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衡水武邑新闻衡水武邑新闻排行榜
  • 分享
  • 武邑县前南场村好儿媳张英华

    来源:衡水新闻网 2018-12-28 17:44:37
    语音播报

    武邑县前南场村好儿媳张英华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武邑县赵桥镇前南场村张英华作为儿媳妇,却能十余年如一日伺候瘫痪公公。她用诚挚的孝心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

    伺候瘫痪公公 堪比亲儿女

      张英华是滨湖新区彭杜村人。在衡水市区打工时,她和苗占国相识相恋。2004年,两人结婚。2002年,张英华的公公苗春华因车祸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由她婆婆照顾。因此婚后,张英华一有时间就回来帮忙照顾公公。
      2008年,婆婆突患脑溢血骤然离世。当时,张英华和丈夫在外打工。小姑子刚结婚,小叔子没结婚在外打工,谁来照顾公公?如果丈夫放弃工作回去,那怎么挣钱养家?张英华说服丈夫,回到老家,挑起照顾公公的重担。
      公公长期卧床,肌肉萎缩。张英华看着按摩穴位的书,给他按摩。公公怕人说闲话,非常抵触。但张英华仍然坚持每天至少按摩三次,每次少则半小时,多则两小时。公公大小便不能自理,为避免尴尬,总是憋着。张英华说:“爸,您就把我当亲闺女,再不济,当我是护工,人家医院妇科还有男大夫哩。”公公感动得热泪盈眶。
      张英华怕公公整天在屋子里,晒不到阳光,身体缺钙,就为他准备了张带轮子的移动小床。阳光好,张英华就把公公挪到小床上,推出去透气。由于公公身体胖重,每次挪动他,身材瘦小的张英华都累出一身汗,但她从没觉得累。
      张英华家里不富裕,唯一的空调、电视都在公公的房间里。她说,这些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夏天停电。因为手术,公公全身的汗毛孔全部封闭了,夏天必须不停地开着电扇或空调保持凉爽,否则就会呼吸困难。遇上停电,自己就赶紧给公公扇扇子。
      对此,丈夫苗占国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对妻子充满感激。常说:“张英华对老人很大方,老人爱吃啥给买啥;对自己却很抠门,这些年,没添过几件新衣服。”公公苗春华则常含着泪对别人说:“不是我夸,我这儿媳妇端屎端尿、伺候吃喝、捏腿捶背,比亲闺女还强!要不是她,我活不到现在。我要是能站起来,给她磕个头才好哩!她心太好了。”
      有人问张英华:“不是你爹娘,为啥要这样?”她说:“既然做了一家人,就要像一家人。我既然做了儿媳妇,就要像女儿孝敬爹娘一样,孝敬公公婆婆。”

    辛苦操持家业 顶起半边天

      一般瘫痪多年的病人房间里都有股味儿,但苗春华的屋内却很干净,没有异味。张英华是个勤快人,手脚闲不下来。她每天收拾完屋子,就给公公按摩,把屎把尿。她每周给公公剪一次指甲、洗一次头,每半月给公公理一次发。夏天,每天都给公公擦洗身体,因她照顾周到,公公瘫痪十余年未得过褥疮。还未入冬,她就把公公的棉被翻新缝好。天儿一凉,就生上炉子,把屋子烧得暖暖和和。年年如此。
      两个孩子陆续出生,张英华更加劳累,但她更体会到父母的恩情,对老人也更好。月子里,她能下床后就没闲着,孩子小的时候就拴到橱子上,再去干活。这些年,她没在娘家住过一夜,每次过年过节都是来去匆匆。后来,小叔子结了婚,张英华也没要求弟弟弟媳平摊义务。
      这些年,张英华除了照顾老人,每天还得看孩子、洗衣、做饭,去地里干活儿。公公每个月的医药费,加上孩子们的学费、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苗占国一人打工应付不过来。张英华就托人联系了手工零活儿,带回家加工。白天事儿多,她抽空干,主要靠晚上加班,一般忙到晚上11时。第二天凌晨6时,她还要准时起床,给一家人做早饭,送女儿上学。她天天累得抬不起胳膊,吃饭就用胳膊肘撑着桌子,手经常忍不住发抖。她的付出换来了家庭和睦温馨,姑嫂妯娌亲如同胞。小姑子说:“嫂子出嫁之前,也是个被捧在手心里的娇娇女,没下过地,没做过饭。现在,家里活都是嫂子一个人干。有一次,我见她扛两袋子白面,手里还提着一袋子白菜……”
      公公见张英华这样劳累,揪心的难受。为了不再拖累她,公公曾选择绝食,想一死了之。看着公公滴水不进,坚强的张英华哭了:“爸,您活着就是俺们的福,俺不觉得您是负累,您就是咱家的天啊!”老人泪流满面地说:“闺女,我不中用了,活着就是累赘。不能再拖累你们了!”张英华把孩子抱到公公跟前说:“爸,我现在怎么对您,他将来就怎么对我,我其实是为自个好。爸,一个家,不缺少老人、爱人、孩子,这个家就是幸福和快乐的。俺们不能没了娘,再失去爸,下辈人也不能没有爷爷。您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幸福,咱一家人团圆就是快乐。”

    孝亲美德 影响更多人

      俗话说,辈辈孝,代代传。张英华的一女一儿,从小耳濡目染,也很懂事、孝顺。女儿每次放学回家先要跟爷爷说说新鲜事,周末还给爷爷揉腿、捏胳膊,俨然是爷爷的“小棉袄”。一次,张英华带女儿去赶集,给她买了一只炸鸡腿,可孩子举了一上午,一口没吃。问她咋不吃,她说得带回去和爷爷一块儿吃。张英华去地里干活,女儿就带着弟弟给爷爷按摩,做家务。有时,干活回来晚了,女儿已经做熟了饭。儿子3岁时,看妈妈劳累就知道给她捶背解乏了。每次吃饭,儿子都先给爷爷摆好筷子,让爷爷先吃。爷爷烦闷时,俩孩子就当“开心果”,讲笑话、扮鬼脸,哄爷爷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村里,说起张英华,村民们赞不绝口。邻居李英臣说:“张英华是个好儿媳,要是换其他人,伺候几天就不愿干了,可她就长年累月坚持下来了。”村党支部书记李占海说,张英华不仅给子女树立了榜样,还在村里起到了示范作用,影响着周围的人,村里形成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好风气。赵桥镇向各村宣传她的典型事迹,弘扬农村优秀文化,积极塑造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
      武邑县妇联主席刘国英多次到张英华家中慰问,为她送去生活用品,帮她解决生活难题,充分肯定她的孝心,予以表彰鼓励。县妇联在全县组织开展传承好家风系列活动,邀请张英华讲述自身故事,引导广大妇女向她学习,发扬光大传统美德,并积极向上级组织推荐她的事迹,为她申报各种荣誉称号。她在2016年被武邑县委、县政府评为“武邑风尚”十大典型人物,2017年被衡水市妇联评为“和睦孝亲榜样家庭”,同年被河北省妇联评为“最美家庭”,2018年被全国妇联评为“最美家庭”。2016年,她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报道。张英华成为家喻户晓的好儿媳、孝老爱亲的好典型。“我没做什么大事,做的都是儿女该做的。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社会各界给了我这么多关爱,让我备感温暖。”张英华说,“人最悲哀的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只要公公的有生之年,健康长寿,就没有遗憾。”
      一家有样,百家学。现在,在武邑十里八乡都知道有个孝顺儿媳张英华。她就像一粒种子,传递爱,播洒爱,用好的家风带动起好的民风。(李辉)

    责任编辑:翟一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