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2023承德聚焦·承德

兴隆县补短板强弱项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河北新闻网 2023-11-13 12:51:59
语音播报
  • 分享
  • 兴隆县补短板强弱项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兴隆县补短板强弱项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三点发力 探索山乡振兴路

    11月1日拍摄的兴隆县雾灵山镇塔前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摄

    山区县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如何靠山吃山,变发展短板为“潜力板”?地处燕山深处的兴隆县聚焦村集体经济、特色富民产业、乡土人才培育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多措并举挖潜拓源,努力探索具有山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增强造血能力

    走好集体经济壮大之路

    11月2日,秋收已毕,农事稍歇。兴隆县蓝旗营镇蛇皮村的连片板栗、山楂园里一片寂静。村党支部书记司志红取来一根树枝,随意翻开土层,一根大拇指粗的白色根茎映入眼帘。“这是中药材黄精,果园地下种的全是宝贝。”

    671口人的蛇皮村,位于一条狭长山谷间,全村耕地不足千亩。“种玉米难以养家糊口。百姓们都改种收益更高的板栗和山楂了。”司志红说,见缝插绿,经过多年努力,全村又在坡坡角角刨出2000多亩。如今,种植山楂、板栗已达3000亩。

    11月2日,兴隆县蓝旗营镇蛇皮村村民正在山楂去核车间内忙碌。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摄

    能种的地全种了,百姓再想增收,遇到“天花板”。2009年,常上山采药的村民赵贺富,在卖完品相好的黄精、玉竹后,把剩下的残次品随手埋在自家果园里。“生长5年,每亩产了2000多公斤,亩均增收4000多元。”赵贺富一算账,林下中药材的收益一点不比林上林果差。

    土地不增一分,收益却能翻倍,司志红找到苦寻良久的村集体经济壮大之路。

    推进乡村振兴,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是关键。长期以来,蛇皮村村集体收入一直比较低,想开展活动没钱、想修整街道没钱、想搞卫生也没钱,村“两委”班子想干点事,一个字——难。

    蛇皮村不是个例。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足等问题,兴隆制定印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成立县乡两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村一策,对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明确提升项目和增收举措,以清单制的方式按季度梳理研判工作进展。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村党组织和村党组织书记共性任务,坚持每半年进行一次量化赋分和综合排名,年底形成考核排名。通过考核结果与绩效补贴挂钩等举措,激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今,蛇皮村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200亩。收益提高了,村集体的果园也承包出去了。今年,蛇皮村还建起了山楂去核车间、中药材初加工车间和冷库,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

    兴隆还探索资产收益、土地开发、劳务创收等6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选取30个村为试点,进行实践验证。截至目前,全县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年底前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预计达到85%。

    ·提升带富实力

    走好特色产业富民之路

    走进位于靳杖子村的兴隆县山楂出口加工产业园区瑞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迎春刚送走几位客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不少客户都增加订单。”冯迎春说,激增的订单让公司在现有40名员工基础上,计划再增加30人。

    “公司原来在北京,但兴隆的山楂、板栗一直是我们生产馅料的原材料。”冯迎春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直达京承两地的高速、高铁陆续开通,去年6月公司整体搬迁至靳杖子村。

    蒸煮、粉碎、磨浆……洁净的全封闭馅料生产车间内,每天可加工山楂、板栗、大枣等果品20吨;4条自动化、2条手工糕点生产线也马力全开,日生产各类糕点10吨。“今年中秋节前,产品冒着热气就被排队的客户拉走了。”冯迎春说,公司正计划再上一条生产线。

    与瑞祥食品有限公司一墙之隔的高老太食品有限公司,同样来自北京。“我们主要生产冰糖葫芦,兴隆的铁山楂酸甜适宜,是首选原材料,今年已收购1000吨。”高老太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克群说,公司还在当地山村建立山楂初加工车间,已帮助百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每天可收入120元。

    园区北侧,几栋厂房已完成主体施工。“这些厂房都已‘名花有主’,明年将增加山楂饮料、甘栗仁等新产品。”村党支部书记徐志军说,该园区是兴隆县使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总投资1.2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加工山楂1.3万吨、板栗3000吨,年产值将达2.1亿元,带动周边群众600人就业。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核心。兴隆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市场条件等因素,找准发展切入点,积极培育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加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多乡一业、多村一品”“一乡带多乡、一村带多村”的发展新格局。

    重点做大做强林果产业,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和“扶贫车间+基地+农户”等模式,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机制,支持村集体建立产销合作组织,建成林果党员示范基地17个,党组织、党员领办合作社71个。

    目前,兴隆从事山楂、板栗加工的企业已达87家,开发休闲、保健等系列产品30余种,20.7万农民从发展林果产业中受益,占全县总人口的64%。

    ·激活发展动力

    走好乡村人才振兴之路

    今年,兴隆县六道河镇南台村又有新变化:一条宽阔的出村路、一座改扩建的桥相继通车,百姓出行更加安全便利。“除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在修路架桥过程中,我们村在外乡贤也纷纷出钱出力。”南台村党支部书记马金坡说。

    多年来,依靠毗邻北京市密云区的区位优势,南台村许多村民常年在北京打工,一些人还取得了不小成就。有能力的人纷纷外出,一度造成南台村发展停滞。2015年,马金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为引导人才助力家乡建设,他积极组织在外乡贤成立南台村商会。

    “人不能常回村,但才智可以常回村。”马金坡说,村庄如何更好发展,他们总会第一时间请在外乡贤们出谋划策,做到人离村智不离村。

    2021年,村党支部与商会联合创建南台村就业协会。商会会员企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和培训学习平台,村党支部负责为企业挑选岗位人员,协会统一负责劳动合同签署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培训1000余人次,帮助近400名村民在商会会员企业中就业。

    “村富了,环境美了,不少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正计划回乡发展。目前,一个乡村旅游项目正在积极谋划中。”马金坡说,目前,已有51名乡贤加入商会,累计为家乡建设捐赠善款400多万元。通过整合乡村人才资源,南台村乡村振兴的动力越来越足。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关键要在人才‘引育留’上做文章。”兴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荆一说。

    在“引”上求突破。在兴隆,每逢重大节假日,镇村干部会通过登门拜访、召开恳谈会、发放乡情家书等方式,与在外能人加强沟通交流,并分门别类建立人才名录;定期组织开展在外能人座谈会、能人回乡考察走访等活动,鼓励引导人才返乡创业、回馈家乡。目前,在外能人返乡发展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6.2亿元。

    在“育”上下功夫。着眼发展实际,把乡土人才培养与农民素质提升相衔接,整合各类学习资源,解决农业农村人才培育针对性不足、精准化不高、应用型不强的问题。去年以来,该县累计开展各类农村人才培训近百场,培训种植养殖能手、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村创业骨干等1.8万余人次。

    在“留”上见实效。加大返乡就业创业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下发《兴隆县支持企业聚集科创驱动人才的若干政策(试行)》《兴隆县社会投资事业“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在土地供给、手续办理、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对返乡的公共服务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目前,已有491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回兴隆就业。(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 通讯员杨旭)



    责任编辑:刘丽佳

    下一篇: 承德围场:开放乡镇食品快检室 守护农村群众食品安全
    视频直播
    回放|智聚雄安 才赋未来 第五届雄安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直播带岗(下午场)

    回放丨智聚雄安 才赋未来 第五届雄安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直播带岗

    回放丨“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我是家乡代言人”线下走访活动走进秦皇岛远洋蔚蓝海岸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