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 分享
  • 回望“十三五”之绿色之路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2020-12-28 11:33:07
    语音播报

    回望“十三五”之绿色之路

    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五年来,河北省通过发展旅游促进生态优化、环境美化,使绿水青山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承德一号风景大道成为生态旅游新标杆,石家庄滹沱河从“生态疮疤”变成“风景长廊”,邯郸峰峰矿区完成了由“黑色煤城”到“生态新城”的转变,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永太兴疏林草原、神仙谷七彩森林、南大港湿地等生态旅游景区成为河北旅游新亮点。

    同时,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城乡环境,全面推进拆违拆陋、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河道公路整治。通过生态优化和环境治理,越来越多的“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变成了无边的景区、优美的风景,全省多地实现了“黑色变绿色、矿山变青山、湿地变胜地”的美丽蜕变。

    image.png

    塞罕坝   绿色发展奇迹 生态旅游样板

    位于河北省最北端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号风景大道的东端起点,秀美的生态风光常年吸引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难以想象的是,在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茫茫荒漠。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三代塞罕坝人接续奋斗,在这里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塞罕坝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1681年,康熙皇帝将木兰围场辟为皇家猎苑,塞罕坝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清末开始,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加之山火不断,这里逐渐退化成一片林木稀疏、风沙肆虐的荒原。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的国家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立大型机械林场。自那时起,三代塞罕坝建设者战风沙、斗严寒,“一代接着一代干”,种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让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称赞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由此名扬。在2017年12月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授予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今天,游人可以走进位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地带的塞罕坝展览馆,了解塞罕坝的传奇故事。从展示塞罕坝林场地形地貌的沙盘,到塞罕坝人造林用过的各种工具,再到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奖杯,展馆通过实物、图片、视频、仿真场景等多种形式,生动鲜活详实地展现了林场建设者战天斗地、造林不止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游人可以“一馆读懂塞罕坝”。

    滹沱河生态走廊    昔日生态疮疤 今日彩墨画卷

    在举办第四届河北省旅发大会过程中,石家庄市以打造“滹沱河生态走廊”为重点,共植树近225万株,生态恢复、修复面积近48平方公里。大会期间,滹沱河生态走廊惊艳亮相,向世人铺展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峙,横贯晋冀两省,流经石家庄市四区六县,被称为石家庄的“母亲河”。历史上,这里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丰土肥。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滹沱河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河道断流、植被退化、尘沙弥漫,成为一道“生态疮疤”。

    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只在旦夕之间,恢复和重建,却需经历漫长的过程。2007年,石家庄市启动了滹沱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十余年间,滹沱河一点点找回了当初的模样。

    2019年10月,第四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在石家庄举行,全长106公里的滹沱河生态走廊惊艳亮相。廊道沿线,绿树成荫,花海无边,桥梁、碧水、凉亭、民居,汇成一幅情趣盎然的彩墨画卷,为中外嘉宾留下深刻印象。

    绚丽多彩的滹沱花海,由百日草、硫华菊、松果菊、荷兰菊、波斯菊等多种花卉组成,按照“花色成片,花期穿插”的原则搭配种植,在春、夏、秋三季都能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花海景观,已经成为石家庄城市旅游的新名片。

    精心打造的河湖景观区,利用河道宽广的滩地空间,扩河为湖,化路为堤,建设了明曦湖、小月湖,形成了堤岛相连,层次丰富的滨水景观。

    这样美丽的生态风光,在今天的滹沱河生态走廊沿线随处可见:水杉、银杏、侧柏等林木生机勃勃;白鹭、白天鹅、黑鹳、金雕等珍禽在河畔筑巢繁衍;建筑垃圾等堆积而成的渣土山,化身层峦叠翠的景观山,成为市民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津谷朝行远,冰川夕望曛。霞明深浅浪,风卷去来云。”唐代诗人卢照邻笔下的滹沱河旖旎风光,如今再度重现。

    峰峰矿区 丨 百年矿区变景区

    邯郸市峰峰矿区是一处拥有百年矿业开采史的老工矿区。近年来,峰峰矿区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全力实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国土绿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拆违及生态修复、规划管理、美丽庭院、亮化和美化等全域治理工程,实现了“矿山变青山、浊水变绿水、矿区变景区”的美丽蝶变。

    唐山花海 丨 美丽花海抚平“城市伤疤”

    唐山花海位于唐山市主城区和开平区交界处,因多年煤矿无序开采和“散乱污”企业非法经营,这里曾是一道满目疮痍的“城市伤疤”。2018年,唐山市决定启动“唐山花海”项目建设,通过高标准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着力打造串联多个城市公园绿地的超级绿道、北方最大的田园花海等八大重点项目,让“城市伤疤”变成了靓丽风景。

    衡水湖 丨 “东亚蓝宝石”闪耀冀东南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享有“京南第一湖”“京津冀最美湿地”“东亚地区蓝宝石”等众多美誉。衡水在首届市旅发大会期间,推动湖区清淤37万立方米,修复了约43平方公里的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赵璇

    下一篇: 回望“十三五”之创新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