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读报
照片投票
  • 分享
  • 爷爷的四十年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8-12-17 14:45:42
    语音播报

    爷爷的四十年

    1979年的冬天,正值农历新年。西北风呼呼地刮着,窗外干枯的树枝,如同这深冬的空气一样萧瑟寒冷。远处传来零星的新年鞭炮声。一个瘦削的男人,手里拿着一张发旧的黑白照片,仔细地端详着: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身材虽瘦小,却透着农民的坚毅和硬朗。头戴青皮小帽,身穿中式小褂。眼睛看着太阳,脸上没有笑容。照片上的人就是我的太爷爷,一个在田里辛勤耕作了一辈子的人。

    对太爷爷我没有什么具体直观的印象,我们出生在不同的年代,我只知道他的名字叫亏福。而这个瘦削的男人,就是亏福的小儿子——我的爷爷董玉林。他出生在我国土地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年代。农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可是各种后续问题却接踵而至。从这样的农民家庭走出来,爷爷开始了他一生的从警之路。

    孩提时代

    1952年8月,爷爷出生在河北省正定县南村镇董家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这是冀中平原上一个平凡的小村庄,村里树木葱茏,青砖土房;乡路蜿蜒,民风淳朴。

    爷爷的童年是清苦的:贫农出身,家里穷,孩子多。他上面有三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幼小的妹妹,而大哥早早过继给了二叔家。在那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年代,吃饱饭、穿暖衣就是人们的最大奢求。“山药叶饼子”、“榆树叶饭”是饭桌上的常客。由于家里条件不好,爷爷只上完了小学。可小学那段时光,却是爷爷最难忘记的,“那时候买一本字典只需三毛二分钱,可就这个价钱,也没几个人能买得起。”爷爷成绩好,学校举办查字典大赛,他借同桌的一本字典过关斩将,拿到了第一名。每当说起这些,爷爷的眼睛就湿润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呀!要知道当时我们一年的学费才2块钱。”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学毕业后,爷爷就早早地当了学徒,辍学回家务工了。镇中学的校长曾三次登门,说爷爷学习成绩好,动员他继续读书。但因家中供两个儿子上学已经非常吃力了,所以作为老三的爷爷失去了上初中的机会。后来参加工作后,每次看到履历表上的小学学历,爷爷都黯然神伤,学历成了他最大的一块心病。为此他发愤图强,利用业余时间苦读,历时六年,通过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中专和大专学历,而这时他已是不惑之年了。作为一名警察,白天要忙日常工作,只有夜深人静后才能抽出时间学习。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呀?爷爷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几个春秋,终于完成了学业。据我老爸讲,在那段岁月里,他常常一觉醒来,发现爷爷还在书桌前学习。六年时间里,爷爷记下的学习笔记就有一尺多厚!

    (图为爷爷的部分学习笔记)

    职场岁月

    1974年爷爷进入大队,先后任会计、民兵连长、支部副书记、书记。1978年来到二十里铺人民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作为村干部,他是“突击提拔”的那一批人。文化大革命后,该类干部大都被调走或撤职成为一般干部,属于文化大革命的“产物”。

    关于他的从警经历,爷爷是这么说的:他先是做了乡里(当时称正定县西兆通乡)的公安特派员(负责当地治安,业务上受派出所指导,不入警籍),而后被改编入警察系统,他将这个经历称为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说到这里他眼睛放光,说已经记不住当时的入警誓词了。我百度了新旧两版入警誓词(见下):

    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我保证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恪尽职守,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愿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为实现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奋斗!

    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坚决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努力奋斗!

    遗憾的是,爷爷辨认后,他说这两版入警誓词与当时的版本都不一样。

    (爷爷当年的证件照,方正的脸颊托起略带稚气的面容,双唇紧抿,目光温和而坚定。身着白色72式警服,该警服与当时的海军军装十分相似。纯白色的外衣在当时是十分神气的,但没过几年就更换成了83式和89式。)

    1966年至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这段历史,爷爷这样告诉我,“按说要随大流,是农民不种地,学生不上学,但实际上这两种情况在当时的村里并不明显,大家都是该干啥就干啥……”。我对“文革”这段历史的印象,大多与我姥姥有关。她亲身经历过“文革”,属于当时学生中比较活跃的积极分子。有趣的是,时至今日,谈起文化大革命时,姥姥仍不接受历史课本上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虽然文化大革命闹得沸沸扬扬,但当时的石家庄社会治安还算不错,农民大都朴实善良,违法犯罪案件很少,没有后来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1978年,一股春风吹起,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据爷爷回忆,大致就是在这个时期,警务变得更加繁忙。原因有二:一是调任派出所后,治安管理的分工进一步细化,管辖区域扩大而人手在头几年并没有增加,一个派出所只有两名正式民警(包括他在内)及五、六名协警(当时叫民兵);二是改革开放后,石家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各种案件开始增多。

    (图为新式警服)

    据爸爸讲,当时爷爷根本没有星期天、休息日的概念,大概一周只能有一个晚上回家,平时家里只有他和奶奶两个人,即使春节也是如此。“过年了,别人家鞭炮声不断,而咱家也不能不“嘣穷”呀(放鞭炮的一种习俗,寓意嘣走贫穷,来年生活安康),只好由我奶奶壮着胆子放一些。而看家护院的大黑狗更是不能少,代替爷爷守护着家里的平安。

    警路记忆

    当警察几十年,破案无数,有一些案子让爷爷难以忘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小西帐村出现了写恐吓信的情况,被恐吓的对象大多是刚刚富裕起来的第一批个体户。信中要求受害人将钱款放到铁路边一个工厂的角落。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人心惶惶,上级公安机关多次打来电话催促破案。由于当时破案的相关设备、手段都不完备,证据也不够明确,爷爷和他的同事们只好采用了最原始的破案方式“蹲点破案”。蹲点的地点在小西帐村外的一处玉米地里。当时正值盛夏,酷热和蚊虫叮咬严重困扰着一行人,蹲了没多久,便出了一身汗、一身包。爷爷心疼自己的兄弟,让他们轮班休息,自己持续加班。最终,依靠强烈的责任感和强大的意志力,爷爷他们成功破了案,将不法分子抓获。类似的案件后来又在北庄村破获一起,此后该类案件再也没有发生过。

    另一起案件是入室盗窃案,这起案件最引人注目的是涉案金额巨大。爷爷回忆大概是两万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十分可观的。经过现场勘察,确认嫌疑人是从墙头翻入院内,再由窗户进入室内,从茶几下偷走了这笔巨款。又是一番艰难的调查、取证、走访,这起案件也最终破获。

    这两起案件都是改革开放后十分典型的因财物而起的案件,当我追问爷爷是否还有其他案件时,他告诉我实在太多了,并为我展示了当年他的工作记录。

    (爷爷的部分工作笔记)

    经过翻阅,我发现这些案件大都是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很少,特重大案件更少。尽管如此,每个案件记录都认真详实,足见一位老警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

    进入新世纪后,爷爷调到石家庄高新区治安大队工作。这时石家庄市的公安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手不断增加,工作较以往也更有条理,警察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观,轮休假制度也开始实行。

    这时的爷爷已经50多岁,虽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但他的工作热情却丝毫不减当年。多年的从警经历和办案经验让他的工作变得有条不紊,游刃有余。万家灯火中,欢声笑语间,他带领的团队默默地守护着一方平安。

    由于身体原因,2002年,爷爷光荣退居二线。

    铁汉柔情

    小时候,我晚上总是害怕一个人睡觉,害怕屋子里会冒出鬼怪将我吃掉。每当我陷入睁眼观察还是闭眼睡觉的艰难抉择时,投靠爷爷往往是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蹑手蹑脚地爬上爷爷的床,一位老警察,在公安战线摸爬滚打一辈子的硬汉,这时就会展现他柔情的一面。他轻轻拍着我,给我讲故事,唱儿歌,我很快就会进入梦乡。

    当我问及爷爷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评价时,他说,他一生都很正直,所以无愧于辖区的百姓,也无愧于手下的兄弟。但由于性格原因,为人处事上往往不够圆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得罪的人太多”。

    (图为爷爷部分荣誉证书)

    爷爷说,警察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他的光明磊落和大公无私。警察是国家安定人民安全的坚强后盾。在法场上,在辖区里,人民警察披坚执锐,护佑一方平安。有多少警察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改革开放事业保驾护航,却忘记了和妻子的约会、儿子的生日、父母的疾患。是他们的无私付出,拱卫着共和国大厦巍然屹立。我曾以为,当警察一定要当刑警,破迷踪大案,枪击匪徒那才叫帅。爷爷笑着告诉我,警界大案永远只是少数,更多的是无数位普通民警年复一年的默默坚守。

    街头巷陌,有你日复一日的巡逻;寒来暑往,有你破案调解的身影;维稳生涯催生了你的白发,下乡生活劳累了你的身心。而爷爷的警察故事,远比这篇浅薄的文字来得丰富厚实。工厂、乡间、集市、小区、村落……,每一个地方,都写满了一个老警察的汗与泪,喜与悲,印下了匆匆的足迹和逝去的芳华。

    这就是我的爷爷——个老警察的平凡故事。

    附录:总结与反思---身赴历史长河

    灼灼历史,纷至沓来。面对一段恢弘的历史,我每每无语凝噎。悠悠华夏,五千载矣,多少帝王将相为人夸赞,多少文人墨客让人倾心。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不可挽回。历史人物生动鲜活,留于后世让人评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中的每个人都是洒脱的、自由的。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大诗人苏东坡如是说。本文(正文)叙述了我爷爷平凡的一生,列举了他一生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行文的材料主要依据爷爷和他身边人的讲述以及他珍藏的一些资料,采用摄像、照像的方式将受访人的自述、资料记录下来,整理成文。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给叙述者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性。因此,文章侧重于叙述者的观点,而非笔者提出的问题,在行文时能更多关注受访者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毕竟他们真正的经历了历史,对某段历史最有发言权。本文以爷爷的自述为主,以我父母、奶奶等爷爷身边人的讲述为辅。在这种条件下,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爷爷。父亲以他为榜样,挑灯苦读,孜孜以求;母亲说他顶天立地,是家里的顶梁柱;奶奶认为他性格率直,敢作敢当,是真正的男子汉……,最忘不了的是爷爷那句话:于国忠诚,妄受爱戴;于家有愧,穷余生以报。一字一句,总结了他毕生的潇洒。采访中,爷爷惊人的记忆力是我始料不及的。他在叙述事情时往往可以将时间精确到某年某月,部分重要日子甚至可以精确到“日”。在描述案件时,往往可以说出案发现场的具体细节。在他神采飞扬的回忆中,我看到了他对那段青春岁月的神往:似见老友,一别多年,分外想念。过去谈起对历史的感受,我总是敬而远之。这次则不同,一是近,事件的时代离我很近,加上历史背景我大都了解,在与爷爷交流感受时,没有沟通障碍;二是沉,完成这篇访谈就好比翻开了一本旧书,从接触的那一瞬间,就有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面前的这位老人是我的爷爷,他在向我讲述他的一生。爷爷老当益壮,自叙起来尚“志在千里”。他的一生比起王候将相算是波澜不惊,却也精彩纷呈。将来,我也终将举身赴历史长河。面对乐怀安逸与风起云涌,我会如何选择?人入迟暮我是否也能像爷爷一样“无憾此生”?博尔赫斯说:“谁也不应该一开始就拒绝一切,应该陷入泥潭,然后得以明白生命如梦幻泡彩。”这便是历史赋予每个人的自由洒脱吧!  (石家庄市高新区宣传处)

    责任编辑:韩文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