,都有份儿!”还没走进院子,就听见梁各庄村村民张雪莲喂鸡的吆喝声。养鸡不仅成为她每天的日常工作之一,更为她点亮了脱贫增收的明灯。

    张雪莲一家原是高新区庆北办事处的贫困户。10年前,丈夫杜全生被意外烧伤,评为肢体一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张雪莲平日不但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还要供孩子上学,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

    2017年,张雪莲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从那时起,他们就得以在就业、教育、医疗等各方面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日益改善的还有张雪莲一家的生活质量。

    “得感谢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区里的扶贫干部,这50只小鸡苗是帮扶责任人帮我家买的,他还介绍我参加各类种养技术和创业培训。等鸡产蛋后,他会帮我谋划怎样销售赚钱。”说到这儿,张雪莲满是感激。村里考虑她的身体状况,还给她安排了扶贫专岗。现在,她不仅有了工作,还有了副业,再加上低保和产业分红,一个月能收入2300多元。

    真扶贫、扶真贫,需要苦干,更要巧干。高新区结合困难群体身体状况、贫困程度、能否适岗等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帮扶服务,着力抓好抓实就业扶贫和产业帮扶,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自信和尊重,达到了“扶贫”与“服贫”、“脱贫”与“解困”的有效统一。2019年,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整体脱贫。

    在此基础上,高新区因人制宜,积极开发、设置扶贫专岗和公益岗位,全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动态就业率达到了100%。对难以实现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由政府购买辅助性公益专岗帮扶就业。

    产业帮扶政策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今年以来,高新区采用“产业资金入股+委托龙头企业帮扶+贫困户每月分红”的模式,对全区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截至目前,每户的产业扶贫资金增加了2.9万余元,每户投入资金累计达到6.8万余元,贫困户月收益达到520元。

    倡文明,促农居变雅居

    “奉公守法、爱国敬业、奋发进取……无愧于国,无愧于民”“爱家国扬正气,讲奉献行善举,崇谦和遵仪礼,倡明德思进取”……走进老庄子镇新村,笔者立刻被村口文化石碑上的家训家规吸引。日前,老庄子镇正在开展“好家规好家训”征集评选活动,在家谱村史、牌匾楹联、经典家训中寻找一批体现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贴近生活实际的家训家规,并在各村显著位置展出,以弘扬家文化,涵育家国情。

    如今,深入高新区乡村的街头巷尾,还会看到许多新颖别致的“文化墙”,墙上不仅书写着党的建设、乡村振兴、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还通过一幅幅精心绘制的图画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面貌。这些“会说话的墙”,成了播撒文化“种子”、育“实”乡村文明的载体,增强了村民的认同感、归属感,激发了热爱家庭、奉献家乡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高新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乡村文明风尚提升、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聚焦本地农村实际,充分考虑当地文化传统、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既不简单命令,也不搞“一刀切”。同时,聚焦群众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群众成为文明乡风的树立者、维护者和受益者,持续培育、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让农居变雅居。

    “如今,不少城里人周末都想来咱乡下遛遛,没想到咱农民也会过上让城里人羡慕的生活!”陈家庄村支书张志军骄傲地表示,未来村里还要打造农家特色美食小吃一条街和综合产业发展园区。

    “让乡村美起来,让乡亲们富起来,是高新区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未来,乡亲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庞秋原说。(河北日报记者刘禹彤 通讯员张艳)

    责任编辑:李瑾

    下一篇: 河北唐山市乐亭县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