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手机版

保定新闻高端访谈
  • 分享
  • 北京儿童医院跨省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的经验启示

    来源:保定日报 2020-09-09 15:06:53
    语音播报

    北京儿童医院跨省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的经验启示

    京津保联动发展的成功样本 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积极探索

    ——北京儿童医院跨省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的经验启示

    编者按

    “十四五”期间,保定市把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作为主攻方向。7月23日,市委书记党晓龙到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调研并与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深入交流,对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实验室布局保定、积极探索保定市儿科服务体系建设、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北京专家定期出诊会诊、“双主任”等举措高度称赞。市委办公室会同京津保联动发展研究院成立调研组,对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的托管模式、主要成效、经验启示进行了深入调研思考。

    图为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就诊大楼全景。

    2015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正式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医院。经过5年改革实践,该院不仅达到了三级儿童医院水平,而且成为保定首家、河北第7家顺利通过《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国际认可的医院,吸引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病患前来求医问诊,并成为河北省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板、京保医疗合作的榜样、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模式弥足珍贵,经验值得总结,方法可行可鉴,对深入推进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托管背景

    保定市儿童医院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家市级儿童专科医院,历经60多年的风雨沧桑,在为保定地区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等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专科设置不全不优、医疗水平相对滞后、专科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也愈发凸显出来,亟待破旧局、开新局。而北京儿童医院作为国内儿科医学的龙头,吸引全国尤其是河北患儿进京就诊,“一号难求、一床难求”的现象愈发突出,而且长年人满为患,不堪重负,亟待合理疏解部分患儿,解决医院乃至北京人口拥挤、交通拥堵、医疗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问题的困扰。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疏解北京医疗卫生功能,破解“大城市病”问题。基于此,京保两地开始密切协商,决定探索按照“跨省托管”模式开展合作,为全国跨区域医疗合作探索新路。2015年5月,经过几轮对接磋商,正式由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增挂“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标牌,托管期10年,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医院。由此,开启京津冀乃至全国公立医院跨省医院托管合作的新实践、新探索。

    主要做法

    “跨省托管”模式具有许多开创性的做法和经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百姓、医院、政府“三满意”,推动了保定市儿童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率先改善硬件,助力跨省托管后的华丽转身。坚持把硬件建设作为托管的首要前提和头号工程,从根本上改变医院形象和面貌。一是建设现代化医院。按照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患儿需求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打造省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儿科医院。2017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由原来的15亩扩大到6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米,床位由原来的300张扩大到600张。二是购置高精尖设备。多方筹措资金,购置GE1.5T磁共振、西门子螺旋64排CT、CR、DR等影像处理系统、高频摄像机、数字胃肠机、婴幼儿专用呼吸机等一大批现代化精密设备,为对接北京儿童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正在谋划4.6万平米的二期大楼,加快推动医院再次跃升一个新台阶。

    引入科学理念,打造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品牌。引入北京儿童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动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一是建立质控体系。把医疗质量安全作为立院之本,按照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评审实施细则,构建院、科、岗三级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严格监督、考核、管理。顺利通过《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的专用要求》国际认可,成为保定首家、河北第7家具有国际检测水平的医院。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医院各项工作制度600余项,明确岗位工作职责,操作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充分发挥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学装备、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等20个医院管理委员会和医院专家的职能作用,推进医院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三是明确目标方向。提出“打造保定地区值得信赖的儿童医院”的长远目标和“三级儿童医院水平”的中期目标,制定“三年打基础、三年求发展、三年上水平”总体发展规划,逐年细化年度目标任务,立项分解到各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凝聚发展的人心力量。目前,已经达到三级儿童医院技术水平,正在积极创建“河北省区域儿童医学中心”。

    全面深度融合,加快可持续一体化发展。借助北京儿童医院管理、人才、技术、品牌等优势,实施一体化联合办医,加速全面深入融合,推动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可持续发展。一是资源共享。通过常态化学术交流、科研平台、科室共建、远程会诊、手术带教、医师进修等方式,推动理念、人才、技术、科研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专家、临床、科研、教学、预防、管理等“六个共享”。二是病人共治。采取“患者不动、医生动”诊疗模式,建立双向转诊、流动机制和绿色通道,推动检查诊疗医治的互认、互联、互通、共治,实现了“首诊在基层、复杂病例远程会诊、疑难急重患者转诊无障碍”的目的。三是病区共建。依托北京儿童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优势,在保定设立肿瘤外科、血液肿瘤中心两个病区,从医疗技术到科室管理,从诊治规范到学科建设,实行两院病区同一主任、同一诊疗规范、统一调配医疗资源,实现了技术、业务、病房的共建一体和深度融合。

    狠抓学科建设,构建全儿科诊疗服务体系。把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带动人才、技术、管理的全面提升,打造区域儿科医疗中心。一是细化儿科专业。按照北京儿童医院的科室设置,结合保定市儿童医院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专科设置,新增10个内科特色专业门诊、8个外科特色专业门诊、10个其他专业门诊和15个专业病区,彻底结束了没有学科划分和专业病房的历史。二是提升科研能力。加快医院科教兴院步伐,打造全学科、高水平科研实验室。2017年-2019年积极参与市级以上科研项目38项,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1项,在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SCI收录论文5篇。三是开展技术攻关。组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攻关100余项,有效提升了诊疗水平,并成功诊断国内首例Floating Harbor综合症,首例成功救助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症、安装心脏起搏器、完成重度颅脑外伤手术等等,填补了多项儿科诊疗领域的空白。

    创新“传帮带”,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梯队。为了让技术和管理真正落地,深入开展“传帮带”,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切实把技术、人才留在了保定。一是育人才。选派5000人次专家来保,通过出诊、会诊、查房、手术和授课等渠道,由保定医师直接上手、北京专家“一对一”“手把手”指导,然后进行操作流程和诊疗水平的考核,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二是建梯队。根据不同医生的专长制定人才培养方向,分批分次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进修,培育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本科以上学历由原来的359人上升到688人,中级以上职称由原来的185人上升309人,初步构建了“院有博士、科有硕士”的多序列、多层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梯队。三是带科室。聘请北京专家在保定担任科室“双主任”,通过全方位“传、帮、带”,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科室管理水平和技术平台。

    突出成效

    5年多的托管实践,不仅推动了医院上档升级、方便了本地患者就医,还开创了跨区域医疗合作的新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从北京层面看,非首都功能疏解效果持续显现。托管后,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吸引了除台湾之外各省、市、自治区患者来保就医,门诊量、住院人次、手术数量等多项指标逐年攀升。截至2019年底,医院门急诊量达到62.9万人次,是2015年25.5万人次的2.47倍;住院24690人次,是2015年18644人次的1.32倍;手术数量5389人次,是2015年1878人次的2.87倍。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许多京外患者纷纷来保就医,极大地缓解了北京疫情防控压力和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压力。

    从保定层面看,保定市儿科诊疗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以北京儿童医院为核心,保定市儿童医院为纽带,整合区域儿科医疗资源,牵头成立由保定市120余家医疗机构组建“保定市儿科医疗联盟”,下派专家服务基层270余人次,组织培训70余场次,推广适宜技术30余项,举办儿科医师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各级医疗机构之间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合理有序”的就诊模式,共享北京先进经验,整体提升区域儿科医疗技术水平,形成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

    从医院层面看,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率先实现。通过托管实践,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医院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经营业务收入实现翻番,由2015年的1.5亿元迅速增长到2019年的3.7亿元,医护人员工资待遇稳步提高,全院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已经成为一所引领古城、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区域儿科医疗中心。

    从患者层面看,方便高效地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通过技术合作、干部挂职、人员进修、远程会诊、绿色转诊、带教讲学等形式,已经实现京保两家医院同一病情、同一诊疗方案、同一诊疗常规、同一诊疗水平,使保定和周边省市患者就近、方便、高效地享受到与北京一样的优质医疗资源,免除了赴京奔波劳累之苦、住院之难、求医之贵。

    启示建议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新引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四大机遇”,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基于此,学习总结、借鉴推广北京儿童医院跨省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的成功模式,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找准利益博弈的“平衡点”。“跨省托管”模式的成功实践证明,找准利益平衡点是实现跨区域合作的首要前提。北京儿童医院之所以与保定能够顺利实现跨省托管,得益于京保两地党委、政府和部门以及两家医院,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各项政策等全方位支持和合作。北京医院管理局大力支持北京儿童医院选派精干团队、专家“传帮带”、设立保定病区;保定市委、市政府实施院址新建政府贴息、现址拆迁补偿全部返还、专家来保出诊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并以保定市儿童医院2013年度业务流水作为参照标准,按年度增量3%给付委托管理费,双方找准了结合点,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使“跨省托管”落地开花结果。由此可见,在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中,不管是医疗合作,还是教育、文化、项目等合作,都必须摒弃眼前利益,谋求长远利益,寻求利益平衡点和共赢点,才能迈出合作共赢的第一步。

    激活产权改革的“加速键”。“跨省托管”模式的成功实践证明,管办分离是保持跨区域合作持续运营的关键之举。实践操作中,双方坚持“六不变”原则,实施“管办”分离,联合成立“理事会”,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目标责任制,构建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医政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法人治理制度,使医院拥有了充分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解决了医政职能错位、效率低下和补偿不足等问题。而保定市政府只对医院运营管理进行日常监管和考核评估,实现了“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可持续运营模式。由此可见,在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给予市场主体充分经营自主权,政府则加强监督考核,评估区域合作成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持续运营力。

    释放先进制度的“优越性”。“跨省托管”模式的成功实践证明,跨区域合作必须引入先进的管理制度体系。托管后,参照北京儿童医院质量安全和制度流程,成立科室质量控制小组,规范人员架构和职责,建立院、科、个人的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并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到人,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挂钩,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和医护人员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推动医院达到了三级儿童医院水平,实现了医院“凤凰涅槃”和品牌、技术、管理的重塑,赢得了保定乃至河北、全国病患的信赖和认可。由此可见,在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中,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制度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以制度凝聚人心力量,以制度推动发展高质量、行稳致远。

    提升本土人才的“支撑力”。“跨省托管”模式的成功实践证明,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培育一批本土人才、集聚自身人才更为重要。托管以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通过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科建设、技术攻关、教授带学等方式,深入开展“传帮带”,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培育了一大批本土学科带头人、急需特需人才、科室骨干和基层儿科专业医师,即便没有北京专家,同样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从而树立了区域性知名儿科品牌和形象,吸引全国各地患者纷至沓来。由此可见,在推进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中,必须把人才作为区域合作的源头活水,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一批本土专业人才,辐射带动全域人才的成长和集聚,真正做到引人引智、为我所用。

    抓好京保合作的“内循环”。“跨省托管”模式的成功实践证明,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高质量区域内循环是区域合作的未来方向。据了解,北京每年医疗机构诊疗超2.6亿人次,其中1/3患者来自京外地区,面临着医疗空间、资源、力量的严重供给不足,而巨大的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却与日俱增。保定不但拥有区位、交通优势,而且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的产业优势、“二级以上医院104家”的医疗优势、“47家与京津85家医疗机构开展136项合作”的合作优势,还有“跨省托管”的成功经验。由此可见,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但可行,而且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内循环”新格局的趋势,必须持续扩大区域分工合作的高度、深度、广度、精度,打通各类优质要素资源内循环通道,才能实现全面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中共保定市委办公室京津保联动发展研究院 撰稿人:苏少华、王福利、赵光伟)

    责任编辑:郭薇

    下一篇: 关于河北京车轨道交通产业园的调研与思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