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严奇:孩子跟谁姓,宜多考虑孩子的因素

河北新闻网 2022-07-18 10:07:29
语音播报
  • 分享
  • 严奇:孩子跟谁姓,宜多考虑孩子的因素

    近日,上海崇明向化镇一位老伯坚持要10岁的外孙女改和自己姓。原来,老伯的女儿、女婿、外孙女,一家三口吃住都在自己家,外孙女不跟自己姓让老伯感觉很吃亏,而这一要求也使女儿深受困扰。崇明中兴镇法庭原庭长王绪明表示,孩子随父姓还是母姓,法律上没有强制规定,主要还是出于家庭和睦考虑。(《华商报》7月17日)

    生活中,我们常多见孩子随父姓,也不少见孩子随母姓。同时,身处二胎时代,亦可见,一名孩子随父姓,另一名孩子随母姓。有关孩子冠名权之争,总能引发舆论热议。上述新闻中的上海老伯觉得自家吃亏,置换时代观念思考,从情感上不难被理解。只是,姓名终究属于孩子,如何改姓当多考虑孩子的因素。

    人生道路漫长多变,依照老伯的逻辑,倘若这次给孩子改名,过几年,孩子长大仅跟随父母吃住,是否又再把名字改回去?10岁的孩子已上学,突然改姓名,除了会引发老师和同学不必要的关注,还容易产生一定的办事负担与心理负担。至少,在成长过程中,填写各类表格,需要反复填写“曾用名”,并可能向其他人解释改姓缘由,曝光自己的家庭矛盾。

    过去,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孩子如“财产”,“冠名权”对标“归属权”。似乎,孩子跟谁家姓氏,谁家就得承担更多的教养责任。然而,走进现代社会,孩子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不可推卸的赡养义务。父母对孩子的抚养义务也有法律保护。无论孩子姓名如何,该承担的责任逃不了。

    换一个角度看,人类有天然的血亲观念。孩子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自然会跟老人更亲近一些。对自家孩子经济上的支援和关爱,不可能毫无回报。为了安慰自己,给孩子增添成长负担,没有太大必要。说到底,改姓并不无不可,但别把孩子当成“财物”一般看待。对孩子施加的任何改变,都得全面考虑对孩子的影响。

    记得屈原在《离骚》开篇,便撰:“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姓名”可以说是父母家长赠予孩子最初的礼物。姓名属于孩子,就不该忽视孩子的意愿,轻易褫夺。所以一切为了孩子,还是多考虑孩子的因素,别只顾自己的情愿。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下一篇: 胡喜庆:期待更多博士引领乡村振兴
    视频直播
    预告 | “2022年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京津冀联合启动仪式

    回放|2022(第二届)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启动仪式

    回放|2022年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峰会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