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银生谈农产品价格机制改革:产业健康发展势头正在形成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6-11-30 15:32:22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30日讯农业部农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习银生在接受《经济日报》“经济圆桌”栏目采访时表示当前的玉米价格下跌不一定会导致三大主粮价格都会持续低迷。不同粮食品种之间具有关联性,但是由于实行不同的政策,当前玉米价格下跌对粮食市场的影响是间接的。首先,目前我国对水稻、小麦仍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玉米价格下跌并不会对水稻、小麦市场产生明显冲击和影响。其次,由于玉米与水稻、小麦存在替代关系,玉米价格下跌可能会相应减少水稻、小麦的饲用消费,对水稻、小麦价格走势有间接影响。第三,玉米实行市场化改革拉开了粮食市场改革的序幕,如果玉米市场化改革取得成功,那么今后市场化改革可能会向水稻和小麦延伸,随即会带来小麦和水稻价格的波动。不过,市场化改革并不必然会导致粮食价格下跌,决定价格走势的主要是供求关系和经济周期,如果玉米供求关系改善,宏观经济回暖,玉米价格在市场化以后也可能会出现上涨。

    习银生表示今年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一年,玉米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收入下降,这是改革初期难以避免的阵痛期。但改革的目的不是价格下跌,而是理顺价格形成机制,让市场活起来,让产业链的运转衔接顺畅起来。玉米价格暴涨暴跌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可运用储备的吞吐调节作用,在市场化的前提下,通过适度增加储备规模,把握轮换节奏来避免市场大起大落。同时,可以采取多方面措施,弥补玉米价格下跌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应该增加补贴额度并考虑适当扩大补贴范围。继续调整生产结构,适当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选择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进行生产。农民要提高市场意识,在玉米种植上应注重选择品质较好、降水快、易保存、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节本增效措施,尽量降低生产成本。下游加工企业也要采用订单或产业化的方式与农民建立比较紧密的协作关系,规避市场风险,保障优质适用原料供给。

    习银生说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解决我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三高”问题(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的必然选择,是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大措施。近年来,我国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开展了多方面探索,棉花、大豆实现了市场定价,玉米市场定价机制也在逐步发挥作用。国内外农产品价差明显缩小,有的与国际价格已经基本接轨;下游加工企业成本大幅下降,经营困难的状况迅速改善,多数企业已经扭亏为盈,产业健康发展的势头正在形成。

相关新闻

渤海新区经济稳步提升 前10月财政收入完成88.1亿元

2016-11-30 08:41:06

今年前10个月,渤海新区全部财政收入完成88.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3.37亿元,分别超时间进度2.7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渤海新区发展速度超出预期,充分表明渤海新区港口、空间、区位、交通、产业、政策等发展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成果。

前三季度, 石市民营经济增长8.2%

2016-11-30 08:41:03

来自石家庄市统计局的最新调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凝聚起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2016-11-30 08:19:20

前三季度, 石家庄市民营经济增长8.2%

2016-11-29 13:30:17

来自石家庄市统计局的最新调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振兴经济需营造企业发展环境

2016-11-29 11:29:16

东北在中国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近些年来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率均处于全国倒数几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老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