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 分享
  • 汉世雄风 盛年重来 纪念满城汉墓发掘50周年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2019-02-12 09:46:42
    语音播报

    汉世雄风 盛年重来 纪念满城汉墓发掘50周年

    ■编辑/魏如翔    ■部分图片由河北博物院提供

    2018年,正值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河北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了“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分“盛世风貌”“王国往事”“长乐无极”“因山为葬”“发现靖王”五个单元,系统讲述了关于满城汉墓的传奇故事。

    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文物局的指导下,河北博物院精选院藏149套722件文物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2件满城汉墓出土文物参展,刘胜金缕玉衣、铜朱雀衔环杯、错金铜博山炉、错金银鸟篆纹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透雕双龙纹白玉谷纹璧等著名文物悉数亮相。

    揭秘丨发现满城汉墓

    保定满城,一座普通的北方小城,因为50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而成为世界的焦点。

    1968年,满城城区西南1.5公里的陵山上,随着“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稀世文物出土,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揭开神秘面纱,这便是后来广为人知的满城汉墓。

    作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这座汉代大墓发掘过程中的惊险和神秘,至今仍被世人所惊叹。

    一次施工意外引出惊天发现

    走进今天的满城汉墓景区,顺着路标一路爬行到山腰,一座刻有“千古之谜由此揭开”字样的石碑出现在眼前,碑文介绍:一九六八年五月,解放军某部在此处进行国防施工时,打穿了中山靖王刘胜墓“南耳室”的顶端,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墓被惊醒。

    当时的文献记载,那次国防施工爆破时,爆炸声很是奇怪,声响沉闷,似有回音,所崩石块不知去向,战士们大惑不解,四处寻找,却发现了一个幽深的洞穴。派人入内查看,发现了许多陶器、骨头、灰土、朽木,于是立即上报。

    在战士们带回的四件文物中,除了三件镏金的器物底座外,还有一件刻有“中山内府”字样的青铜器,这使省领导和省文物部门的专家们感到了事件的重大性——“中山”,指的是应该是中山国,若果真如此,那么这座古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似乎近在眼前。

    走进墓室

    “我们到陵山后,看到就是一个炸开的山洞模样的洞穴,这是打防空洞时打通了刘胜墓耳室的东南角。”郑绍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原所长,为首批进入刘胜墓的考古专家之一。在墓洞中,他们发现了很多战车遗骸、陪葬马匹的骨头,数百件大酒缸、彩绘酒壶,以及石磨盘、陶罐、青铜器、漆器等,初步认定为汉代文物。

    这一发现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责成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主持发掘工作。随后,一支由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所和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联合组成的考古工作队进驻满城。

    著名考古学家卢兆荫全程参与了这次发掘。据他描述,整个墓洞开凿在岩石中,墓洞距山顶仅30余米,高出山脚地面约150米,墓室结构可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6部分,他们将这个墓洞称为“满城汉墓一号墓”。

    “墓洞内不仅漆黑一团,而且十分阴冷潮湿,湿度已经接近饱和,洞内和洞外相比,简直是两个世界。”

    发现金缕玉衣

    1968年7月12日,考古队将主要力量转向清理放置棺椁及贵重随葬品的后室。整个后室由门道、主室和侧室组成,而主室又是后室清理的重中之重——墓主人的棺床就停放于此。

    主室北侧的石棺床上,当考古人员在去除表层杂物时,偶然发现了几块散落的玉片。随着进一步清理,一件用金丝和青玉片连缀而成的葬服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是《史记》和《汉书》中所记载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被发现时,已经被压扁,但这是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的保存完整的玉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汉代玉衣的真面目。”郑绍宗说。这也是我国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的保存完整的汉代金缕玉衣。

    然而,“金缕玉衣”被发现之初,并没有发现成形的尸体骨骼,因此对于墓主身份无从判断,直到一件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的字样青铜钫(盛酒器)被发现。

    据专家介绍,汉武帝以前中国的帝王没有年号,在位的时间只以数计,其中“卅四”指的达到了这一年数。因此,确定这座墓室的主人就是中山国第一代王——刘胜。

    郭沫若亲往,惊天秘密再发现

    1968年7月22日,郭沫若亲自来到陵山考察。从洞口进入墓内,“金缕玉衣”、错金铜博山炉、鎏金银蟠龙壶等文物让他备加赞赏。

    “在墓洞内考察一个多小时后,郭老又在室外对墓地的环境、地形做了长时间的观察,向北走出100多米。”郑绍宗说,根据考古队员的介绍,郭沫若判断此处很可能还有一座大墓。

    郭沫若返京后,向周总理汇报了发掘现场的情况,并请求批准继续发掘二号墓,得到了同意。8月13日下午,第二座汉墓的发掘正式开始。三天后,考古队就看到了墓门上方人工凿出的崖面,基本上确定了二号墓的存在。

    “长信宫灯、朱雀铜灯和朱雀衔环杯都是在二号墓中发现的,也就是在刘胜之妻窦绾的墓中发现的。”郑绍宗说,在二号墓的后室里,他们发现了另一套“金缕玉衣”。而在墓主的贴身随葬品中,一枚刻有“窦绾”字样的铜质印章,则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确凿证明。

    二号墓的发掘工作在1968年9月17日全部完成。至此,历时111天的满城汉墓发掘宣告结束,10000多件文物重见天日。1991年,满城汉墓经过原址修复,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陵山千年之谜也开始为世人所熟知。

           钩沉丨再说中山往事

           说起“中山靖王”这个名号,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不会陌生。蜀主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这里的中山靖王,指的便是汉景帝的第八个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哥哥——刘胜。

           刘胜身历汉景帝、汉武帝两朝。彼时,西汉经历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步入了繁荣盛世,整个社会也呈现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无论是驭兽的力士,还是蓄势而飞的夔龙,都与汉代人自信进取的精神高度契合;劲弩长戟、坚甲利刃伴随着大汉将士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也印证了汉代人的英勇尚武精神;登峰造极的鎏金、错金银、镶嵌工艺,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的彩绘技法,彰显了盛世时期的非凡创造力……

           然而,盛世景象下也隐藏了深刻的国内危机——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的尖锐矛盾。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发展,对中央政府构成严重威胁,到了汉景帝时,终于酿成了吴楚七国的叛乱。

           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被镇压后不久,景帝改中山郡为中山国,封12岁的皇子刘胜为第一代中山王,属地大致为今天河北境内的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地区。虽然新建的中山国仍可使用中山王的独立纪年、自铸钱币,机构职官设置一如朝廷,但势力已远远不及汉初诸侯国。

           随着景、武两朝相继剥夺诸侯国的置吏权和铸币权,以及“推恩令”等一系列政策的颁行,诸侯国“唯得衣食租税”,虽保留王国的威仪,但权势日趋衰落,再也不能与中央分庭抗礼,困扰西汉帝国近一个世纪的诸侯国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汉武帝即位之初,大臣们以“七国之乱”为鉴,对诸侯王百般挑剔。公元前138年,刘胜利用朝见汉武帝之机,奏报了官吏欺凌诸侯王之事,他的陈述文辞翩然,条分缕析,令人动容。于是,汉武帝要求有司不得再欺凌诸侯王,并增加了对诸侯的礼遇,刘胜也因此被称为“汉之英籓”。

           也许是看破了时局,从此以后,刘胜把精力转移到了酒色之上,选择了一条不理政事、偏安一隅、独享安乐太平的生存之道。在其封国内,他和王后窦绾舞文弄墨、游猎宴饮、养生保健,生活可谓“长乐无极”。

           公元前113年,刘胜平稳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和王后窦绾的最后归宿是长眠于满城陵山。满城陵山所属的汉北平县,是汉中山国最北的一个县。陵山是一座孤立的小山峰,位于今保定市满城区西南1.5公里。依山开凿的满城陵山汉墓,属于横穴式的“崖墓”。这种“因其山,不起坟”的埋葬方式是刘胜效仿其祖父汉文帝刘恒的霸陵而成。

           刘胜夫妇试图借助金缕玉衣、镶玉漆棺来实现永生不朽的愿望,但“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终究只是幻灭的神话。(部分内容整理自燕赵都市报、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


    责任编辑:伍松林

    下一篇: 丰宁中国马镇用欢乐缓解孤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