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衡水武邑新闻衡水武邑头条
  • 分享
  • 武邑县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中)

    来源:衡水新闻网 2018-07-05 15:04:25
    语音播报

    武邑县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中)

    “俺光从‘跑步鸡’中挣的钱就一个数。”正在打扫鸡舍的王爱华是王贤兰村的贫困户,站在养殖园的路边,他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每年股金分红3000元,打零工收入5000元左右,卖给“跑步鸡”平时吃的粮食和菜一年还能收入4000元左右,“好歹就是一万多,这还没算光伏发电挣的钱”。

    王爱华受益于该县“1+X+1”产业扶贫机制。前一个“1”:光伏扶贫项目对贫困户全面覆盖;中间的“X”:组织贫困户再参与一个以上的扶贫项目;后一个“1”:扶贫资金全部以股金、资本金等形式实现股份合作。“‘1+X+1’产业扶贫机制,产业方向不同、模式各异,却都指向一个目标——通过扶贫,扶出‘志’与‘智’,让贫困户彻底告别贫困。”武邑县县长王成宗表示,只有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唤醒他们对增收的主动需求,才能保证其长期稳定不返贫。

    武邑县扶贫办主任张世华说,2016年以来,武邑县先后投资8.84亿元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实施了光伏产业扶贫,让所有贫困户都实现了借光生“金”,年均增收3000元,212个贫困村年集体收入均超过2万元,“这项收益能持续保障20年”。

    除了“跑步鸡”,近两年武邑县重点发展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微工厂等扶贫产业,打造了11个带动百户以上的规模扶贫产业平台和36个小型平台,通过“分股金、挣薪金、收租金”,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成为“三金”农民。

    “自从学会了开网店,俺和姐姐就在网上卖村里生产的老榆木家具,不仅还清了外债,还翻盖了房子,买了汽车。”韩庄镇王吕池村的王高迪对记者说。

    王高迪的母亲很早便因病去世,为给母亲看病,家里背负了10多万元的债务。如何偿还这些债务,一直是他和姐姐的心病。王高迪听说县里在发展农村电商,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参加了电商培训。

    掌握了电商知识,姐弟俩就开始了网上“淘金”之路。经过两年的打拼,他们的年销售额达到了70多万元,年收入超过8万元。现在,姐弟俩过上了好日子,还主动帮助同村较贫困的乡亲们一起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能不能脱贫,能力是关键。本着‘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思路,武邑县在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上下功夫,下大力气提升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让每个贫困户都有多个产业项目做支撑,确保他们持续稳定脱贫。”武邑县委书记刘勇说。

    过去贫困户参与种养项目,由于市场不稳定,有时达不到预想效果。要做到精准脱贫,就必须因户制宜,织就多重保障网。经过广泛调研和与贫困户沟通,该县明确围绕蔬菜、畜牧、家庭手工业、光伏等主导产业,集中建设蔬菜脱贫产业园、京东跑步鸡、孕马血清、古早清凉生态旅游、龙店箱包、审坡蔬菜脱贫产业园、农光互补等10个产业项目平台,让每个贫困户都参与其中。

    为了让每个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脱贫技术,武邑县统筹人社、农牧、职教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先后开展了棚菜、果树、电商、雕刻等实用技能培训500多场,累计参与的贫困群众达到3万多人次。同时,武邑县还引导当地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建立“就业扶贫车间”,通过“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形式,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目前,武邑县已在62个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近百个,直接安置和带动全县贫困群众4000余人实现就业增收。

    “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得认真学,掌握过硬本领。”龙店镇箱包微工厂车间大国村村民李国珍告诉记者,“每月工资2000元,一年就能挣2万多元,还不用离开家,多好!”箱包微工厂负责人张云霞说,镇上协调资金帮她建厂,通过开展缝纫技术培训,如今已有100多名留守妇女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脱贫致富。

    有了产业平台,对没有能力的贫困户来说仍然力不从心。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县所有扶贫项目均采用股份合作机制,贫困户以入股形式参与,保证贫困户长期获得稳定收益。如今该县参与村级合作社建设扶贫产业项目、联户建设扶贫产业项目的贫困户有上千户,10个规模产业平台项目带动3072户贫困户参与。在云霞箱包有限公司,300个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和缝纫机入股,不仅每年能分红,还能挣薪金。随着规模扩大,云霞箱包有限公司在龙店镇4个村建立了分车间,解决了上百个贫困户就业问题。(张静 张保卫)

    责任编辑:翟一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