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严奇:充电桩上投保广告比“牛皮癣”更可怕

河北新闻网 2022-05-13 10:47:01
语音播报
  • 分享
  • 严奇:充电桩上投保广告比“牛皮癣”更可怕

    近日,南京市民胡女士的父亲,在小区给电动车扫码充电时,莫名“被投保”了两份保险,一份255元,一份156元。相关保险经纪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南京消费者想退保并不容易。在向多部门投诉后,胡女士最终退保。记者实地体验发现,目前充电桩安装公司已进行整改,设置在充电页面上的保险广告已消失。(《扬子晚报》5月13日)

    对此,有律师表示:“如果投保前有健康问题却未告知,后期即使出险,也很难得到理赔。”换而言之,这款由扫码充电而来的保险,并不是为了保障消费者,其最初和最终的目的,恐怕都是从消费者的手机钱包中“薅羊毛”。倘若不是当事人有心追讨,想必胡女士的父亲被骗的这数百元钱,就会以不了了之的为结果。

    从电动自行车到新能源汽车,扫码充电站(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已成为大众最熟悉的公共设施。对部分仅一只脚踏进“数字鸿沟”的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只知道扫码后根据提示流程一步一步付款即可充电,完全没意识到,他们支付的费用与充电可能并没有什么关系。利用不同人群认知差异,在不透明的“二维码”中,设置看似合情合理的付款陷阱,即是少数商家敛财的套路。

    事实上,在城市生活中,这样藏有支付陷阱的二维码十分流行。除了保险业务,还有贷款业务、游戏业务、电商购物业务等等,千奇百怪,他们擅长以各类正规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平台,以“投屏广告”为形式,吸引不明情况的消费者扫码付费。较之传统的“城市牛皮癣”,这类小广告的吸金方式更直接迅速,更为冠冕堂皇,安全风险也更大。纵使消费者及时退货退款,他们也能广泛采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期实现利益最大化。

    对此,希望有关部门持续完善投屏广告的管理制度。针对充电桩、快递柜、售票机等公共环境下的电子触屏设备实施常态化、零容忍的安全监管,明确可开通的广告业务范围,限制单笔支付金额,要求商家必须在显著位置提示风险信息,避免将14岁以下青少年或60岁以上老人纳为服务对象。同时,要求公共设施运营单位加强行业自律,当出现不法侵害现象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走进互联网时代,城市生活中最具威胁性的不是不明来源的二维码,而是看似正规实则违法悖德的网络营销。及时消除暗藏的支付陷阱,或当是未来城市管理的重点工作。

    责任编辑:任凯

    下一篇: 吴睿鸫:对“割青”零容忍, 也要让种粮有“钱景”
    视频直播
    回放 | 关爱护士队伍 护佑人民健康 河北省2022年“5·12”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

    回放| 城市"冀"忆:探访大石桥,追忆风云激荡的岁月

    回放 | 河北省推进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新闻发布会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