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运河区沧州运河区经济民生

【遇见运河】河之溉·御河棉

运河播报 2022-04-20 10:55:48
语音播报
  • 分享
  • 【遇见运河】河之溉·御河棉

     千年运河,生生不息。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出: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运河,应运而生,应运而兴。2022年是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宣传年”,为提升运河形象、展示运河文明、彰显文化自信,助力我区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中实现新跨越。运河播报开辟“遇见运河”专栏,对大运河历史地理、民间传说、风土人情等进行集中展播。让我们在这里遇见运河......

    御河棉

     在经济作物中,棉花种植自宋元时期就有记载,明代植棉地区渐趋扩大,清朝乾隆时期,种植已相当普遍,对人民生活已很有影响。李拔《种棉说》云:“予尝北至幽燕,南抵楚粤,东游江准,西极秦陇,足迹所经,无不衣棉之人,无不宜棉之土。八口之家,种棉一畦,岁获百斤,无忧号寒,市肆所鬻,每斤不逾百钱,得之甚易,服之无数,妇子熙熙,如登春台,有由然也。”(《清经世文编》卷三十七)

     沧州东南一带的南皮、东光、吴桥、宁津以及原河间府所辖、今属衡水市的阜城、景州、故城一带是御河棉的主产区。明代万历时期的商书上记载:“北花衣轻而纱细,襄花衣重而纱粗。北花好纺,因性长,襄花难纺,因性急。卫河里郑家口、连儿窝、桑园、断路、泊头、武城、广平、景州,北花第一。”(《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卷二十一《商旅门·棉花》)郑家口属故城,连儿窝即连镇,属东光,桑园属吴桥,泊头属交河、南皮,唯有断路不知属于何县,但应该也在运河沿岸,即所谓“卫河里”。

     万历《沧州志》中说:“东南多沃壤,木棉称盛,负贩者皆络绎市上。”(卷三《田赋志·土产》)

     乾隆《沧州志》:“棉花以为布,日用必需,其利甚溥,农人同植阡陌。”(卷四《物产》)

     光绪末年,北洋官报局刊印《直隶工艺志初编·报告类)》载沧州“土产:棉花。报告:出产花生、棉花两种,获利尚厚。”(卷上,第十五页)但民国《沧县志》却谓:“男耕女织,为吾华立国以来民生之基础,但沧地不产麻丝,并棉亦极少,南皮、宁津为产棉之区,年年输入吾邑。”(卷十一《事实志·物产》)真咄咄怪事!

     三种方志记述的不同,反映了从明代中晚期到民国初年,沧州棉花种植的变化。

     跟种棉密切相关的是布业。清初抚宁人张霍(侨寓天津)有一首诗,题目很长,其中谈及了沧州布贩,“沧州有货布翁杨姓者,与妇合葬,妇心生莲花,有叶有房,友人刘介锡自州来述,去年冬月事也,因志其异”。(《绿艳亭戊辰诗稿》)

     跟织布业密切相关的是染业,沧州一带的染布业长期被山西人垄断。民国《沧县志》和民国《青县志》不约而同地都用了“染衣恃晋人”的话。(参见民国《沧县志》卷十一《事实志,物产》、民国《青县志》卷十《故实志·风俗篇·工俗》)民国《景县志》亦云:“染工,以各色颜料染布缕者,俗呼染房。各市镇俱有,惟营业者多系山西省人。”(卷二《物产·工业状况》)

     然而,可能受山西人的影响,当地人也渐渐有了经营者。乾隆《沧州志》:“李某,沧民,以洗染冠缨为业。”(卷十《人物·孝友》)当然,也不排除山西染户因久居于沧,而落籍于此。

     再看看其他沿河县的种棉情沉。


    责任编辑:吕熠

    下一篇: 【视频】春日景和 花开四月
    视频直播
    预告 | 河北省启动体教融合标杆县(市、区)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

    预告| 冀房有约(57):安家太平河畔,春暖花开看房正当时

    回放 | 河北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
    热门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