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 分享
  • 河北清河“文化直通车”做活公共文化服务

    来源:清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0-08-12 18:09:18
    语音播报

    河北清河“文化直通车”做活公共文化服务

    2017年,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确定为河北省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县。清河县文化馆首创“文化直通车”,围绕公共文化“供”与“需”做文章,充分听取民意,以需定供,供需直通,保基本,促公平,切实以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同时,卫生、金融、税务、消防等公共服务搭乘“文化直通车”便车,形成合力,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深受欢迎。通过两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清河模式”。

    该做法在2019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攻坚行动启动活动和2020年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视频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并获得邢台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成果二等奖。截至目前,清河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直播间粉丝量11.7万人,总访问量318.6万人次,服务受众广泛,服务成效显著。

    “文化直通车”所采用的做法:

    一、从文化需求入手,直通精准服务

    “文化直通车”采取为群众量身定制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包括前期调研、量身打造、现场演出、同步直播、定期回访、文化扎根等一系列内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需求对等、直通,是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的深层次延伸,是政府送戏下乡的“加强版”。真正实现群众“要”和政府“送”双向沟通,构建起政府和群众长效沟通机制,繁荣乡村文化生活,更好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

    二、从文艺演出入手,拓展文化服务

    “文化直通车”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车是概念承载,文艺演出是表现形式,有文艺表演,政策宣讲,也有当地文化展现。第二、分为前期文化挖掘,中期演出和后期回访带动三个阶段,直通车每走一站,提前一周到当地走访,了解该村文艺人才,挖掘历史文化,动员村民把村里的历史、文艺、事迹,编成节目,讲成故事,通过直通车展示出来。演出结束一周内,追踪回访,树立群众文化自信,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做到演出一村、展示一村,带动一村。第三、丰富“文化直通车”内容,县人民医院搭乘第三期直通车,入村义诊,提供医疗服务;县农业银行搭乘第五期直通车,提供金融服务;县税务局搭乘第八期直通车,提供税务服务,直通车服务范围不断拓展,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文化大餐”。

    三、从惠民高效入手,开好直通车

    “文化直通车”的具体实施可以概括为“四步走,126N”:

    第一步,转变一个机制

    改变以往文化馆人员既当演员又当导演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具有资质、有能力、懂文化的演出团队签订合同,确认服务内容,约定服务人员,认定宣传媒体,而文化馆工作人员只需当好“指挥”,把握演出质量,各有侧重,效果显著。

    第二步,搞好两个调研

    1.广泛调研,确定演出地点。通过文化馆公众号,开展“2019年“文化直通车”开到哪个村”民意投票,参与投票人次26.7万,累计投票高达4.4万,评选出文化基础好、文化需求强的村庄,以此确定“文化直通车”路线。2.双向沟通,优化演出方案。通过前期走访调研,深入了解群众文化期盼,挖掘当地历史、人文素材,编排有特色、针对性强的文艺节目,调动当地文艺骨干积极性,共同参与其中;通过清河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互动信息、公众意见箱等渠道,由群众点节目、点演员,搜集、整理群众所盼所求,根据群众喜好,制定演出方案。

    第三步,侧重六个方面

    一是侧重地域传统文化。挖掘本村风土人情、村风村貌、历史人文,以此创编文艺节目。比如:在大堤村讲大禹治水,在东高庄讲述电商、淘宝,在孙庄村侧重农耕文化,做到演出有的放矢。二是侧重从群众中来。以群众身边的事为脚本,节目既接地气,又打动人心,在东野庄村演出时,根据陈再道将军在冀南军区抗战的故事,创编情景剧《陈再道在东野》,展现老一辈革命家风采,现场观众深受感染,形成共鸣。三是侧重吸收当地演员。“文化直通车”为当地文艺骨干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按照外聘著名演员、本县知名演员、本村群众演员1:2:3的比例,确定节目数量,激发当地文艺骨干参与热情。四是侧重丰富表演形式。采取歌曲、戏曲、说唱、小品、杂技、魔术等不同表演形式,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加强与观众互动,调动现场气氛。五是侧重突破演出场地。“文化直通车”不设舞台,观众围成一圈,演员和观众零距离,乡土气息浓厚,观众热情高涨。六是侧重新媒体传播。创作主题歌、主题微视频,每到一村,村广播反复播放,同时,利用在微信群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群众到场观看;利用清河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实现同步直播,录播回放,群众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点击观看。截至目前,文化馆微信直播粉丝11.7万人,“文化直通车”点击量超134.1万人次,文化馆直播总点击量达318.7万人次。

    第四步,做好N次回访

    自2018年12月,“文化直通车”正式启动,重点向文化底蕴丰厚、行业特色突出、具有一定带动性的典型村庄倾斜,目前已开往25个村庄,演出结束后,栏目组多次回到村庄进行回访,倾听群众反馈,收集群众感受,让“文化直通车”更具生命力、感召力。

    经验与启示

    “文化直通车”是清河县针对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和弱项而创新的一种服务模式,该做法对政府送文化下乡“政府供”方面进行了拓展延伸,附带增加了卫生、金融、税务、消防等公共服务,极大地丰富了公共服务内涵,而在“群众需”方面,通过直通车的方式,深入基层,充分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和心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直通车模式和内容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起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直通桥”“连心桥”,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的权益,深得民心,深受欢迎。

    一、“文化直通车”是从政府提供服务和群众接受服务两个方向为出发点设置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群众的需和政府的供建立了直接的沟通机制,解群众之需,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党的根本宗旨和原则,能随时随地、更好地检验和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二、“文化直通车”的实施是清河县文化馆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结晶,是经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积累、沉淀的结果,是扎实工作和创新思维的结果。

    三、“文化直通车”的形式实践性、操作性强,具有可复制性,其形式和框架可借鉴到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服务机构,基于每个演出村庄的历史、文化而编排的文艺节目,让其更有亲和力,是受群众欢迎的原因之一。该形式极具推广意义。

    在现有演出形式的基础上,清河县文化馆人员正在探索适应当前疫情下的新的服务模式,通过云连线、云平台、手机终端等手段,线上、线下结合操作,搞活形式,增加受众,扩大影响力。 

    成效

    “文化直通车”是清河县文化馆首创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模式,该做法注重听取民意,按群众需求提供优质文化服务,让服务更高效、便捷。“文化直通车”工程实施以来,全县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不断丰富,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河北新闻网、长城网、省文化和旅游厅微博、邢台日报、牛城晚报等媒体高度关注,给予报道。

    巩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是清河县委、县政府持续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深入推进“幸福清河”战略的有效载体。我们将继续探索、改进“文化直通车”服务模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提供更加符合群众需求、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将“文化直通车”打造为惠及全县人民的文化新引擎。(清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李玉江)

     


    责任编辑:毛雨禾

    下一篇: 清河“文化直通车”进村 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