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唐山新闻区县新闻
  • 分享
  • 水生万物续谱华章——迁安市建设生态水城综述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1-03-12 18:10:50
    语音播报

    水生万物续谱华章——迁安市建设生态水城综述

    这里,亭台轩榭,涣涣碧波,恰似世外桃源;

    这里,风烟俱净,天水共色,宛如人间仙境。

    “渔歌唱晚霞满天,恰似江南碧水间。莫非陶然遗梦里,醒来依旧黄台边。”这首游客随手创作的小诗正是迁安市生态水城建设的真实写照。

    谁又能想到,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过去曾是一片垃圾遍地、黄沙堆积的烂河滩。此时的滦河,水流舒缓,波澜清净;河边的青草,与流水幽幽而伴;水中的飞鸟,在波面流连驻足。经过迁安市数十年的修复治理,滦河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野性,与人类和谐相处。

    近年来,迁安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做出了转型发展的谋篇布局,科学制定发展路径,做活“水”的文章,先后确定“魅力水城、绿色迁安”“北方水城、美丽迁安”宏伟目标,把创新思维、绿色理念贯穿发展始终,绘好彰显时代特征、迁安特色的发展蓝图。

    ●滦河生态治理

    “母亲河”华丽蝶变

    滦河,迁安的“母亲河”。

    从1949年到1996年的47年间,滦河先后发生了22次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上世纪80年代,因干旱少雨,加上滦河上游水库的拦蓄,汛期之外的滦河在迁安市境内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断流现象,造成河槽淤积,滦河在迁安的大部分河滩变成了沙荒地,特别是冬天、春天遇到大风天气,河滩中的细沙、浮土吹向市区,就成了城市的沙尘源。原左岸大堤老化失修,损失严重,防洪标准大大降低,每到汛期,地处左岸的市区居民便头顶防洪巨大压力。长期以来,滦河水患成为迁安人的一块“心头病”。

    进入新世纪,随着迁安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治理滦河,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2年1月,滦河综合治理方案出台,建议将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并在立足于防治洪水的同时,着眼于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借此提升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改善百姓生活;2003年4月,总投资22亿元的滦河生态防洪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5年8月,黄台湖景区正式开放;2007年5月,滦河生态防洪续建工程开工;2008年4月,三里河改造工程景观工程开工;2008年,滦河生态防洪工程竣工形成的近万亩黄台湖景观,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全省第一家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更让人欣喜的是这项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新增保护土地面积6.5万亩,增加城市建设用地5300亩,城市防洪标准的提高使这些建设区土地大大增值,可获取直接经济效益20多亿元。

    如今,滦河脱胎换骨、华丽蝶变,不仅成了迁安人居环境的载体,更成了转型发展的平台。滦河生态城和右岸新城成为迁安城市建设新亮点。滦河生态城以建设生态绿城为目标,重点发展休闲养生、文化创意、高端居住产业,打造万顷水面碧波荡漾、生态绿岛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的滦河生态休闲区;右岸新城,以建设创新智城为目标,按照总部经济、产业研发、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绿色城市定位,发展高端商务、信息科技和现代消费等产业,培育迁安产业升级智力核心,努力建设山水交融、宜居宜业的滨河典范。

    ●全域治水

    打通生态治理重要脉络

    迁安大地原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有沙河、凉水河、大石河等大大小小数十条河流,只不过曾一度被忽视,出现河道堵塞、水体污染、断流枯竭等问题。

    2018年,迁安市委、市政府适时启动“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对境内西沙河、青龙河等16条河流进行“一河一策”治理,清於河道,筑坝蓄水。

    西沙河地处迁安市“一河两城两区”规划中的河西区,全长44公里,流经野鸡坨、沙河驿、木厂口等8个镇街,沿岸集中了首钢迁钢、鑫达钢铁、松汀钢铁等多家工业企业。2020年,迁安市总投资3亿元,启动了西沙河综合治理工程,对首钢滨河村段河道清淤疏浚、筑堤护坡,提高西沙河河流水质,并建设滨水景观工程、湿地公园、生态沙洲,打造西部景观河道。同时,启动了滦河——西沙河引水工程,贯通水系后可增加供水5886万立方米/年,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家住首钢滨河村的老人王建国,今年已经82岁了。每天吃过晚饭,他都要和老伴儿、孙子在西沙河岸边走一走。而就在三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对于西沙河的沧桑变化,多年居住在河边的王建国老人说:“昔日的西沙河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而今天的西沙河环境优美,真正成为了碧水蓝天。”

    ●清水润城

    城市因水而灵动

    家住明珠社区的刘家萍女士,每天都会到三里河生态走廊散步,这条迁安的护城河由北向东,时而豁达、时而紧凑,三步一观、五步一景,是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绝佳去处,与城西的黄台湖相互辉映。

    2008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三里河生态走廊建设,投资6.39亿元,历时一年,昔日旱季垃圾遍地、雨季污水横流的三里河,通过污水截流、引水、生态重建等措施,成为一条两岸景色优美、绿树成荫的生态走廊。

    2015年,市委、市政府投资24.56亿元,启动“海绵城市”工程,海绵化改造各小区、公园绿地、市政道路、公建区21.5平方公里,“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在2018年雨季得以完美呈现,市民告别雨季“城市看海”模式。海绵城市和节水型城市融合推进,以海绵促进城市水资源涵养,以节水推动水资源长效利用。目前,迁安市86%的城市建成区实现了“海绵化”改造,成为京津冀缺水地区、新兴工业城市、新老城区整体海绵城市建设典型示范。迁安海绵城市建设经验被住建部向全国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入选中国改革50项典型案例。

    2021年1月6日,是迁安市建设生态水城的高光时刻。这一天,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迁安市正式被命名为全国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成为全省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的县级城市。

    如今,迁安市主城区已形成24平方公里的水域和湿地面积、17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城市蓄水能力达到4000万立方米,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中等城市呼之欲出。

    ●北方水城

    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赢

    生态水城的建设,还城市一泓碧水,给百姓一片蓝天。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了迁安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显著提升。

    2017年11月,迁安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再传捷报,创下全国第7佳绩,获国家通报表扬;四度蝉联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名单,跻身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品牌大放光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新营造林6.25万亩,森林覆盖率升至46.5%。

    202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过千亿大关,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2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8%。质量工作成效突出,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创全省唯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通畅,一座座桥梁凌空飞架,一个个公园姹紫嫣红……宜居宜业齐步走,硬件软件两手抓,新城老城共发展。

    穿越百年风云岁月,迁安已经从边缘走向前沿,从落后走向繁荣,步履铿锵,笃定前行,正在奋力谱写建设“北方水城、美丽迁安”的崭新篇章。

    ●记者感言

    城市因“水”而洁,因“水”而富,因“水”而美。水,是滋养生态最宝贵的资源。迁安市立足于“水”,做足“水”的文章,不仅提升了全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水平,更还老百姓一个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使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只要我们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北方水城、美丽迁安”建设,坚定走好“科技引领、绿色崛起”之路,就一定能抢抓机遇,不断开创迁安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记者洪伟 通讯员左月梅)

    责任编辑:李瑾

    下一篇: 曹妃甸:工厂化繁育虾苗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