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四川自贡“毒花生”事件

河北新闻网舆情频道 2021-04-02 14:26:42
语音播报
  • 分享
  • 四川自贡“毒花生”事件

    3月8日,四川自贡市公安局沿滩分局发布的一则警方紧急提示引发舆论关注。紧急提示内容为,有居民报案称,其客户电瓶三轮车的电瓶被盗,电瓶车坐垫下用于毒鼠的两包浸泡过老鼠药的花生也一并被盗走。9日,该局发布通报称,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被盗物品已全部追回。卫坪派出所人员回应媒体,嫌疑人实际只偷了电瓶,报案人谎称花生有毒这一情节,已对其批评教育。11 日,沿滩分局回应称,经警方多方证实,“毒花生”事件中不存在毒花生,而是报案人与车主商量后虚构的情节。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报案人与车主处以行政拘留9日的处罚。随后舆论热度呈现消退态势。

    分析师点评:一起电瓶被偷的普通盗窃案件,因为“毒花生”细节引发舆论关注,而“报案人谎称毒花生随电瓶被盗”部分事实反转则导致舆情爆发。在舆论发酵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网民不同的主导性情感也不断助推舆论的撕裂和弥合,舆论偏见起了带动作用,造谣式“维权”成为了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从舆情处置来看,当地警方及时发布紧急提示,并迅速追回被盗电瓶,发布情况通报的系列做法值得肯定,有效回应了舆论关切。但从舆论反馈来看,对于警方的负面声音仍存在,主要集中在质疑盗窃案中警方办案效率上。如舆论场中“若不是说车上有毒花生,失物能够找到吗”的声音较多,甚至有舆论夸奖报案人“机智”。这也表明此次事件报案人造谣式“维权”的做法产生了一定负面示范效应。此外,也有部分舆论质疑警方处置过轻。公安机关应及时关注此类声音,一方面通过依法依规处置严防造谣式“维权”事件的再度发生;另一方面通过适当补充基层警力、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侦破能力等系列举措,回应大众的现实期待,消除“舆论偏见”。

    责任编辑:牛小玉

    下一篇: 央媒曝光秦皇岛不法医美机构坑害消费者健康事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