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网手机版

  • 分享
  • 河北农网要闻

    冀农平丨绝不允许“割青”炒作乱民心

    来源:燕赵农村报 2022-05-11 15:38:52
    语音播报

    冀农平丨绝不允许“割青”炒作乱民心

    绝不允许“割青”炒作乱民心

    ★专家说:怀疑在故意炒作,小麦青贮应是小概率事件

    ★种粮大户说:我不卖青贮,那是吃亏的

    ★粮食收购企业说:希望农民不要卖青贮

    □燕赵农村报评论员 冀农平

    再有一二十天,冀中南地区小麦就要渐次开镰了。

    就在这麦穗两岐之际,“小麦青贮能增收”的视频打着可以让粮农增收的幌子,在各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地出现,迷惑了不明真相的群众,甚至影响了部分粮农进一步加强小麦丰收冲刺阶段管理的积极性。

    为此,5月10日,农业农村部下发了《抓紧核查各类毁麦问题的通知》,要求小麦主产区要组织各市(县)全面调查是否存在青贮小麦、毁麦开工、毁麦种树等各类毁麦情况。对准备将小麦用于青贮的,要坚决予以制止,确保小麦安全成熟颗粒归仓。

    这则通知的紧急下发,源于近几天广泛流传的“小麦青贮比收获小麦更划算”的视频。有的视频场面宏大,在安徽某养牛场门前公路上停着一长溜儿装满青贮秸秆的大货车;有的视频算起了经济账:1亩地给1000块钱,现在收割了,不用浇灌浆水,少打一遍农药,还能提前种玉米,太划算了!还有一些所谓亲民的“键盘侠”也火上浇油,“农民赚钱有错吗?1亩地青贮卖2000元,为什么非让农民卖小麦得1200元?”……

    这些信口开河、来路不明的“割青”视频在网络上飞,博得了很多人的眼球,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议论,也扰乱了部分粮农的心。

    到底有没有小麦青贮这回事?燕赵农村报记者与安徽濉溪县一收购商联系,对方说:“小麦青贮收购价500元∕吨,1亩地能割2吨多,卖1000多块钱。”对此,邯郸市魏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马国成认为,小麦的饲料转化率、青贮质量等均不如玉米,“割青麦作饲料”应该是小概率事件,就是一帮没事干的人故意炒作。

    小麦青贮能不能增加收入,种地的农民最有发言权。“我不卖小麦青贮,那是吃亏的。我们这儿小麦平均亩产1100斤以上,按当前收购价1.3元∕斤计算,1亩地毛收入1500元。”邢台市经开区留村镇跨区域土地流转大户、种着2000亩小麦的魏宪旗明确表示:“我卖过1年玉米青贮,开始听着价格不低,划算。青贮卖了以后,玉米涨价了,再一算账,1亩地少收入200来块钱。”

    粮食收购企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邯郸市广平县佰亿粮食购销公司经理白义对近期社交媒体上出现的“割青”视频十分关注,“希望大家不要卖小麦青贮。第一视频上说的青贮收购价是现在的,(他)跟你比较的是按去年小麦收购价格算出来的收入,有时间差就有价格差,这是明摆着的事儿。第二,今年小麦开秤价预估在1.3元∕斤以上,按平均亩产1100斤计算,1亩地小麦可收入1500元;如果开秤价格涨到1.4元以上,卖粮收入就会远远高于卖青贮的收入。“那些不切实际的小麦青贮能赚钱的视频,把老百姓忽悠蒙了,干扰了农业生产,应该立即封杀,主流媒体也应该及时站出来摆明观点、解疑释惑,给粮农指出正确的方向。”

    种种迹象表明,社交媒体上的“小麦割青”行为也许是局部地区少数人的生产体验,也可能是个别养殖企业的一时应急之需,但是无节制、无限度地放大,在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获得高点击率的同时,也使广大农民的思想变得混乱,干扰粮食生产规律,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理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当然,小麦是农民辛苦8个月种出来的,农民有自己的经营自主权,无论是卖青贮,还是卖小麦,取决于农民自己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效益的高低。因此,有关方面在引导农民树立大局意识、粮食安全观念的基础上,应尽早在提高小麦收购价、技术保障、种地补贴等方面制定有效措施,保障农民种地收入,调动农民“种地为粮”的积极性,自觉“不卖青贮”,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农村部的”通知“给了那些有“小麦割青、卖青贮赚钱”想法的农民当头一棒,喝止了这种错误行为,拨亮了广大粮农的心灯。

    面对丰收在望的麦田,广大粮农应继续加强管理,确保颗粒归仓,为“饭碗里要装中国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毕更新

    下一篇: 高阳县叫响“纺织人”劳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