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乡村振兴新农人
  • 分享
  • “特菜大王”马志国:土法种菜 新法销售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12-26 11:06:42
    语音播报

    “特菜大王”马志国:土法种菜 新法销售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 窦玉英 王一鹤)很多菜农追求蔬菜高产和“卖相”以求好收成,可河北省阜平县北果园乡广安村马志国反其道而行,他种的瓜菜产量不高,模样也不俊俏,还经常供应不足,却收入不菲。这到底咋回事?请到马志国的蔬菜大棚一探究竟。

    马志国种的黄瓜模样不俊俏,但价高好销。

    从顶花带刺到瓜熟蒂落

    在马志国的黄瓜大棚里,只见架上的黄瓜个个长得很“随意”,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直溜有的弯曲,全然没有现代农业整齐划一的样子。马志国随手摘下一根黄瓜,指着黄瓜顶部说道:“人们常说黄瓜‘顶花带刺’才新鲜好卖,可你看我的黄瓜,这里的花早蔫了,听说过‘瓜熟蒂落’吧,就是这样子。”这些毫无“卖相”的黄瓜,价格却总是高出一截,当市场上普通黄瓜零售价2元/斤的时候,这些黄瓜地头批发价就达到4元/斤。

    马志国说他的黄瓜是“土法”种植的,瓜苗种下后,除了锄草浇水、搭架,让蜜蜂授粉,别的什么都不管了。黄瓜靠的是野蛮生成,自然成熟,因此味道浓郁、自然清香,价格也高。

    除了黄瓜,其他瓜菜的管理马志国也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力求种出“小时候的味道”。

    马志国所在的广安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村边有胭脂河缓缓流过,长年累月的泥沙堆积,滋养了这片土地,传说这里是水帘洞的仙人种瓜的瓜园,因此得名“瓜安”,后改名广安。马志国还清晰记得小时候吃过的西瓜味道,19年前刚开始种菜时,他的心里就藏着一个梦想:早晚有一天让人们亲口尝尝记忆中的西瓜味。

    如今梦想成真。2018年中秋节前夕的时候,笔者在马志国的西瓜冷棚里看到,西瓜秧匍匐着爬满地面,翻开瓜秧会有西瓜藏在下面,打开一个尝尝,味道是从未有过的甜美清脆。“这些瓜种下后不施肥不打药,爱咋长咋长,成熟时间长产量低。”马志国算了一笔账:一个冷棚是6分地,西瓜产量只有5千斤,而同样面积,别人至少要产1万斤,但是他的西瓜价高俏销,总体算下来收入反倒更高,特别是中秋节前总是断货。马志国笑称,这西瓜有“小时候的味道”,里面装着满满的乡愁哩!

    从土大棚到高精尖

    今年41岁的马志国,曾是阜平县大棚蔬菜种植第一人,这还得从他当兵时说起。20年前马志国在甘肃当兵时发现,他当兵的地方冬冷夏热,自然条件特别恶劣,但军营里照样种出了蔬菜。想到自己的家乡虽是山沟沟,可比较起来自然条件还是好多了,为什么没有人种大棚蔬菜呢?于是他留心学习棚菜种植技术,退伍回家后就建起两个土大棚,一边种植一边跑到山东寿光、沧州等地继续取经学习和买书自学,当年喜获成功。

    “阜平人终于吃到了本地大棚菜!”马志国至今为自己的创举引以为傲,“因为本地菜新鲜,数量又少,特别好卖。”两年后,马志国小有积蓄,又借了点钱,把土大棚升级换代为砖墙钢架结构,并增加了两个新棚,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当年一场罕见的大雪下了一天一夜,压塌了四个大棚,绿油油的蔬菜全军覆没,一切投入瞬间化为乌有。绝望之下,马志国与大棚材料供货商几经交涉,对方最终又帮马志国建起了新的大棚。

    然而祸不单行,接下来的两年各种天灾让马志国没有挣到一分钱,只剩下一身债。这时连一向坚决支持他的妻子也犹豫了:“是不是咱挣不了这个钱啊,要不改养鸡试试?”

    马志国却毫不动摇:“走这条道儿肯定没错,哪能遇到点挫折就放弃,只要坚持下去早晚会成功。”连赔三年后,第四年终于迎来了丰收。这让马志国坚信自己的选择没错,他决心承包更多的土地种菜。可他的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那会儿我前面找村里人谈包地,后面父母就跟人家说,不要包给他,到时给不了承包费,我们可不管。”马志国的父母担心儿子把挣到的钱再赔进去,就竭力反对。无奈之下,马志国只好跑到外村包了100多亩地。没过几年,本村人看到马志国包地富了外村人,就坐不住了,纷纷劝他回本村种菜。如今,在看得见星星、听得见鸟鸣的胭脂河畔、广安村西,马志国坐拥300多亩瓜菜大棚,他还成立了阜彩蔬菜种植股份有限公司,并在石家庄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

    马志国的敢闯敢干和勤奋踏实,引起了阜平县政府有关领导的关注,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的大棚已全部是现代装备,VR(虚拟现实)设备全天候无死角监控棚内外情况,只需一个手机,就可随时随地查看果菜长势,了解温湿度变化。2017年阜彩蔬菜成为全国第一个把种植环节纳入国家大数据库的蔬菜品种,消费者只要扫描蔬菜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查看蔬菜24小时的生长和管理状况,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产品溯源系统。

    从大路货到新奇特

    自从走上种菜这条道后,马志国到各地参观学习,打开了眼界,也结识了行业专家,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种菜能手,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思考着如何走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一次我到一个大棚蔬菜基考察,看到里面种的全是我没见过的菜,那是我第一次听说特菜。”这一见闻让马志国格外兴奋,阜平县地处山区,气候条件和土质都非常适合种特菜,“那次考察中认识了一个客户,他说给我提供种子和订单,让我负责种植技术,我想着这事挺好的,我们就一拍即合。”

    现在,马志国的瓜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方法种植的黄瓜、西红柿、西瓜等大路菜,一类是特色蔬菜,有紫色的土豆、黄色的香蕉西葫芦、红色的白菜、黑色的胡萝卜、彩色的柿子椒……大部分直供北京中央粮油批发市场。

    在蔬菜销售上,马志国的思路也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尽可能多卖菜,他却总是控制生产面积,让每一种蔬菜都比预期销量少一点,宁可让市场“吃不饱”也绝不过剩,以此保证价格优势。别人都是随大溜种菜和卖菜,他却有意独辟蹊径。当他发现在河北生活的东北人特别爱吃油豆角又常买不到时,就马上调整结构种植油豆角,有意无意中实现了供给侧改革;当大娃娃菜在11月中下旬进入上市旺季时,他就提前到9月中旬上市;当别人都看好电商销售时,他却一边建立QQ销售群、建设网上商城,一边紧锣密鼓地在石家庄等地社区与客商一起建立蔬菜销售实体店,给消费者办季卡、年卡,开展“社区精准服务”。

    2018年马志国被评为河北省“十大菜王”之一的“特菜大王”。今年11月,阜彩蔬菜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从一无所有到小有成就,马志国说他最感谢的是那段当兵的经历。马志国的母亲和弟弟常年有病,他小的时候全家只有父亲一个壮劳力,是全村最穷的,15岁时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到工地搬砖、抹灰,几年下来他正迷茫时,穿上了军装来到了甘肃。在那里,他见识了大漠孤烟,也明白了啥叫滴水成冰:夏天把鸡蛋往沙漠里一放,一会儿就熟;冬天穿上最厚的棉袄和靴子,还会手脚冻僵。艰苦的条件下却诞生了原子弹,发射了卫星……这让马志国产生了一个信念:只要想办法,没有什么事是干不成的。

    至今马志国还保持着当兵时的习惯,每天5点起床,和那些刚刚醒来的大棚瓜菜一起,开始新的一天。

     

     

    责任编辑:赵娜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