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康保贫困发生率从36.04%降至0.69% 啃下脱贫攻坚最硬的骨头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0-01-20 10:16:08
语音播报

康保贫困发生率从36.04%降至0.69% 啃下脱贫攻坚最硬的骨头

1月7日,康保县城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小区内,村民们欢快地扭起秧歌。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寒冬腊月的坝上康保,天寒地冻。但是,什么都不能阻挡康保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豪情。

“从2013年以来,我们的贫困发生率从36.04%降到了现在0.69%,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271元增长到2019年的11210元,8万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1月7日,在中宣部2020年“新春走基层”活动暨“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主题采访活动的媒体座谈会上,康保县委书记刘雪松介绍了该县脱贫攻坚取得的战绩。

康保作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可谓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坚持以脱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尽锐出战、勠力攻坚,奏响一曲脱贫攻坚的战歌。

荒山坡上“种太阳”——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产业扶贫

1月8日,虽气温较低,但康保的天空格外晴朗。在张纪镇的扶贫光伏电站,几十组太阳能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走近电站核心组件逆变器跟前,伴随着设备运行发出的“嗡嗡”声,屏幕上即时发电的数字不断更新。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年老无劳力、因残致贫3项累计高达70%多。”刘雪松介绍,面对这样的贫困现状,他们认识到,康保只能走保障性扶贫的路子。

康保有着发展光伏发电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平均海拔为1450米,是我国仅次于青藏高原光照好的地区,全年日照时数达3100小时,具备780万千瓦光伏发电开发能力。

既拥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又符合康保脱贫工作的实际,于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康保把光伏产业作为了产业扶贫的支柱。近年来,该县先后投入4.76亿元,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8.3万千瓦,年收益1.15亿元。

改革光伏发电站收益分配机制,明确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其中70%用于农村扶贫公益岗工资支出,30%作为村集体收入。通过这一项,全县共带动2.2万户贫困户实现增收,195个贫困村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1.7万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康保发挥风光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三大优势资源,构建了光伏、特色种养、土地流转、生态建设“四位一体”的增收体系,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筑牢脱贫的产业支撑。

据统计,该县累计整合3.97亿元,与当地12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营,通过资金入股、资产租赁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先后带动2万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并实现非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全覆盖。


康保县通过扶贫资金入股等方式与河北乾信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肉鸡养殖、加工等生产加工企业,带动近1.5万贫困户稳定增收。这是近日工人在车间分解鸡肉。河北日报通讯员韩建国摄

“拔穷根”先要“挪穷窝”——一年实现近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

在康保县城,一个拥有95栋电梯楼,分设东西两个区的大型住宅小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拔地而起,成为该县规模最大的居民区。这个气派的大型社区,则是该县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区,也是我省最大的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区。

“年降水量300毫米,一亩地的效益不足100块钱。”刘雪松介绍,康保的自然条件比较差,生态环境脆弱,气候高寒干旱,老百姓已经很难从传统耕种中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

要想“拔穷根”先得“挪穷窝”。从2017年开始,康保县实施了规模浩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110个自然村、29315人的搬迁任务。搬迁规模之大,任务之重,均居全省前列。

为了使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实施搬迁过程中,康保统筹考虑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园区集聚、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在县城安置区,依托经济开发区入驻的20家企业,构建起了“三公里就业服务圈”,并引进2家劳务派遣公司,带动搬迁群众通过季节性务工实现增收。在5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全部配建特色种养大棚和园区,确保有劳动力和就业意愿的群众全部实现就业,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完成170多项“双基”建设工程——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以前从县城到乡里少了也得一个多小时,现在最多半个多小时。”康保县闫油坊乡南乔村党支部书记常生慧常年往返于县城与乡村之间,新修的柏油马路让他感到两地间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

“要想富先修路。”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滞后与道路交通建设的欠账互为因果成了康保发展的瓶颈。2018年以来,康保共规划实施省县乡村四级道路1221公里,目前已有1059公里全部竣工通车,全县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村内主街道全部硬化。

与此同时,康保县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攻坚,统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双基”建设,完成住房、改厕、农村教育、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等7大类170多项“双基”建设工程,补齐了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实施危房改造,实现了在村常住人口危房清零。完成163个贫困村及129个非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群众全部喝上放心水。改造新建输电线路819.6公里,326个村全部实现4G网络全覆盖。

实施“拆、清、建、管”,拆除农村残垣断壁和破烂危房6万间,清理积存垃圾100多万吨。新建垃圾转运站、购置专用垃圾清运车,为所有行政村配备三轮保洁车和垃圾桶,建起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环卫保洁机制。(河北日报记者李艳红 通讯员胡年帅、韩建国

责任编辑:郭薇

下一篇: 张家口市青少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学校单板U型场地技巧集训队力争登上2022年冬奥会赛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