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乡村振兴新农人
  • 分享
  • 何万军:“养羊、种地,不比外出打工的收入低”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1-02-01 09:39:20
    语音播报

    何万军:“养羊、种地,不比外出打工的收入低”

    何万军面带笑容,说起话来一口浓重的陕北乡音:“现在养羊、种地,不比他们外出打工的收入低,我觉得挺好。”

    何万军今年51岁,陕西省榆林市横山街道办吴东峁村人,是一个“羊倌”,在村子上也是个养羊大户,有着20多年的养羊经验。“从年轻时就养羊,我们这土地比较多,人均8亩地,光自家就有好几十亩地,也没寻思出去,觉得种好这几十亩地,再搞点养殖,收入也还行, 要是出去打工,这几十亩地就没人管 了,也挺可惜的。”何万军说。

    刚开始,何万军自繁自养了一二十只羊,如今发展到100多只,年出栏有八九十只,年收入10多万元。前段时间还卖了几十只,每只都是70斤左右,收入可观。

    “现在养羊和以前不一样了。”何万军说,原来是传统养殖,管理松散,养羊效益低、饲草饲料浪费严重,认为羊什么都吃,只要吃饱了其他的就不用管了,更谈不上防疫。现在的变化还是挺大的,采用的是科学养殖,养殖效益显著提高。比如,一次性建设圈舍、草棚和配备设备虽然成本高,但科学饲养 却提高了羊的成活率、羊的质量,有效避免了“夏壮、秋肥、春乏、冬瘦”的窘况。

    横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启武介绍,原来横山传统养的羊叫陕北山羊,产少量羊绒,主要是产肉的山羊。从1977年开始,老一辈畜牧技术人员引进辽宁绒山羊,与陕北黑山羊杂交,培育出绒肉兼用的横山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

    高启武说,横山陕北白绒山羊地方性、区域性特色非常明显。目前,横山羊肉每斤45元,一只羊一般屠宰35斤肉左右,收入1500元左右。现在农民走养殖这条路,收入还不错,羊绒市场这几年虽然疲软,一只羊比前两年少卖100多元,但一年剪羊绒的300多元钱就够养殖成本了(不包括人工成本),卖羊的钱基本上就是净利润。

    “我们家的羊是喂养天然饲草料,属于绿色产品。”何万军笑着说,早在头10年,他就开始养殖辽宁绒山羊,这个品种的羊比其他品种长得快,花同样工夫养能比平常羊重四五斤,更重要的是羊绒产量高,一年一只羊剪羊绒平均能卖400元左右。

    近些年国家对养殖行业越来越重视,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发展养殖业是产业扶贫的好路子。何万军说,“现在养殖门槛低,只要有劳动能力,都可以养。符合条件的,国家还有一定补贴,我建这个羊舍的时候就补助了6000 多元。在防疫、销售方面都不用愁,养殖户只管安心养殖就可以。”

    “现在区畜牧局也有工作人员专门来指导,帮我们答疑解惑,教我们科学养殖,如今的养殖比以前更好干了。”何万军说,区畜牧局帮扶他们已经5年了,首先是推广梯田种玉米、种饲草。如紫花 苜蓿、沙打旺等饲草种子免费提供,每亩地还有补助。这就给想扩大养殖规模的人提供了基础条件。否则再想多养, 没有饲草也是也没办法。横山区多是高低不平的土地,基本上不能种庄稼,即便种了玉米,在雨季时大都泡在水里, 收入极低。现在大多低洼土地都改成梯田了。现在他家羊吃的都是自家种的饲草和玉米秸秆,再也不用买草料了。

    由于区畜牧局帮扶给力,现在当地养殖户逐渐增多,全大队有200 多户养羊的,最少的有养30多只的,最多的有养600多只的。从2015年开始,区畜牧局的防疫部门每年春秋两次上门主动给养殖户的羊只做防疫。同时还给羊免费佩戴耳标。现在每只羊都佩戴一个耳标,拿上手机直接扫码可以了解我这 只羊的信息。“对于养殖户来说,如果羊丢了通过扫码也能知道谁是羊的主人,耳标就相当于是羊的身份证。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了解羊只出生到屠宰的全部过程,能够吃到放心的产品。”何万军说。

    “我们通过溯源耳标佩戴和信息录入工作,能确认全区的羊有多少进行了防疫, 多少没有防疫,防疫密度更加具体化,能够监督村级防疫员的工作。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管理村级防疫员,把工作与工资待遇、奖金 福利、评奖等挂钩,进一步促进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具体化。”高启武说。

    下一步,何万军还准备继续扩大规模,不仅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养殖中去,还能够带动乡亲们就业、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张淑梅

    下一篇: 河北隆尧:举办农民网上科技理论培训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