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致敬伟大新时代 唱响住建最强音改革故事
  • 分享
  • 正定: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助城乡发展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12-16 18:26:01
    语音播报

    正定: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助城乡发展

    留住古韵 恢复风貌

    站在正定古城墙上,面向中轴线,眼前最近的是广惠寺华塔,其独特造型是全国孤例;后边是临济寺澄灵塔,为佛教临济宗祖庭;最远处是开元寺须弥塔,属唐朝雁塔风格;塔边上的钟楼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

    正定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自北魏至清末,正定城一直是郡、州、路、府、县治所,是当时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目前县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9处,这在全国县级城市尤为罕见。

    正定县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留着大量五代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有着“三山不见,九桥不留。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的美誉。

    丰富的文物资源是正定的宝贵财富。而正是古城风貌保护恢复工程,才让这些国宝的轮廓从杂乱民居中凸显出来,获得了应有的尊严。

    2013年以来,正定县共有15个文物保护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得到国家2.16亿元的资金支持。

    除此之外,自2012年起,省政府每年补助正定县2000万元名城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正定县名城范围内历史建筑修缮、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

    近年来,正定全面启动了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目前,临济寺和广惠寺片区整治、4号山报废移交(东城门恢复)、周汉河带状公园建设工程、乒乓球训练基地改造提升工程、博物馆建设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府文庙格局恢复、府城隍庙格局恢复、莲池公园建设、隆兴别苑公园建设工程正在谋划启动;护城河改造项目周汉河水利改造工程顺利完工,争取国家、省、市支持资金2700万元。

    正定县还把凸显古城肌理、凸显文物价值、凸显古城文化作为重点,大力度推进拆迁拆违,全面加强古城风貌管控。结合古城保护重点工程建设,2017年完成荣国府、镇州街、临济寺和广惠寺等14个片区818户、15万平方米的征收拆迁工作。隆兴寺、开元寺、广惠寺等珍贵历史文物周边环境显著提升。

    挖掘价值 城乡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根本目的是借助优势资源,推动城乡发展。

    1982年至1985年,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期间,提出“正定适宜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这一立足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的战略思考,很快成了打破封闭僵化思想桎梏的“开山斧”,劈出正定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近年来,正定依托古迹众多、文化深厚的优势,以“壮大规模、完善功能、加快产业开发、优化旅游环境”为重点,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强县、改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创建省会休闲度假区”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红楼文化经典、世界冠军摇篮、元曲创生中心、京外名刹之首、佛教临济祖庭、三国子龙故里”六大旅游品牌。“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在正定格外耀眼。

    遵循改革开放之初确定的“旅游兴县”战略,正定不断加大古城风貌的恢复力度。初现“北方雄镇”风貌的正定成功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并在2018年春节和国庆节期间爆红。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正定旅游名片荣国府里曲乐悠扬,游人如织。府外宁荣街上,不时能看到一对对拍婚纱的恋人。

    荣国府是正定领改革开放之先、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旅游的经典手笔。上世纪80年代初,正定县从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筹拍选景中,敏锐地看到商机,积极争取与拍摄方合作,聘请古建专家,根据名著《红楼梦》严格设计和建造了这座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电视剧热播后,荣国府迅速走红,带动正定旅游业快速发展,被业界称为中国旅游的“正定模式”。

    坚持“跳出去是双赢”的理念,正定将与文化旅游无关的业态迁出古城,降低古城容量和密度,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在正定新区正无路以南、园博园以西、新元高速以东、周汉河以北区域,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新城区,以功能疏解带动人口疏解。

    以历史文化名城为“金字招牌”,以旅游业为突破口,以科学规划、合理保护与科学利用为依托,改革开放40年来,正定蹄疾步稳,正在城乡协调发展之路上快速疾驰。

    责任编辑:王亚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