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网手机版

  • 分享
  • 河北农网县域

    徐水区:都市农业“育景生金” 西红柿之乡“蝶变”走红

    来源:河北农网讯 2023-04-03 17:02:23
    语音播报

    徐水区:都市农业“育景生金” 西红柿之乡“蝶变”走红

    河北农网讯 (张宝程 通讯员 刘柯旋)进入四月,保定市徐水区高林村镇一处处西红柿种植园生机满目,忙碌依然。在该镇麒麟店村温室大棚里,西红柿秧高过头顶,红彤彤、鲜灵灵的柿果挂满枝头。农民们采收装箱,一个多小时后,这些鲜果就摆上120公里外的北京市场。

    大棚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高大醒目,西红柿知识橱窗、游客休闲长廊、棚间观光步道科技范、乡情味十足。46岁的园主董利民引导众游客进棚采摘,“每天下果一千斤,水果西红柿15元一斤,春节卖到20元一斤,很抢手。”伴随不时鸣响的手机提示音,他回复定货、采摘信息,并将园中的红火景象拍摄下来,发到短视频平台。

    董利民的家乡高林村镇曾是有名的“西红柿之乡”,20世纪八九十年代,百姓们就开始种大棚。近些年,由于旧式棚室结构老化、西红柿品种和技术更新慢,市场影响力降低,发展萎缩。2021年,在北京办企业的共产党员董利民返乡创业,租下村旁闲置的旧棚址,发展都市农业。

    他找来山东寿光市的专业师傅,新建8座高效日光温室大棚,自动卷帘机、水肥一体滴灌、温湿控制系统入棚。为解决粮菜争地矛盾,引进高秧新优品种,向空间要产量。两米多高的秧上,从低到高能结11至12穗果,次第成熟,采收期可到6月底。

    “产量高、颜值高、口感好,一个棚的收益抵过去俩棚!”麒麟店村民刘俊红是位老种菜把式,来园里帮忙一年多,感触很深,“原来一棵秧高不过人,结四五穗果,4月底拉秧,亩产1万斤。大水漫灌,烧煤增温,在棚里猫腰干天活儿,早起还要拉着西红柿去市场卖。现在一亩棚产1.8万斤,北京、保定客户来地头收,采摘游客每天好几拨。”

    农超对接,网上订货,借助手机、电商平台,小柿果赢得高人气。附近群众赶来学习新型棚室、新品繁育、现代营销技能,大棚成了“农技课堂”。去年8月,董利民还牵头成立徐水区西红柿种植协会,拥有会员、种植大户50多个,以“协会+基地+农户”模式传技术、育品牌,推进农旅融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如今,在高林村镇,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致富能人、大学生回乡,从事蔬菜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在科技强农、产业富民中大显身手。在“新农人”带动下,该镇高品质西红柿面积已逾千亩,食游相宜,名气日盛,“西红柿之乡”重新走红。



    责任编辑:李星妤

    下一篇: 满城区:“义厚成杯”山地越野赛开跑