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演员

来源:河北京剧艺术研究院 2019-08-19 17:23:31
语音播报

演员

角儿:角儿是京剧界对优秀演员的习称。有时也称为好角儿,名角儿。

跑龙套:在舞台上扮演士兵、随从等角色的演员。身穿各色龙套,以四人为一堂,根据不同需要有各种不同的排场以及队形变化,并齐唱各种曲牌,根据曲牌的节奏掌握队伍行走的速度。一般在舞台上一场戏里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

行当:戏曲剧目中的各种人物,皆由不同行当的演员扮演,这是中国戏曲表演的传统和特征之一。所谓行当,就是根据不同年龄、性格、身份及职业的人物,划分成各种“行当”来扮演剧中角色。简单的说,“行当”就是角色的分类。京剧的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一般用作净、丑以外的男角色的统称。按其年龄、身份、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多由老生、武生兼演)和娃娃生几类。

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因多戴髯口,故又称须生。用真声,念韵白,动作造型庄重、端方。老生中又分唱功老生、做功老生、靠把老生等。

唱功老生以唱功为主,因动作造型要求安详、稳重,故又称安工老生,多扮帝王、官员、书生一类人物。如《上天台》的刘秀,《将相和》的蔺相如,《空城计》的诸葛亮等,都是通过唱工来表达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

做功老生俗称衰派老生,是唱、念、做诸功并重而以做功为主的角色。如《四进士》的宋士杰、《清风亭》的张元秀、《坐楼杀惜》的宋江等,演员主要运用的表演、身段和大段念白,表现出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

靠把老生因扎大靠和善用刀枪把子而得名,多扮中年或老年的儒将。如《定军山》的黄忠、《战太平》的花云等。表现身披铠甲,手执刀枪,老当益壮的老将。要求演员唱、舞、打三者皆能。

小生

小生:与老生相对应,小生扮演青少年男性。在音色运用上是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动作造型的基调儒雅倜傥、秀逸飘洒。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又有扇子生、纱帽生、穷生、雉尾生和武小生之分。

扇子生因戴文生巾或持折扇而得名,多扮儒雅潇洒的青年书生,如《柳荫记》的梁山伯、《西厢记》的张珙、《拾玉镯》的傅朋等。唱、念、做诸功并重。

穷生常扮穷愁潦倒的落魄书生,如《打侄上坟》的陈大官、《连升店》的王明芳、《金玉奴》的莫稽等。穷生走路要略带移步,两手经常抱胸,却不能耸肩缩颈。这种动作造型,是对这类人物寒酸迂腐而又傲骨嶙峋的精神状态的微妙表达。

雉尾生:因在帽盔上插两根雉尾而得名,扮演雄姿英发的青年将领,如《群英会》的周瑜、《穆柯寨》的杨宗保、《辕门射戟》的吕布等。唱、念、做、打诸功并重。

武小生:扮演年轻小将,重武功,如《八大锤》的陆文龙、《岳家庄》的岳云、《雅观楼》的李存孝等。这些角色武生也扮演,但表演方式与小生不同。

武生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人物,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

长靠武生:扮演大将,以扎大靠、穿厚底靴而得名。念白讲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更重身段工架,以突出人物的大将风范和英武气概。如《挑滑车》的高宠、《长坂坡》的赵云等,都是长靠武生的本工戏,这类角色多数都是年轻力壮,故都是素脸俊扮。但《连营寨》的赵云,因年近衰迈,便带上髯口,另有勾脸武生一类,如《铁笼山》的姜维,不仅带髯口而且勾红脸,在额头上画太极图,用以表示人物骄矜凝重的性格,原为武净本工,后改由武生兼演,但仍勾脸谱,故称勾脸武生。

短打武生:多扮豪杰、义士、豪侠一类角色,常穿抱衣抱裤和薄底靴,以动作的轻捷矫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炽烈见长。如《三岔口》的任堂惠、《十字坡》的武松、《白水滩》的十一郎等,要求演员具有精湛的武打技艺和高难的翻跌功夫,这些都是短打武生的本工。还有一种介乎长靠、短打两者之间的箭衣武生,既不如扎大靠的凝重,也无穿抱衣裤的轻便,要气魄英伟,舞做稳练,如《连环套》的黄天霸、《洗浮山》的贺天保等。

娃娃生:扮演儿童角色。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汾河湾》的薛丁山等,皆由娃娃生扮。

旦行

旦: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女角色之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和彩旦。除老旦和彩旦外,旦行都用小嗓(假声)唱念。

正旦:又称青衣。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中年或青年女性,且多为正剧或悲剧人物。青衣的塑造基调要求娴静端庄,多用韵白,唱、念、做诸功兼重而在唱功上作重点发挥,唱腔不尚花巧,以质朴淳厚、情真意切取胜。因常穿青素褶子,故称青衣或青衫。如《三娘教子》的王春娥、《玉堂春》的苏三、《红鬃烈马》的王宝钏等。上至皇后、贵妃、公主下至小姐、平民,都归工青衣行。

花旦:与正旦相对照,扮演性格活泼明快或泼辣放荡的青年或中年女性,并常带喜剧色彩。其造型基调要求妩媚妍丽、娇憨活泼,多念京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的秀丽灵巧。从表演风格上,又可以分为:1.闺门旦,以扮演活泼、伶俐的青春少女为主,如《拾玉镯》的孙玉姣、《游龙戏凤》的李凤姐等。2.泼辣旦,一般是扮演性格泼辣、爽朗的妇女,正面人物如《巴骆和》的马金定,反面人物如《乌龙院》的阎惜娇、《翠屏山》的潘巧云等。这类人物要表现一种荡冶之气,往往兼有刺杀表演,要有跌扑功夫,故又称刺杀旦。3.玩笑旦:多扮演口齿灵活、好说好笑的人物,常有插科打诨的表演,如《打灶王》的李三春、《一匹布》的沈赛花等。

花衫:20世纪20年代由王瑶卿创始出“花衫”这一新的行当,它将青衣和花旦的表演特征及刀马旦的功架融为一体,唱、念、做、打并重,梅兰芳等四大名旦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他们新编演的剧目大部分属于“花衫”范畴。如《霸王别姬》的虞姬、《天女散花》的天女、《白蛇传》的白素贞等,由于花衫这个行当的出现,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向前跃进一大步。

刀马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形象。大多扎靠,顶盔贯甲,骑马作战,擅长兵器,偏重于唱、念、做功架武艺。如《战金山》的梁红玉、《破洪州》的穆桂英。

武旦:亦扮演有武艺的女性。较少扎靠,多为短打扮,且不注重唱念,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武技,专以跌扑翻打、身手矫健取胜,多扮演绿林女侠和妖女灵仙。踩跷与打出手为其主要特点。如《虹桥赠珠》的凌波仙子,《盗库银》的青蛇等。

老旦:所扮演的是老年的女性角色,不论身份、性格均念韵白,多重唱功,用本嗓,近乎老生而具有婉转迂回的韵味,如《钓金龟》的康氏、《甘露寺》的吴国太、《赤桑镇》的吴妙贞等;重做功的有《清风亭》的贺氏、《李逵探母》的李母等。20世纪80年代的移植剧目《对花枪》中,老旦有扎靠开打的表演,丰富了表现手段。

彩旦:俗称“丑婆子”,唱念用本嗓,由丑行演员应工。表演化妆都很夸张,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来表现一些戏剧性角色。彩旦说京白,所扮演的是一些性格爽朗风趣幽默的妇女或刁顽的恶妇。如《凤还巢》的程雪雁、《拾玉镯》的刘媒婆等。

净行

净: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装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画脸谱为突出标志,演唱音色洪亮宽阔,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表现性格气质豪迈或粗犷的人物形象,如包拯、张飞和曹操等。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大致可归纳为正净(铜锤花脸)和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三种类型。

正净(铜锤花脸):以唱功为主,因饰演《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手捧御赐铜锤而得此名。这个行当所扮演的大都是庄严凝重、大义凛然的忠臣良将。唱、念、做派雄浑、凝重,以浑厚动人的唱腔来表达剧情和刻化人物。如《铡美案》的包拯、《将相和》的廉颇、《锁五龙》的单雄信等。

副净(架子花脸):以做功为主,重身段工架和念白,又称架子花脸。多扮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如《盗御马》的窦尔敦、《取洛阳》的马武以及鲁智深等。唱念中有时夹用炸音,以及点染特定人物的威势和性格的刚烈。奸雄佞幸一类人物例由架子花脸扮演,为抹粉白脸的角色,如曹操、潘洪、董卓等形象。

武净(武花脸):以武功为主,又称武二花。分两类:一类重把子工架,如《金沙滩》的杨七郎、《收关胜》的关胜等;一类重跌扑摔打,多扮交战双方的下手或战败的一方,须摔“抢背”或“锞子”等,故又称摔打花脸,如《白水滩》的青面虎等。要求演员掌握繁难的武功技巧。

丑行

丑: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喜剧角色。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与眼窝间勾画脸谱,指其容貌不俊美,丑行扮演的是男性中那些风趣伶俐或奸阴狡诈一类的角色。与大花脸对此俗称小花脸,与大花脸、二花脸并列俗称三花脸。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以念、做兼唱为主的称为文丑,以念和武打为主的称为武丑。

文丑:所扮演的人物极为复杂,既有文人、墨客、秀才、书吏、师爷、教师,又有贩夫、走卒、奴仆、家人等。如《群英会》的蒋干、《审头刺汤》的汤勤、《坐楼杀惜)的张文远等,属于官员或学士,故也称方巾丑和袍带丑。《武松打虎》的酒保、《钓金龟》的张义、《小放牛》的牧童等,因身着茶衣腰包,又叫茶衣丑。

武丑:俗称开口跳。讲究念白的吐字清晰真切,语调清脆流利,动作轻便敏捷,矫健有力,着重翻跳跌扑的武功,扮演机警幽默、武艺高超的人物,如《三岔口》的刘利华、《三盗令》的蔡庆等。在一些神话剧中,如《闹龙宫》的龟帅等角色,也由武丑演员扮演。

流派:京剧表演艺术在独特风格的追求与传承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每一流派,都有一位在表演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并取得很高成就的宗师,同时又有相当数量的门徒和追随者传承其衣钵,发扬其特色,从而在表演艺术领域中衍成派系。开创门派的演员,首先要很好地继承其前辈的艺术成就,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并在行家和广大观众中确立独特地位。传承衣钵的后继者们也特别需要继承其宗师的独特风格和成就,以保持本门特色,使之流而成派。京剧的流派特征通常涉及舞台表演艺术的唱念做打等一系列方面,但往往首先体现在唱腔艺术上。不同流派通常也各有一批千锤百炼的“看家戏”,能够集中体现其本派特色。京剧流派的丰富,体现着剧种的成熟和繁荣。流派繁多,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魅力,也可以满足观众多方面的欣赏需求。


责任编辑:伍松林

下一篇: 舞台美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