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八面来风

在年俗里感受年的温度

河北新闻网 2022-01-25 15:54:30
语音播报
  • 分享
  • 在年俗里感受年的温度

    年关到了,很多人的朋友圈里又开始转发“记忆中的年味”:鸣鹤古镇的老手艺小吃、方家河头的过节传统、海滨渔船上的小海鲜……这是慈溪独具特色的年味和年俗,也是慈溪过年氛围的浓缩。

    当然,除了味道,慈溪的年还是有声音、有温度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年关近了,爆竹声响和盎然暖意接踵而来,与之相类,年俗也是有声音、有温度的,甚至是很有画面感的。慈溪人形容除夕之夜有一句老话,“有钱人家放炮仗,无钱人家掼破甏,大家一样响,热闹到天亮”。积久成习之下,慢慢地就有了年俗。

    “年俗”一词古已有之,通俗地来讲,年俗就是过年的风俗。它是年文化的象征,记录着一个地方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地域文化的见证,换而言之,因为地域不同、气候不同,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习俗。在慈溪,除了吃,具有地方特色的年俗还有很多,比如写春联、剪纸、捏面人,这些年俗装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不因时光流逝而变淡。相反,在传统文化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关于年俗的学习和传承、改变与创新,一直盘桓在人们嘴边,萦绕在人们心头。正因为这样,年关将至,大人和小孩一起谈年俗,猜灯谜,聊过年,读前人写过的关于年的文章和诗句,这样的活动一直延续着,而当我们走上街头巷尾,皆能闻到年的味道,感受到年的气息。

    同与不同总是相对的,不同地域的人们拥有许多不同的过年习俗,但有些年俗是相同或者相近的。譬如,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种种活动南北方皆有,又譬如,不管以何种形式呈现,年俗里多有美好的寓意,为团圆之日人们的欢聚更添喜庆,为来年祈祷好运。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推敲,其实,迄今为止,流传最广、传承最好的年俗是回家。有首歌唱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算家中不富裕,至少还有父母、有儿女,有父母就有牵挂、有儿女就有温暖。父亲的慈祥笑脸,母亲的嘘寒问暖,儿女的切切呼唤,足可让我们忘掉旅途奔波的艰辛。就算为了生计,回去之后,我们依旧不得不南渡北归,就像迁徙的大雁,年初,离开家乡去远方打拼,年末,又自他乡归去故里与亲人朋友团聚。有可能,这一路辗转千里,回到家仅仅能够见上一面。但这一面,足够家人回忆一年。故而,哪怕年夜饭只有简简单单几个家常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民俗学家冯骥才曾经说过:“年实际上是一种努力生活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而年俗就是这种理想的物化,让人自虚无缥缈的明天真切地捕捉到希望,感受到力量。

    对于我们来说,好的年俗需要把它留住,不合时宜的年俗则要进行创新。留住年俗,也就是留住传统,留住文化。而创新则是为了以一种新的方式,对年文化进行演绎。正如过年是除旧迎新的象征,年俗也在不断地渐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比如放鞭炮污染空气,近年来,过年放鞭炮的人已经少了许多,转而用电子鞭炮替代。这种转变,何尝不是人们珍视年和年俗的表现呢?(潘玉毅)


    责任编辑:任凯

    下一篇: “算命”披上科技外衣,是换汤不换药的把戏
    视频直播
    预告 | 当非遗遇上冬奥,这儿的“年味儿”不一般!

    直播 | 河北省人社系统2021年民生工作推进情况发布会

    回放 | 2021年河北省外贸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