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万全区新闻乡镇动态
  • 分享
  • 张家口万全区义兴堡村发展设施蔬菜见闻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2017-12-04 20:22:32
    语音播报

    张家口万全区义兴堡村发展设施蔬菜见闻

    提起义兴堡村的大棚蔬菜,在方圆百里之内那以是小有名气。近年来,义兴堡村产业扶贫迈出了新步伐,他们依靠发展设施蔬菜和阳光采摘为农民搭起了 “致富棚”。

    义兴堡村位于万全区孔家庄镇西南1.5公里处,全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生。虽然有着良好的交通便利条件,但是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单一、低端的种植结构,使农民长期处于贫困之中。到2013年,该村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3户,1130人。

    游客在大棚采摘新鲜果蔬 马佳琦摄

    为摘“贫穷”之帽,村“两委”班子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种植结构,借助扶贫攻坚之东风,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由村干部牵头成立同兴种养殖合作社,引导473户贫困户通过股份合作、以地入股、以工入股、以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并吸引周边村12户和外省市县8户村民来村共同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使种植户从 “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

    据该村村主任、同兴种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李军和介绍,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整合、流转1000亩土地,投资2000余万元,集中发展连片高标准冬暖式大棚40个、春秋棚480个、 高标准育苗棚2个、 露天蔬菜400亩,棚内种植茄子、甘蓝、芹菜、西蓝花等十余种蔬菜。蔬菜销往北京、上海、江苏、山西、内蒙古等多地,并与我市多个大型超市进行蔬菜直供。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合作社采用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以及提供技术培训、提供市场信息的 “四统二供一集中”管理办法。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保证食品安全,还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全村农业结构成功实现了种粮向种菜转变、露地向大棚转变、大众菜向精细菜转变、分散管理向集约发展转变。

    贫困户张全福是土生土长的的义兴堡村,从2014年入股参加合作社以来,他家的日子富裕了起来。他告诉记者: “我和老伴儿两人都在合作社打工,每月两人能挣3500元,家里还有4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加上年底分红,这一年下来能挣将近5万块钱,现在日子过得可美啦,可比以前自己种玉米强多了!”

    在义兴堡村,贫困户即可以享受流转土地费用,每亩1000元,还可以优先在合作社打工,到年底还可享受每户每年按入股资金的10%分红。真正成为 “租金+薪金+股金”的“三金”人群。

    “梧桐枝正茂,筑巢引凤来”。随着义兴堡设施蔬菜产业的逐步壮大,吸引来许多人到大棚采摘新鲜蔬菜。这让李军和看到了“生态+采摘”的商机,于是合作社在原有的蔬菜种类基础上,新增了草莓、香瓜、葡萄、油桃等特色瓜果。李军和说: “现在一到周末、 节假日,咱这村子到处都是来自县城周边、市区,乃至北京、天津的游客,他们带着朋友、家人游玩、拍照、游玩、感受田园风光,享受采摘乐趣。到目前为止,来义兴堡采摘的游客已近4万人次,增加收入300万元。”

    村民们都打趣的说: “人家都盼着有棵 ‘摇钱树’,俺们村里可是真真儿的有片儿 ‘摇钱棚’。”

    2016年, 该村年产水果蔬菜量共5100吨, 产值达1500万元, 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500元, 辐射带动贫困户473户,吸纳劳动力300余人, 目前全村贫困户仅剩3户3人, 贫困发生率降至0.14%。

    通过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与阳光采摘产业, 义兴堡村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打造了现代化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为农民趟出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径。(记者王松 通讯员李虹、张荣荣)

    责任编辑:李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