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新闻沧州要闻

沧州:878个旱碱麦种植村一村一名技术员

河北新闻网 2024-04-26 11:00:00
语音播报
  • 分享
  • 沧州:878个旱碱麦种植村一村一名技术员

      4月25日,沧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王雅楠

    多措并举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改造提升

    沧州:878个旱碱麦种植村一村一名技术员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王雅楠)记者从沧州市政府新闻办4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沧州市以提升盐碱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全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着力建设8个盐碱地综合利用样板,建立旱碱麦繁育基地6.15万亩,实现878个旱碱麦种植村一村一名技术人员全覆盖

    强化组织推动。沧州市明确了建设全国领先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确定了建设“一基地、一园区、四体系、多样板”的重点任务。“一基地”即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一园区”即创建渤海新区黄骅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四体系”即建立健全以旱碱麦为重点的盐碱地特色农作物育种、种植、推广、加工体系;“多样板”即建设8个盐碱地综合利用样板。沧州市制发旱碱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召开多次专题会议,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河北沧州等地开展旱碱麦种植及产业化推广”,沧州已被列入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

    强化平台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于2月29日在沧州揭牌成立,汇聚、整合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建立了“科研机构+专业化平台+企业”的创新模式,为沧州市盐碱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旱碱麦育种联合创新中心、旱碱麦种植中心、旱碱麦推广中心、旱碱麦加工联合创新中心建成并运行。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创新发展全国技术中心已运行。目前,相关团队开展了旱碱麦加工利用、蔬菜水果饮料新产品研发等研究工作,已立项市级地方标准1项,申报专利3项。

    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以种适地”,新培育11个旱碱麦品系已进入审定程序。建立旱碱麦繁育基地6.15万亩,年繁种能力达到1.8万吨。制定《沧州市旱碱麦育种体系2024年工作计划》,组建了种质资源收集等5个专家团队。制定了“一个规程、四类标准、七类关键生产技术、九个主攻目标”,绘制了旱碱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路径图,确定了35项主推技术规程,并将主推技术落实到20个百亩攻关田、9个千亩示范方、9个万亩高产片。明确了重点推广的旱碱麦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组建起1108人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推广队伍,实现了7个县(市)、58个乡(镇)、878个旱碱麦种植村一村一名技术人员全覆盖。

    强化示范带动。3月4日,沧州市承担的国家旱碱麦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项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该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完善旱碱麦农业标准体系。渤海新区黄骅市作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县,其试点方案已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渤海新区黄骅市、海兴县作为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县,其中2万亩旱碱麦标准化繁育、5000亩苜蓿—旱碱麦轮作等6个省级试点建设扎实推进。

    强化产业发展。2023年,全市100.2万亩旱碱麦获得丰收,亩产达到245.4公斤、总产达到24.5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22.1公斤和2.13万吨。全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黄骅旱碱麦”被列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5个旱碱麦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黄骅旱碱麦”成为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市级以上旱碱麦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培育出“黄骅苜蓿”“南齐茴香”“碱地梨”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盐碱地农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135亿元。

    责任编辑:赵耀光

    下一篇: 一季度黄骅港货物吞吐量增速全省第一
    视频直播
    回放|“匠呈理想生活 美好如期兑现”花海十二城邻里步行街招商启动会

    回放|"河北省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直播结束丨杏花映长城·杏韵金山岭——金山岭长城第十二届杏花节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