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张艳晓:制止“论文买卖”,让诚信成常态

河北新闻网 2022-01-14 09:53:21
语音播报
  • 分享
  • 张艳晓:制止“论文买卖”,让诚信成常态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地下“论文工厂”是医学论文买卖的重要推手,提供代写、代发全流程服务,从普通论文到顶级期刊论文均有“生产”,给科研诚信蒙上沉重阴影。(新华社)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医院、高校会是“论文买卖”的重灾区?显然,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买卖。职位、经费、声誉等等使人利益熏心,令人明知故犯,让人铤而走险。

    这正是大家所诟病的一点:有些科研单位把论文数量、发在哪种级别期刊作为一个唯一的和重要的评价指标。这样一来,大家为了自身还有团队利益,就避难就易、避繁就简,而少有人去选择一些有风险性的、创新性极强的课题论文。

    这不是“论文工厂”的第一次被曝光。早在2014年,已经存在关于论文工厂“MedChina”涉嫌批量生产医学论文的报道。这些年,国家也严重打击这些个所谓的“论文工厂”无奈屡禁不止,“毒韭菜”非但割不净,反而呈现日渐猖狂之态势,这到底是是医学"韭菜"的扭曲,还是科研道德的沦丧?

    其实不光是医学人员,从高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到高校教授的评级论文再到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论文,各种论文造假、学术不端的事件屡现报端,不胜枚举。主要原因还是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及部分学术人员道德弱化,才使这些人肆意钻道德和法律的空子。

    评以适用,以用促评。整个学术界就该秉持本心,保持清流状态。摒弃“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方式,建立起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来评级;健全学术治制度,一经发现学术造假,以往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毁掉。因为,论文造假实质就是诈骗行为,绝不能姑息。

    学术不端行为如若放任自流,每次造假事件一出只被当作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事后不加以严肃处理或只是“冷处理”,必将影响和打击那些脚踏实地、无私忘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甚至阻碍国家发展大计。学术、科研人员应更重视声誉,爱惜自己的羽毛,因为他们任重道远,担负的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治理学术不端,当让科研诚信成为常态!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江德斌:该对“劝酒陋习”说再见了
    视频直播
    回放|冀房有约(56)走进东创中心:感受繁华综合体之上 地标商务办公形象

    回放|车客杂谈:身临其店!小编带你探访石家庄申联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回放 | 河北省冬奥主题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冰雪之约——冬奥交响曲》音乐会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