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张家口宣化区新闻经济·民生
  • 分享
  • 致敬!河北宣化老军人马玉生30载如一日关爱下一代成长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1-03-18 17:32:28
    语音播报

    致敬!河北宣化老军人马玉生30载如一日关爱下一代成长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王雪威 通讯员闫宗春、陈晓东、宋强)“为了讲好故事,父亲花数天时间手绘长征路线图。” “马爷爷走了,遗体捐赠了,但他的故事永远激励我。” “马老讲了30年,我跟拍了30年,但是拍不尽他对孩子们的爱!”……近些天,张家口市宣化区掀起“马爷爷”追思热潮,无数人用自己的方式共同缅怀这位老人——马玉生。

    图为马玉生生前同孩子们开心的在一起。宋强摄

    1935年出生的马玉生,于2021年3月5日逝世,这位66年党龄的中共党员,退休后任职宣化区关工委副主任,30年间,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倾注了所有心血,先后被聘为20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名誉校长、少年军校校长等,成为大家爱戴的“马爷爷”,去世后遗体捐献,将自己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

    一份没有报酬的工作

    30年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1951年,年仅16岁的马玉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参加抗美援朝,1990年从宣化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岗位退休。40年军旅生涯,他树立了坚定的政治信念,严谨的思想作风,良好的军人风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不要工资,不要分房,不要配车。”退休后他想再为社会做点事,拒绝了私企高薪聘请,毅然投身关心下一代这份没有报酬的事业中,担任宣化区关工委副主任,直至生命的最后,30年激情不变,初心不改。

      深入学校、教育局、团委等部门了解青少年的教育情况及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要求;主动参与学校活动,给孩子讲传统、作报告,给家长们讲教育,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心系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30年来,他兢兢业业,走遍了全区每一所学校。

    不图名,不为利,但他的奉献有目共睹,荣誉证书堆积如山,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河北好人等众多荣誉。

    “证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愿意听我讲故事。”他这样说。

    图为马玉生生前在宣化区十大爱心人物颁奖大会现场。宋强摄

    一辆自行车

    40万字讲稿,20万学子接受革命洗礼

    “马爷爷来啦!马爷爷来啦!”在欢呼声中,他骑着一辆自行车进了校园,车后座上夹着宣讲资料。

    他对每一堂课都非常重视,常常准备数天,甚至更长时间,还学会了上网查资料。他每年自费两三千元订阅十多种报刊杂志、购买书籍、资料、图片等。学习、剪贴资料、写讲稿、作报告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

    抗战胜利纪念日,讲战斗故事,香港回归,讲回归历程,申办冬奥成功,讲冬奥……他紧跟形势,抓住时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些年结合时事,他撰写、制作了大量讲稿和宣讲材料,剪贴资料450多本,影像资料100多盘,手绘长征路线图、香港地图等数张,以及各种展板、图片。“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宣讲图,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五大资料,建党80周年讲稿等都成为机关、团体、教育系统借鉴的宝贵资料。

    他写下40多万字的讲稿,为学校和社会各界作专题报告340余场,听报告的学生、干部等达20多万人次。30年间,他的故事滋养了20万人。他的故事受孩子们欢迎,因为贴合他们的心理,用他们的语言,还有亲手制作的教具、展板、挂图、说明等。

    图为马玉生生前为孩子们讲抗震英雄的故事。宋强摄

    一封信

    一双鞋垫,十几万爱心捐款暖人心

    “您给了我光明,也给了我希望,使本已丧失学习机会的我,又重新返回校园……”受助青海学生王炳德寄信给他,还有土族的鞋垫。

    “马老是本报的忠实读者,看到助学活动,总会立即致电,裴玉锦家庭变故,无钱上大学,马老送去4600元钱。他还多次匿名捐款,救助白血病患儿捐了一万元。”张家口日报社记者杨晓朴说。

    爱无界限,他对孩子们的爱也没有地域差别,只要有机会就会倾情付出。有一次参加活动,碰上师生给青海省互助县双树乡大通苑小学捐款,他随即捐了50元。辅导员在给大通苑小学寄钱时,特意给该校介绍了马老。因为这次机缘,他被聘为大通苑小学校外辅导员,为他们订购了队旗、队徽等,还寄去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及世界名人故事丛书,并资助了该校两名学生至中学毕业。

    “树立良好形象,能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他坚信身教胜于言教。每次到学校,他都骑自行车,谢绝接送,没吃过学校一顿饭,还谢绝了所有礼物,但无数次参与帮贫济困和社会救灾。

    “多年来,马老为患病学生、困难家庭、社会救灾等捐款至少有十多万元,但实际多少不得而知,因为他经常匿名捐赠。”宣化区关工委名誉主任孙怀庆说。

    图为马玉生生前为孩子们讲奥运故事。宋强摄

    一副躯体

    最后一份光热,人生无处不青山

     “马老这种无私奉献和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是对医学院学生最好的人文教育。”河北北方学院解剖实验室主任宋文说。马老离世两天后,在红十字会和河北北方学院工作人员共同见证下,完成遗体捐献,成为全市2021年首位遗体捐献者。

    2015年,相濡以沫67年的老伴病逝,他选择一切从简,不买墓地,不存骨灰,适时把老伴的骨灰洒向大山、大海,回归自然。

    图为马玉生生前为孩子们讲雷锋故事。宋强摄

    老伴去世后,他做出了一个更让人感动的决定,传递生命最后的礼物,向张家口市红十字会递交了《张家口市公民生前无偿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将遗体无偿献给医学事业,奉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光和热。他平静地说,人死后就是一把骨灰,把遗体捐献出来还能为医学研究作点贡献……

    责任编辑:高小茹

    下一篇: 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京西宣府”农展会签约7561万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