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 分享
  • 留住时代的印痕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09-25 16:59:09
    语音播报

    留住时代的印痕

    岁月悠悠,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许多值得记忆的过往,但时(事)过境迁,总是湮灭于平淡和遗忘。无论是悲凉、灰暗还是亮丽、欢欣,终成过眼云烟。“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泰戈尔语)”。以家庭为单元建立档案,分门别类,锱铢积累,持续用心和坚持,不仅留住了匆匆岁月的记忆,也忠实地记录了时代跃进的印痕。

    我们从结婚后建立和丰富家庭档案,爱人的日记也汇入家庭档案系统。30多年,40多本日记连同各类档案,林林总总颇具规模。这些档案和文字,无论“有意栽花”,还是“无心插柳”,客观地反映了生活的旋律、工作的节奏、学习的进程,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也折射了社会。从这一角度,或能以小见大,印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的演进与嬗变。

    1982年10月,我从唐山地区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到柏各庄农垦区医院工作。有一次,因钢笔字写得比较端正,院领导派我帮助档案室抄写存档文件。初识档案,被一些新奇的姓名逗得开心,也为这项工作所感叹:人事档案,是与员工如影相随的“平面人生”;工作档案,则是单位或部门的运行轨迹。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档案工作则是文案记载型的程式性、系统性、规范性甚至强制性的“烂笔头”。正是受参与单位档案工作的启发,结婚后,我便参照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初步建立自己的家庭档案。起初主要是建立学习类档案,当时我和爱人都在通过电大或自学考试进修,俩人的毕业证、结业证等集中存放一个档案盒,同时把与学习和进修相关的书信往来归集在大档案袋,取名“信息大学”。这便是家庭档案的雏形。之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大和拓展:家庭证件类如结婚证、户口簿、孩子独生子女证等综合归档,各种荣誉证书类单独建档,儿子上学后的各种证件和荣誉证书等也分门别类建档。年龄渐长,便将单位组织体检和个人看病的报告、就诊卡等放在一起,仿照药店对联“但愿天下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取名“架生尘”。电子类文档、照片、音像等也在家庭电脑上建立相应的文件夹,并且备份到移动硬盘,这些都是家庭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购房合同、房产证、土地证等不动产证件和文书归类设档,这是份量最重的“家产”。偶尔翻阅,感慨万千。清楚地记得1992年购买小康楼时,属于个人与公有(县房管部门)“合资共建”,家庭需要出资1.9万元,这对于当时的我们不啻于天文数字。我和爱人骑自行车从各位亲人处筹借八千多元现金,当时拎着沉甸甸的挎包,心里五味杂陈。既感到了血缘亲缘大家庭鼎力相助的温暖,又有给人家增添麻烦而产生的愧疚之情。入住小康楼,“乔迁新居”欣喜中,感慨自己小家庭“创业” 维艰,婚后几番辗转借住,倍尝“寄人篱下”的滋味,而今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对此倍感珍惜,将多次缴款的收据、发票悉数珍藏,之后,购房合同书、房产证、土地使用证都归于此类。再往后,又添置了新的住房,儿子在所工作的大城市买房,都纳入记载并保存了相关资料。

    与“大部头”的不动产相比,家用电器的份量相对单薄,但集中收纳的家用电器发票、说明书、保修卡等,却成了家庭进展与时代变迁的生动写照。婚后购置的黑白电视机,几年后更新的彩色电视机,之后置换的平面直角遥控彩电,再后是液晶电视……电视机每次升级换代都是载入“家庭史册”的大事,自然格外珍惜并印象深刻。等到2016年儿子结婚时,他将我们的液晶电视换成自称“我不是一台电视机,我是一套大屏互联网生态系统”的网络电视,基本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和它的受众等概念,让人眼花缭乱又茫然失措。一家人饭后围在电视机前集中追剧的场景恍若隔世,电视的角色退化成陪伴家人的物件,必不可少却无足轻重。与此相近的电器类说明书甚至成为“文物”,如昙花一现的VCD、DVD,被数码相机替代的胶片照相机等,这些物件的档案几乎是当代社会进步的缩影——自粗放到集约,从笨拙变精巧,由传统至现代。

    家庭档案忠实记录了代步工具的变化:作为当年“大件”之一,自行车是居家必备的交通工具,垦区三级站开据的粉红色销售发票,承载着当年拥有永久牌自行车的荣耀和惬意,在这辆自行车的陪伴下,我恋爱、结婚、生子。丈夫骑车,我坐后座,儿子坐在前面的大梁的画面,也成为温馨的回忆。以后新置了三枪牌弯梁轻型自行车,上小学的儿子经常帮着我推车,由此学会了骑车并与我“共享”,接着他添置了自行车,发票、说明书等仍然专项存放。再以后,购买了轿车,发票之外,厚厚的说明书、维护保养指南、保险等自成体系,出于恋旧和延续,我仍然把自行车和轿车归为交通工具大类,为方便查找,还是将定期翻动的汽车保养、保险等凭证,放在一起。

    在此基础上,以家庭纪念日为主线,“链接”家庭大事记。结婚纪念日也是家庭诞生纪念日,大事记由此起始,载体是新婚时朋友送的《新婚纪念册》。纪念册设立纸婚、锡婚、银婚、金婚、钻石婚等纪念“节点”。按此脉络,将家庭纪念日当天发生的事情予以记载,同时将大事、要事穿插进来,有时还贴上照片,使家庭的变化和个人的成长“有图有真相”,构成图文并茂的家庭纪念册。插图和文字记录了冰箱由放在客厅“招摇”到偏安厨房一隅;记录了小康楼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集体供暖;记录了为儿子上大学装备手机、笔记本电脑从此闯世界;记录了儿子新婚、新居及又一个新家庭的诞生……

    2012年初,我和爱人翻看他的日记,戏称这是原创的民间记忆文学。又想,与其40多本在柜子里休眠,倒不如整理成册,自家翻阅,也可供亲友闲看。于是,两人动手整理,打印、校对、印制,历时两年,将120万字的日记整理出来,配上相关图片,从似水流年取意,定名为《似水笔迹》。既作为岁月年轮的印痕,也是家庭档案的应用成果,是历史长河中偶尔冒出的一蔟浪花。

    经以时日,家庭档案的作用逐渐露出“水面”:既可求证事件又能方便生活,重要的是能够温习既往,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诸多变化,层层递进又一目了然。回眸于此,感慨万千、荡气回肠,感觉平淡的日子霎时充溢绚丽的色彩。偶尔“检索”家庭档案,时有穿越时空隧道的恍然,可以看到自己和家庭一连串的小碎步,在职学习的艰辛、工作拼搏的劳顿、单位奖掖的喜悦。重温曾经的苦涩、艰难和奋进,有光阴荏苒、白驹过隙的无奈;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感慨;有时光不重来、昨日不再现的契悟。翻看家庭档案,恰似步入人生旅途中一座驿站,掬一捧清澈泉水,借一树浓郁的绿荫,回首跋涉重重山峦,栖身小憩,修补和整理行装,备足给养,焕发朝气,继续砥砺前行。(李翠珍)

    责任编辑:孙明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